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娟 編輯/青鳥
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和飲食結構的變化,高血壓發病率越來越高,并且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
由于人類血壓是一個時刻變化的指標:安靜時和活動時不同、早上和晚上不同、冬天和夏天不同、前一分鐘和后一分鐘不同,所以我們需要多次測量才能了解自己血壓的高低。那么,究竟什么是高血壓呢?在沒有用降壓藥的基礎上,在非同日不同時間測血壓3次,每次血壓值均能達到或超過血壓升高的標準(安靜狀態下收縮壓大于140mmHg,或舒張壓大于90mmHg)即可確認是高血壓。有條件的可以做24小時動態血壓確診。
在臨床上,高血壓可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或許大家都對高血壓有一定的了解,但又是否了解繼發性高血壓呢?
在臨床上,一般把原因不明的疾病稱為“原發性疾病”,把病因清楚、繼發于某些病變的疾病稱為“繼發性疾病”。因此,類比到高血壓中,繼發性高血壓就是病因明確的高血壓,當查出病因并有效去除或控制后,作為繼發癥狀的高血壓可被治愈或明顯緩解。繼發性高血壓在高血壓人群中占5%—10%,繼發性高血壓除了高血壓本身造成的危害以外,與之伴隨的電解質紊亂、內分泌失衡、低氧血癥等還可導致獨立于血壓之外的心血管損害,危害程度較原發性高血壓更大,早期識別、早期治療尤為重要。難治性高血壓應該考慮到繼發性高血壓的可能性,必要時建議到高血壓專科或相應的內分泌、腎病等專科就診。
由于繼發性高血壓與原發性高血壓的治療方法不盡相同,有一些繼發性高血壓的原發病是可以治愈的,而且治愈后高血壓也隨之消失,因此在臨床工作中,對兩者的鑒別關系到是否能及時正確地進行治療,甚至是根治,故而非常重要。

腎性高血壓:腎實質病變(各種腎炎、腎病綜合征、腎功能衰竭等)、腎血管病變(腎動脈粥樣硬化、纖維肌性發育不良致腎動脈狹窄)、腎腫瘤等。腎是將人體液排除體外的器官,其病變常常會導致體液排除減少、腎功能不全,從而使血管內血液量增多,引起高血壓的發生;腎臟還能合成腎素,之后能分解為血管緊張素,具有收縮血管調節血壓的功能,如果腎臟發生病變,調節異常,常常導致血壓的上升,因此也被稱為腎性高血壓。
內分泌性高血壓: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庫欣綜合征、嗜鉻細胞瘤、甲狀腺或甲狀旁腺疾病等,這些疾病都是通過分泌異常來造成高血壓的發生。以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為例,是由于腎上腺自主分泌過多醛固酮,而導致水鈉潴留、高血壓、低血鉀和血漿腎素活性受抑制的臨床綜合征,常見原因是腎上腺腺瘤、單側或雙側腎上腺增生,少見原因為腺癌和糖皮質激素可調節性醛固酮增多癥。
心血管病變性高血壓:主動脈瓣關閉不全、主動脈縮窄、多發性大動脈炎、動靜脈瘺等。主動脈縮窄是一種先天性心臟大血管畸形,占全部先天性心臟病的5%—8%,通常縮窄部位發生在主動脈弓和腹主動脈之間。由于血壓是血液對血管的壓力,如果血管變窄,那么就如同水管里的水壓一樣,會使得血壓升高,引起高血壓。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睡覺打呼嚕、憋氣。
其他病因:藥物性高血壓(尼古丁、酒精、避孕藥、糖皮質激素、甘草、麻黃、減肥藥中的食欲抑制劑、環孢素、止痛藥、抗腫瘤靶向藥等),顱內疾病(垂體瘤),妊娠高血壓,頸椎病,失眠,焦慮,肥胖等。

