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4)
在《基礎護理學》這一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包含的基礎實踐操作較多,對于學生在細節操作方面的要求相對較高,需要進行反復的練習,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將相關的操作應用于臨床專業。在這些操作的過程中,需要時間保證才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因為有任課教師和實訓教師在課堂進行隨堂管理,這樣就使得相關的管理目標容易達到。但是,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不能夠保證全部學生都能夠掌握相關的知識內容,學生在這一階段的動手能力、溝通能力、理解能力和自學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缺陷,應該采取合適的方式,加強對于教學效果的提升。
《基礎護理學》這一課程旨在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基本護理方面的操作技能,能夠為學生的護理技能的提升,護理水平的加強等方面提供優秀的基礎。在傳統教學工作中,對于這一門課程的培養方式主要是采取觀摩的方式進行的,這樣不利于對于學生的綜合科學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同伴教育,是當前階段針對于青少年人群的學習的一種重要研究方向,這一教學方式的目的是讓一部分人先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之后在允許的條件下,將這些知識和技能傳播給其他的同伴。進而達到在短時間內,采取自身愿意的方式進行相互交流和學習的目的,保證學生群體能夠全部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同伴教育作為一種群體性學習,進行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能夠充分激發不同學生之間的內在潛能,進而在學生同伴之間建立起互助系統,并且在面對面互動的過程中,也能夠進一步強化相關的基礎知識的掌握,并且對于學生之間的溝通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的綜合素質也能夠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最終達到全體組員之間的共同成長。
本次實驗研究選取了2015級護理班的學生為對照組,而2016級的護理班30名學生為試驗組,選取的30名學生均為女生,保證了選取對象的可比性。
選取護理學專業課程《基礎護理學》作為基本的研究對比教材,結合不同課程的安排表以及其他的相關客觀條件,主要選取在護理工作中的無菌技術、口腔護理、血壓測量、鋪備用床等操作為對比的內容。對于這兩個班級的同學,都采取教師的統一指導、師范、教授等方式進行學習,按照標準教學流程進行教學工作。
1.試驗組的教學
在對于試驗組的課下教學聯系中,按照對照組的不同組別基礎上,每個小組分別配備1名高年級的學生作為同伴教育者,在同伴教育者選取中,主要是在2015級非對照組學生中的學習能力、實踐操作能力、指導能力等方面較為突出的學生。并且,這些學生具備一定的指導和實訓經驗。在試驗開始的前3周告知試驗組的同學進行相關的考核要求和操作問題,可以允許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向實訓教師進行請教和練習;在2周之后,教師對于高年級的同伴教育者的相關操作方面進行考核,對于其中存在著的問題進行改正;在第3周的時候,教師對于學生的學習整體情況進行檢查、評分和糾錯。在同伴教育者進行指導練習的過程中,練習時間為3周,每周保持訓練3次的頻率,每次的訓練時間為1.5小時,這樣計算下來,對于每個課程的課余訓練時間能夠達到13.5小時,而四項課程的全部練習時間合計為54小時。而其余的課下訓練時間可以由小組內不同成員的意見進行自行商定。但是,在課下的練習過程中,高年級的同伴教育者需要保證全程參與,并且對于學生的練習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導、管理、糾錯等。在指導的過程中,需要重點對于操作者的儀表著裝、操作環境、相關物品的配備、與病患的溝通方式、表達技巧、操作的熟練程度、動作的規范性、注意事項的把握、物品的整理、操作質量的評價、團隊合作能力等方面的鍛煉和提升。
2.對照組訓練方法
在對照組的實驗過程中,將這30名學生分為了6組,在每個小組中選出一名組長,但是組長在學習過程中,只是負責對于學生的在課余時間的學習過程的監督和管理,在練習時間方面,對照組保持與試驗組相同時間安排,這樣才能夠減少變量對于最終的學習效果方面的影響作用。
對于不同的操作技能方面的考核,都是在課堂教學完成后3周進行的,具體的操作考核方式是請任課教師進行統一組織和安排的,試驗組與對照組的學生進行分別考核,考試的順序按照抽簽的順序進行確定。在對于考試成績的評判方面,需要保證兩組的考核評分標準相同、監考人員相同、考試時間和紀律也相同。而任課教師在考試過程中不負責評分。對于不同的項目評分標準,主要以儀表、準備工作、操作過程、后處理、質量控制這5個方面組成,4項操作的總分為100分。
對于兩組學生的操作技能評分情況如下表所示:
表1 4項操作技能的得分比較(分)(n=30)
通過對于上表中學生的得分情況可以看到:總體來說,試驗組的學生在這4項技能的掌握方面要由于對照組,這可能是由于采取同伴教育的新型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了資源共享、增加了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而在整體方面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總的來說,通過實驗對照的方式,發現采取同伴教育的方式,能夠顯著提升學生在實踐動手能力方面的提升,是一種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教學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