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學的發展,數字化產品的普及,視覺信息的載體也隨著產生了變化,不僅對視覺傳達設計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對于藝術設計專業基礎教育中的《版式設計》課程的帶來了挑戰。本文通過闡述《版式設計》課程的重要性,分析目前所了解到的《版式設計》課程的現狀、特點和存在不足,提出數字化環境下,以應用技術為主的高教藝術設計專業中《版式設計》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的改革。
關鍵詞:版式設計;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21-0-02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帶來了數字化的生活方式,互聯網在我們生活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位置,智能手機、iPad、手提電腦、可穿戴電子設備,構成的數字化信息傳播新環境改變著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數字新媒介載體的豐富,不僅對視覺傳達設計者提出更高的要求,更是對于藝術設計專業基礎教育中的《版式設計》課程的帶來了挑戰。[1]
一、《版式設計》課程的重要性
版式設計是圍繞一定的主題將文字、色彩、圖形等視覺元素根據一定的原則進行排列組合成為美的結構。版式設計的能力直接影響著設計專業學生對于設計作品的展現以及設計水平的呈現。隨著社會的進步,視覺信息載體的豐富多變,《版式設計》課程中不僅僅需要訓練主要的視覺要素,還應該把視覺信息載體加入進來,畢竟數字化產品與我們的生活聯系的越來越緊密,從生活、工作、交通、購物,都有數字化智能設備的涉入。目前很多《版式設計》課程中針對傳統信息載體的版式設計訓練所占的部分還是很大,數字媒體界面方面的實踐學習還十分有限。《版式設計》課程作為很多藝術設計專業中的一門比較重要的基礎課程,其教學效果直接影響著學生以后的設計水平呈現。[2]
二、《版式設計》課程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版式設計》課程是藝術設計專業中的專業基礎課程,它是學習《設計基礎》課程(構成課程)之后,連接專業課程的又一門比較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無論在視覺傳達設計專業、還是環境設計專業、工業設計專業,《版式設計》課程都起到了很重要的橋梁作用。版式設計從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文字、圖片等元素的編排組合,事實上從現代化信息的終端媒體可以發現,它不僅是一種編排技能,更是對于技術與藝術的統一。
《版式設計》課程對于環境設計、工業設計專業來講,屬于一門專業基礎課,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講,則屬于重要的專業課程,但是目前很多學校在開設的《版式設計》課程中從教學內容到教學環境大都是沒有太多的區別。如果兩者有區別,可能從教學課時量的多少、教學內容的豐富成都和排課時間上前后不同,實質內容上的區別很少有。從教學內容方面來講,課程教學內容沒有針對不同專業方向的職業崗位需求進行側重點區別,且缺乏后續課程的內容承接,導致學生學習完課程之后,《版式設計》課程的內容就擱置、遺忘,用到版式設計時,學生留存的相關知識點已經非常有限。從教學方式上來講,《版式設計》課程的教學內容已經從傳統媒體走向了數字化媒體,從靜態走向動態的引導,但是教學設備并沒有與時俱進,相對比較落后不能達到企業新發展中的新需求。尤其對于智能手機等數字化設備對我們閱讀方式的改變影響來看,從《版式設計》課程內容角度來講,部分停留在了理論層面,對于實踐操作卻很少涉及。從教學環境來講,很多學校由于資金所限,沒有專屬《版式設計》課程的實驗室,只有與其他課程共同使用的相關設備如激光打印機、掃描儀、寫真機等,然而這些并不能代表現代化的傳播載體。[3]
同時,由于《版式設計》課程在很多人看來只是一門普通的專業基礎課程,因此對于此門課程的重視程度有限,把教學應用大多停留在了理論層面,應用也相對局限于展板的制作、設計說明手冊的編排等,不會去完善相應的有關實驗設備和實驗條件。
三、《版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一)整合《版式設計》課程教學內容
《版式設計》課程,課時一般為32課時、64課時,相對課程時間不是很長,但是內容卻不少,所以授課教師應給予足夠的重視。《版式設計》課程的教學設計可以由淺入深,先概述后細分,可以根據自身行業所需的媒介載體不同,明確教學目的,有針對性的講解、學習、練習、實踐。
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與企業或者公益組織合作,聘請企業在職人員作為輔助教師授課,為學生提供更直接的行業動態,或者派老師進行為期半年以上的掛職鍛煉為教師授課增加鮮活案例,為日后學生找工作奠定基礎。同時現代數字媒體中所涉及的界面中的版式設計需要有相關的設計心理學進行支撐,如交互心理學,從用戶體驗的角度來入手我們在界面中的版式設計。
(二)改進《版式設計》教學模式
