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苓霜 編輯/長歌
腫瘤是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常規西醫治療手段有手術、放療、化療及靶向治療。中醫藥治療作為我國獨特的腫瘤治療方法已普遍應用于臨床,被患者和學術界廣泛認可。但經常有患者或家屬存在疑問:化療期間能不能服用中藥?服用中藥會增加化療毒性嗎?
腫瘤患者化療期間是可以服用中藥的,正確的中醫藥治療不僅不會加重身體負擔,反而有“減毒增效”作用。
化療聯合中藥治療的目的在于扶助正氣,維護自身抗病能力。
化療是指利用細胞毒性藥物殺死腫瘤細胞、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繁殖和促進腫瘤細胞分化的一種治療方式,有靜脈注射、口服、漿膜腔注入等給藥方式,是腫瘤治療傳統、常用的方法,對許多腫瘤具有明確的療效,但也帶來一定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腹瀉、便秘等消化道反應,以及肝、腎、心臟毒性,骨髓抑制等。
中醫將化療對人體的損傷歸為“藥毒”范疇,化療期間應用中醫藥的目的在于“減毒”,即通過中醫藥治療減輕化療一系列不良反應,盡可能保持機體各系統功能正常,增加患者對化療的依從性,確保治療方案順利進行,而非借中藥之力攻殺腫瘤。所以,此階段忌用藥性峻猛、偏頗的藥味,而是以和胃止嘔、健脾理氣、益氣養血、補益肝腎為主要原則進行治療。同時,許多扶正的單味或復方中藥對腫瘤細胞有一定的抑瘤作用,與化療聯合應用可以提高藥物對腫瘤病灶的控制,即所謂的“增效”作用。
◆ 減輕化療引起的消化道反應
化療后患者常出現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胃脘不適、胸悶痞塞、腹瀉或便秘、舌苔白膩、脈濡滑、胃腸功能紊亂情況,運用健脾理氣、和胃降逆、健脾化濕等方法治療,選用平胃散、二陳湯、溫膽湯、黃連溫膽湯、旋覆代赭湯、橘皮竹茹湯、姜茹半夏湯等方加減,對減輕因化療引起的消化系統癥狀效果明顯。
◆ 保護骨髓升高血細胞
化療藥物的骨髓抑制機制導致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下降,臨床非常常見,主要表現為頭暈乏力、面色少華、腰膝酸軟、舌淡苔薄、脈細軟無力等,癥狀嚴重者影響化療的順利完成和療效,甚至并發感染和出血,危及生命。中醫治療以補氣養血、補腎生髓為主,升高血細胞水平,普遍應用于輕、中度骨髓抑制的患者。例如,相關文獻證實黃芪、黨參、白術、當歸、枸杞子、黃精、生熟地、阿膠、白芍等可減輕骨髓抑制程度。
◆ 減少化療藥物對機體的損傷
有資料表明,參芪扶正注射液、參麥注射液、生脈注射液、復方丹參滴丸等均可增加心肌血流量,調整心肌代謝,促進損傷心肌的修復,可有效緩解化療藥物的心臟毒性。清熱利濕、疏肝健脾的中藥具有保肝作用,如茵陳蒿湯可治療化療后藥物性肝損。以補益腎精的六味地黃湯加減,可治療化療后的腎功能損害。
◆ 增強化療的敏感性
研究表明,單味中藥人參、太子參、北沙參、絞股藍等能降低腫瘤S期細胞的比例;柴胡、葛根、麻黃的活性成分柴胡皂苷、葛根素、麻黃堿能逆轉腫瘤細胞耐藥;姜黃中的有效成分能抑制腫瘤細胞生長、增加對5-FU/DDP化療的敏感性。

化療與中藥的聯合應用需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把握好用藥的時機,選擇合理藥物,按藥典掌握好用藥劑量,注意藥物間配伍,治療中定時監測肝腎功能,做到這些環節,中藥不但不會增加化療的毒性,反而有減毒增效作用,使化療順利進行且更安全有效。
化學反應大,說明效果好,這是人們認識上的一個誤區。
一方面,不是所有的化療都有嚴重的不良反應?;熀蟮牟涣挤磻蛉硕?,有的出現惡心嘔吐,有的出現口腔潰瘍、脫發,有的對骨髓造血功能影響大。同一種方案,有的反應輕,有的反應重。這些都是個體差異造成的。
另一方面,不同的化療方案的不良反應各有特點,如阿霉素等蒽環類藥物對心臟的毒性明顯、順鉑有腎毒性、奧沙利鉑對周圍神經影響較大、紫杉醇一類藥物會產生明顯的過敏反應,這些都是由于化療藥物不同作用機制造成的。
可見,化療不良反應的大小與療效并沒有直接關系,而與患者個體因素和不同的化療藥物的選擇有關。而化療的效果,主要取決于腫瘤細胞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和抗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