臨床上,繼發性高血壓是有望治愈的,但治愈的前提是要診斷出繼發性高血壓及其確切病因,特別是與原發性高血壓相鑒別。繼發性高血壓的診斷首先要達到前面所提到的高血壓標準,除此之外還必須要檢測出誘發高血壓的確切病因,即什么疾病和原因引發的高血壓,這需要高血壓專科醫生來完成。
首先是生化檢查:即先檢測血液、尿液中引起血壓升高的激素及其代謝產物。然后是影像檢查:超聲、放射性核素、X線檢查、CT掃描、磁共振檢測、腎盂造影、主動脈造影,查明引起高血壓的原因。一旦發現容易導致高血壓的疾病,就可以確診繼發性高血壓了。
當然,繼發性高血壓是一種多因素疾病,我們需要盡可能全面地尋找引起血壓升高的因素,目的是逐個擊破,才有可能治愈繼發性高血壓。如果一個患者既有重度肥胖又有主動脈縮窄,如果只是手術解除主動脈縮窄而不減肥控制體重,結果是血壓可能有一定程度下降,而并不能完全治愈、恢復正常。繼發性高血壓的患者也可能合并原發性高血壓,這類患者即便去除了繼發性高血壓的病因,血壓也不能完全降到正常,但是高血壓會容易控制,并可以減輕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損傷。
在治療方面,繼發性高血壓不同于原發性高血壓,一般的降壓藥物對繼發性高血壓的降壓效果有限,主要治療是針對病因進行的治療,治好導致血壓升高的疾病,自然而然血壓就降低了。
對腎上腺腺瘤導致的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引起的高血壓,可以采取手術切除腺瘤的方式治療。對腎動脈狹窄引起的高血壓的治療方式主要包括手術、經皮腎動脈成形術(PTRA)治療:手術治療包括血流重建術、腎移植術、腎切除術;經皮腎動脈成形術手術簡便、療效好,為首選治療。對主動脈縮窄引起的高血壓治療可采取狹窄部位球囊擴張、支架置放改善狹窄部位的血壓動力學異常,以達到降低血壓的目的。
總之,繼發性高血壓有許多治療方法,但原則上為針對病因的治療。

在日常生活中,疾病預防是重中之重,但繼發性高血壓大多無針對性的預防措施,一般通過一些預防高血壓的措施來達到預防血壓進行性升高的目的。控制體重、忌煙酒、少攝入食鹽,因為高血壓的發病率與食鹽攝入量成正比關系;少吃肥肉及動物內臟,食補鉀鈣;保持規律的有氧運動半小時至1小時/天;科學的生活規律:起居有常,勞逸結合,飲食有節;學會自我心理調適,自我心理平衡,自我創造良好心境等。高血壓的生活行為治療也都適合繼發性高血壓。
最后,哪些高血壓患者需要篩查繼發性高血壓,哪些高血壓患者最有可能是繼發性高血壓呢?
按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修訂版)》要求,每位新診斷的高血壓患者都要結合臨床表現進行常見的、必要的繼發性高血壓原因排查。注意排查前需要避免使用影響檢查結果的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等類降壓藥物,更換為對檢查結果沒有影響的鈣離子拮抗劑、外周α受體阻滯劑等降壓藥物2—4周才可以驗血和尿。
有以下情況的高血壓患者最有可能是繼發性高血壓。
1.30歲以前就有高血壓,發病年齡輕且血壓水平呈中、重度升高。
2.血壓短時間內急劇升高至180/110mmHg,心、腦、腎等臟器受高血壓損害嚴重。
3.家族性高血壓。如果多名家族成員血壓水平普遍較高或年紀輕輕就有腦出血、心肌梗死、尿毒癥,一定要警惕家族性繼發性高血壓。不能認為“遺傳的、天生的”“遺傳可以解釋”就放棄尋找繼發性高血壓的原因,不同原因的遺傳性、繼發性高血壓治療方法完全不同。
4. 老年人原來血壓正常或者藥物控制平穩,突然出現血壓控制不良的情況,表現為血壓的波動性大、藥物治療反應差。
5. 身體出現以下特殊癥狀、體征、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1)肌無力、周期性四肢軟癱麻痹;(2)明顯怕熱、多汗、消瘦;(3)陣發性高血壓伴頭痛、心悸、皮膚蒼白、多汗;(4)肢體脈搏不對稱,雙側上肢血壓相差>20mmHg、下肢血壓明顯低于上肢、股動脈等搏動減弱或不能觸及,或者一側肢體血壓量不出;(5)頸部或腹部有粗糙的血管雜音;(6)血尿、蛋白尿;(7)嚴重低血鉀;(8)睡覺打呼嚕、憋氣,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
6.體檢時或臨床檢查中發現不明原因的腎功異常、血象異常(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過多等)、電解質紊亂(血鉀、鈉、氯、鈣、磷等異常)、雙腎不等大、腎上腺增生或占位(腺瘤等)的高血壓患者。
如果近期出現以上情況,就可能是患上了繼發性高血壓了,一定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查明病因,從而進行針對性治療,做到早診斷、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