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財經學院,浙江 寧波 315175)
針對日常生活中大多數老年人有下肢起立困難的問題,而且現有椅子無法滿足此類人群的特殊需求展開了系統性的調研。同時,在調研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當前市場上大多數椅子產品生理尺寸上相對常規,產品功能上相對單一,設計方法上尚未深入考慮老年人等人群的特殊需求;市場上助力椅種類稀少,以電動助力沙發為主,價格昂貴,造型笨重,體量感大,在老年人群中受歡迎的程度不高等調研問題做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截止到2019 年年底,我國60 周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5388 萬人,占總人口的18.1%,其中65 周歲及以上人口17603 萬人,占總人口的12.6%。到2050 年中國老年人口將超過6 億,約占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1]。這些數據說明我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如何幫助老年人提升生活質量,安度晚年是一個任重道遠的問題。隨著身體機能的退化等原因,有一部分老年人在日常就坐的過程中存在下肢起立困難等問題[2]。如久坐后難以自己獨立站起,還包括站立時容易發生意外,久坐不能活動,下肢得不到鍛煉等情況,這將是老年人生活中的一大難題[3]。為此,課題的研究通過分析老年人起立和就坐的過程中存在各類情景,發現現有椅子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設計,即基于情景分析法的老人助力椅的設計。
情景分析法是產品設計中常用的一種方法,是設計創新的主要源泉,是情景設計方法的理論基礎,對于明確設計定位、形成設計概念和評價設計方案都具有重要作用[4]。計師通過產品使用的各種場景,分析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因素,從中提取需求,進而指導產品的定位和設計。
通過情景分析的設計方法,將課題研究分為同類產品情景分析、用戶日常情景分析和活動情景重構分析。同類產品情景分析主要體現在市場現有的同類產品調研,并得出相關設計改進點、用戶日常情景分析主要體現從生理和心理上觀察分析用戶日常坐立行為習慣,并得出相關設計改進點、活動情景分析主要是對用戶坐立過程進行動作的重構,準確把握用戶坐立困難的原因及準確助力的合理方式方法。做好以上情景分析資料的搜集及小結,提出解決方案并結合優化。
綜合多方面因素,最后設計的方案以針對老年人對材質的特殊喜好和結合工藝制作的要求所設計。該助力椅從整體上看造型更為輕便,簡約,由外部木質框架和內部一體式椅面構成,在椅面下部采取氣彈簧的助力方式,將外部造型設計得更貼合老年人群用戶的審美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功能的多樣,針對老年人更喜愛木質家具的特點,將助力椅的扶手和椅腳都使用沉穩色調的木質結構,對坐姿和立姿不同情景下老年人對扶手高度需求的不同做了上下雙扶手的創新設計;在椅背后端采用與木質靠背齊平,同弧度的設計,使用起來更安全、美觀。
課題所設計的老人助力椅主要創新有以下幾點:
在產品整體形態上,與市場現有的助力椅產品對比最明顯的區別就是該款產品造型新穎獨特,體量感適中,使用起來靈活輕便,現有笨重的、昂貴的電動助力椅產品成鮮明對比,且更具有高的性價比。
在助力方式結構上,選取氣彈簧為助力源依據自身重力實現起身和入坐助力的功能,氣彈簧具有比氣壓桿具有更平穩緩慢的運動速度,比液壓桿更環保無漏油的污染,以及更好的支撐作用。
在人機交互上主要有兩個方面改進,首先在靜態尺寸方面,對比普通椅子尺寸上更考慮老年人的生理尺寸表現在扶手的站坐兩用,平衡了上下高度差讓老年人使用起來更安全和舒適,微調了椅子座高,椅面深和椅面寬的尺寸來對應老年人自然衰退的生理特征,對椅面椅背進行貼合人體曲線的弧面設計。其次在動態交互上,借助起身和入座的情景分析,設置了椅背椅面25 度安全旋轉的角度,重構和優化了起身至站立過程中身體與椅面分離臨界時的大腿發力的過程,用氣彈簧助力方式取代,直接從25 度傾斜面起身,緩解下肢乏力起身困難的問題。
設計了配套的拐杖及多種配色系列為用戶提供選擇的空間,如圖3-1所示。
通過對助力椅的助力原理選定、助力裝置內部結構的改良、對椅面結構的合理優化,椅子材料的選取和色彩的搭配,以及扶手、座高、座寬、座深、椅面、偏轉角等一系列的數據尺寸核定,對扶手造型雙層的設計,配套用拐杖的融入等。
綜上所述,如圖4-1 所示最終設計的椅子方案效果圖。我為老人助力工具的產品種類能夠提供一種切實可選的方案而感到喜悅,由衷希望老年人助力產品越來越繁榮,每一位老人的晚年生活都能夠因選擇合適的助力工具而變得更舒適、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