周璇
摘 要:在高校音樂類專業課程中,鋼琴教學課占據重要地位,并且是音樂專業必修的公共課程。高校鋼琴課作為一種綜合性科目,集聚理論與實踐為一體,其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鋼琴課程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為有效提升高校學生鋼琴應用能力,需要不斷優化現有教學方案并進一步深入改革。因此,本文從新形勢背景下高校鋼琴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出發,探討當前高校鋼琴教學發展面臨的困境,以此為研究依據提出具體的創新策略,以期為高校鋼琴教學改革提供些許經驗借鑒。
關鍵詞:高校;鋼琴;教學改革;面臨困境;創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21-00-02
從音樂專業角度來看,高校鋼琴教學是一門專業的基礎課程,涉及最基礎的教學理論和實踐過程,但在這一過程中也會存在大量問題。比如,教師在鋼琴理論教學過程中,通常采用單一的教學方式,而很少引入多媒體元素,使得學生僅僅模仿教師的彈奏行為。在這種情況下,整體鋼琴教學過程簡單、沒有較強的吸引力。從學生角度來說,僅僅通過教師的動作示范,很難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樂趣,也無法有效提高學生彈奏水平。在當前多媒體技術快速發展的環境下,如何利用更先進的技術手段、豐富的教學方案提高教師鋼琴教學水平,進而提高學生鋼琴彈奏能力,是許多高校應該著重思考的要點。[1]
一、新形勢背景下高校鋼琴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學生就業率
新技術環境下,高校音樂教學改革涉及教學設備、教學方案與教學工具的改進,且這些改革方案與學生就業率息息相關。傳統教學模式下,鋼琴教學設備并不齊全,學生學習的相關內容并不能有效發揮,進而導致就業率較低。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環境下的鋼琴教學方案得到了巨大的優化,憑借各種資源和工具,能夠提高學生鋼琴彈奏水平。目前,就業問題已成為學生面臨的關鍵問題,因此高校應該最大限度從多個角度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提高鋼琴彈奏水平,從而提升就業率。[2]
(二)有助于提高教師專業素養
在現有教學方案之下,高校鋼琴教師教學能力偏弱,再加上年齡結構不夠合理,導致整體師資隊伍良莠不齊。因此,新形勢下高校鋼琴教學改革成為必然趨勢,也為提高教師專業素養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新形勢下,鋼琴教師能夠從各種渠道獲取多樣化的教學資源,并不斷優化現有教學方案。鋼琴教師在提高資源整合能力的同時,也能讓自己鋼琴教學水平更深入提高,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多教學思路。同時,新形勢下多元化教學理念也能轉變教師思維,讓教師從更實際角度去優化教學方案。教師只有利用網絡資源,與其他經驗豐富的教師進行溝通合作,才能不斷補齊自己的短板,創新鋼琴教學思路,從而提高自身專業素養。[3]
(三)能夠激發學生思考創新力
新形勢下,教育部門為了改變傳統鋼琴教學方式,提出具體改革的思路,這為激發學生思考創新力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在現有的鋼琴教學環境中,很多教學思路無法激發學生學習鋼琴的興趣,也難以提高學生創新能力。而在新教學改革方案下,許多機構為高校鋼琴教學改革提供了更多的思路。比如,部分組織為學校捐贈鋼琴等實物,也有機構為高校提供教學資源,部分人員主動進入高校培養優秀人才。
二、現階段高校鋼琴教學發展面臨的困境
(一)教學模式單一,無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從現有研究理論可以發現,我國目前高校鋼琴教學模式較為單一,無法為學生提供豐富化的教學方式。一方面,個別教學活動較少,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很少,也就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從這個角度來看,鋼琴教學的教師能力必須要高,且有更多符合條件的鋼琴教師才能滿足數量龐大學生群體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學生難以獲得針對性的輔導,鋼琴學習效果較差。另一方面,采用集體授課制,限制了學生個性化發展。一般而言,集體授課制適合一般理論教學,且效果較好。但是對于鋼琴之類的實踐性課程來說,教學方案不利于發揮學生個性化優勢。[4]
(二)學生學習主體性不足