雖然現代社會已經步入到新媒體時代,但是很多《版式設計》課程的教學仍以講授為主,以PPT與板書為輔,即使是疫情形勢下的課堂授課,一部分教師授課仍然以老師為主導地位,填鴨式的教學無法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在主體地位不突出,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限,創造性可能也會連帶受限制,教學效果不能達到理想狀態。[4]
版式設計就是圍繞一定的主題將文、圖、色進行排列組合成為美的結構。教師可以根據當下大學生的關注事件或者社會熱點進行有目的的訓練,利用智能手機和現代化的教學平臺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先讓學生自由發揮創意,再指導學生進行理論與實踐的鍛煉,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使得教學內容產生正遷移。
(三)建立《版式設計》課程的教學實驗室
從某種程度來講,《版式設計》屬于一門交叉性學科課程,有著很強的實用性,除了學習基礎的理論課程,了解傳統媒體載體所需的版式設計方法,還需要了解現代化媒體載體所需要的版式設計方法。傳統的紙媒中的版式設計與現代化的數字界面中的版式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目前很多學校有關《版式設計》課程的試驗設備多與傳統媒體相關,可以在此基礎上引進數字移動設備等,如蘋果公司的手機、iPad等。由于蘋果公司的設備很貴,但不得不承認過去的幾年iPhone的設計規范是每一位從事與UI界面相關的設計師要了解的,畢竟物理像素和邏輯像素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用戶體驗也是有所不同的,同時蘋果手機對于學生、老師來講,蘋果設備的價格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的,因此實驗室設備增加這些設備對于版式設計課程也是很有必要的。雖然每年蘋果公司都會推出新品,對于一個高校教學實驗室來講,有條件的可以對于其代表性的產品進行采購,條件差點的可以選擇性的采購,以便師生了解不同的操作系統,感受不同界面的用戶體驗,從中與時代變化相接軌。[5]
此處建議購買蘋果設備產品僅是舉例說明,一個完善的教學實驗室本就是一個動態的成長過程,實驗室設備的采購引進是以社會科技的發展為依據,而今的實驗室設備的采購也應該加入華為、小米設備。
(四)完善《版式設計》教學評價體系
目前很多學校的《版式設計》教學評價中主要體現的是學生最后的考核作業或者考試,這樣的評價是片面的,不完善的。科學的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進行判斷,并未教學服務的活動,是一個動態的判斷過程。教學評價不但包括了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價,還包括了教師的備課、授課、作業批改、課內外答疑、教學管理和教學環境的建設。
通過教學評價可以了解教學的成效和缺陷,全面科學客觀的教學評價可以映射除教學目標,找到教學效果的缺陷,是對課程教學的科學診斷。[6]
科學的教學評價對教師有著調節作用,及時反饋教學狀況,督促老師調整教學行為,有效地達到教學目標;完善的教學評價對師生還有著激勵作用,有效地推動課程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加老師的教育應變本領,這是一個教學相長過程。
四、結束語
數字化生活的今天,為了提升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技能,《版式設計》課程從教學內容融入與社會相接軌的企業實踐和數字界面所需的用戶體驗知識技能,到教學模式融入信息化的教學改進,同時教學實驗環境設備的引進,最終到教學評價體系的完善,都是為了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教學效果的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倩,郭立.新媒體時代高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教學改革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0(12):87-89.
[2]劉長新,李佩.版式設計課程互動版式案例教學研究與實踐[J].高教探索,2016(S1):62-63.
[3]李宗妮.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版式設計教學改革[J].藝海,2019(12):136-137.
[4]陳玥錕.手機時代高校版式設計課程教改探析[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33(08):142-143.
[5]王鑫.基于超星網絡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以字體與版式設計課程為例[J].湖南包裝,2019,34(02):122-125.
[6]莊偉.企業項目化對接教學在版式設計課程中的運用研究——以“廣州增城大埔圍花海開園”項目為例[J].設計,2020,33(11):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