傳統教學模式決定了高校鋼琴教學主體依然以教師為主,并沒有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來加以引導。一般情況下,學生學習鋼琴的動力、興趣點需要被激發,而激發的思路就是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改革方案。就目前情況來看,教師在采用傳統方式對學生進行鋼琴教學時,通常會指出學生的問題,以及學習的具體思路,這種教學方法嚴重限制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且,學生對于鋼琴彈奏的喜好、欣賞也會受到老師的影響。在實踐活動中,鋼琴教師會布置自己喜歡的曲目讓學生練習,也會進一步闡述這些曲目的意義和價值。因此,這些教授方式內容大多為灌輸教育,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學習個性發展,進而產生消極影響。[5]
(三)缺乏足夠的教學實踐活動
目前很多高校依然以集體授課的方式教授學生鋼琴學習,單純的教學方式無法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導致許多實踐活動進一步縮減。例如,鋼琴教師在大堂教學練習過程中,智能通過理論講解或示范的方式進行,如果選取學生來示范,也只能是3-4個,無法滿足更多學生實踐的要求。而其他學生如想了解課程的具體聯系方式,只能通過魔方進行練習,但是具體效果存在一定的差異。同時,在鋼琴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關系多數為主從關系,并且是以教師的權威和學生的服從為主。在此情況下,鋼琴課堂互動性話題多數由教師引起,并且由學生被動回答。[6]
(四)學生自主思考分析能力偏弱
在許多高校鋼琴教學活動中,教師僅關注學生演奏技巧、作品彈奏效果等方面,而很少考慮對學生自主分析、即興伴奏以及駕馭作品的能力。一般來說,只有學生能夠自主思考鋼琴彈奏技巧,具體應用的能力,才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提升教學效果。在目前的教學方案中,很少有教師關注學生為什么這樣彈奏的理由,單純告知學生如何去彈奏及練習好單個曲目等。這種教學方式之下,學生無法獨立去解決具體問題。一旦教師脫離具體的指導,那么學生就會不知道接下來該彈奏哪些曲目,以及彈奏的效果標準如何。
三、新形勢下高校鋼琴教學改革的創新策略
(一)營造合適的鋼琴教學環境
在互聯網環境下,高校應積極借助先進工具,在鋼琴教學中創設與音樂背景相適應的環境,提高學生創新力及想象力,從而豐富學生的音樂感知力。因此,高校在借助現代化工具進行鋼琴教學,可以通過虛擬技術等多元場景來打造鋼琴教學的環境渠道。同時,高校鋼琴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鋼琴練習提供播放條件。例如,學生在練習某一個鋼琴曲目時,可以通過多媒體視頻資料,進行相關內容的解讀,充分了解音樂創作背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融入創作背景進行彈奏,以此增強彈奏藝術感。
(二)提高鋼琴教學的師資水平
師資水平對學生鋼琴學習有著直接的作用。因此,高校管理層需要提升教師教學理念,將其視為鋼琴教學引導者,不斷提高師資水平。一方面,高校應對教師進行鋼琴教學方案的培訓。通過這種培訓,不斷優化現有教學方案,并利用教學實踐環節來評判教學改革方案的效果。同時,教師應不斷學習鋼琴培訓方案,利用互聯網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從而提高自身教學素養。另一方面,高校應該引入更多先進技術、資源等,以增強師資力量。在新形勢改革框架下,教師可以借助這些先進資源進行教學,從而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增強對學生個性化指導力度。
(三)增加師生互動實踐頻次
師生之間進行互動實踐,是提高學生彈奏鋼琴能力、實現就業的關鍵步驟。因此,在鋼琴教學過程中,互動溝通與實踐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因此,教師在展開鋼琴教學過程中,利用小組教學方式,或者展開“一對一”方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過程。同時,教師營造平等、寬松的教學氛圍,可以讓學生主動發言,從而提出針對性的指導方案。此外,也可通過“師生互換角色”方式增加師生互動頻次,可為師生之間鋼琴彈奏互動打造更為良好的協作關系。
四、結束語
新形勢下,高校鋼琴教學改革成為提高學生創新力度、增強教師素養、學生實現就業的重要方式。針對當前高鋼琴教學的問題,從三個方面提出具體的創新策略,能夠為優化高校鋼琴教學提供些許參考及建議。
參考文獻:
[1]魏玲,余田.素質教育理念下的高校鋼琴教學改革實踐[J].大舞臺,2013(06):168-169.
[2]梁智源.高校鋼琴教學改革的創新思考[J].通俗歌曲,2013(10):18-19.
[3]佟麗.“翻轉課堂”在高校鋼琴教學改革中的具體運用[J].北方音樂,2018,38(01):123-124.
[4]杜青蘭.基于素質教育的高校鋼琴教學改革研究[J].漢江師范學院學報,2017,37(06):70-73.
[5]徐大成.以職業需求為向導的高校鋼琴教學改革[J].教育界,2016(27):179-180.
[6]麻書豪.淺析高校鋼琴教學改革與完善教學體系[J].音樂大觀,2012(05):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