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地區精神病福利院,新疆 和田 848000)
情感關懷護理方式是在臨床護理工作開展過程中所總結的一種以人為本的臨床護理模式,該種護理模式相對于傳統的工作方法來講,從患者的身心角度出發。在對精神疾病患者進行臨床護理過程中,通過應用情感關懷理念,能夠對患者的精神進行進一步的關愛,從而減少對精神患者精神方面的刺激,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從而提升對醫護人員的護理滿意率。本次研究分析了情感關懷理念在精神科護理中的具體應用效果,現將具體內容介紹如下:
2017 年1 月到2018 年12 月,選取某院收治的60 例精神分裂癥和器質性精神障礙患者為研究對象。本次所選擇的60 例精神疾病的患者患病時間在2~17年,平均患病時間在(14±4)年。按照隨機原則將60例患者分為兩個組別,每組30 例,分別命名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試驗組患者男性19 例,女性11 例,年齡在19~69 歲,平均年齡在(34.8±2.6)歲。對照組患者男性20 例,女性10 例,年齡在21~68 歲,平均年齡在(36.2±3.1)歲。本次研究過程中,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發病時間等一般材料具有可比性,但沒有統計學差異(P >0.05)。
1.對照組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手段,安排專職的醫護人員對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進行生活照料和日常的治療。保證整個病房的清潔各項設備能夠正常運轉,同時還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精神動態,預防意外事件發生。在對患者進行護理和臨床治療過程中,應該注意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和精神狀態,并嚴格觀察患者的服藥情況,進行嚴密的記錄。并對患者進行一系列的健康宣傳教育和康復訓練。
2.試驗組患者的護理方法
試驗組患者在采用常規護理手段的基礎上,加入情感關懷護理方法。
(1)對護理隊伍進行情感關懷
在對患有精神疾病患者進行護理過程中,整個護理團隊應該樹立正確的認知態度,護理人員在進行情感護理工作之前,自身首先應該接受一系列的人文關懷和情感關懷[1]。作為一名護理人員,尤其是精神科護理人員應該認識的其所護理的對象是需要得到特殊情感關懷和幫助的弱勢群體,這就需要提升該科室護理人員的信念和價值理念,在工作過程中保證充滿激情,并將工作重點放在提高整個團隊凝聚力和向心力方面,在整個科室當中營造一個健康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在開展該項活護理工作之前,首先應該對醫院的護理人員進行專業培訓。要結合醫院精神科室的特點和實際需求制定針對性的培訓計劃,并在培訓過程中重點加強關于與精神疾病患者溝通護理交流,臨床護理路徑,整體護理等情感關懷方面的基礎理論內容,要系統性的開展情感護理知識和技巧培訓,增強醫護人員的專業技能和對該護理方式的認知。另外還應該邀請相關護理人員或者專業人士進行一系列的專業講座。在科室當中定期開展情境演習,讓醫護人員扮演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使護理人員能夠充分認識到患者和家屬的思想和心理承受,最終提高服務意識,轉變服務理念。在臨床護理工作開展過程中,還應該將培訓當中的理論知識應用到臨床護理當中,保證理論和實踐有效結合。在對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進行情感關懷過程中,應該始終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融入進去,要充分考慮患者的情感、臨床情景以及實際疾病治療的需求,并在對患者進行護理過程中融入自己的耐心、愛心和關懷,全方位地為患者著想,保證整個臨床護理的個性化人性化,患者能夠體會到醫護人員的情感溫暖。從而在臨床護理過程中能夠與患者進行更加真誠的溝通交流,確保護理技術嫻熟,在患者和家屬的心目中能夠樹立一個熱心、向上的護理人員形象。
(2)與患者進行情感溝通交流
在與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溝通交流過程中,可以從患者的眼神,表情語言等方面密切觀察患者,了解患者的內心需求。同時在對患者進行勸導時,可以采用適度保證、合理解釋和有益的暗示等心理護理方法,對患者所存在的暴躁情緒進行緩解,從而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逐漸恢復對生活的向往和積極的心態。在對患者進行護理過程中,如果精神疾病患者長時間無人探視,患者的精神狀態會進一步變差,主要表現為焦慮抑郁、自暴自棄,甚至會出現一系列的暴力行為。這時就要求醫護人員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聯系,在患者治療過程中,應該多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與患者進行安慰。同時不要將剝奪患者的整個生活空間,要給予患者一定的自我操作空間,為其配備一些食品或者生活用品,這樣讓患者能夠感到自己是一個正常人,自己被家人被醫護人員所關愛所關心。在充分尊重患者和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的基礎上就要求便與患者家屬構建良好的醫護關系。此外在臨床護理過程中還需要保持謙遜親切熱情的態度,要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交流,保證整個情感護理工作更加高效地完成。此外患者在步入工作崗位之后,應該多鼓勵患者參與一些社會公益活動,增加患者與社會接觸的機會,這樣能夠進一步提高患者與社會大眾的交往能力和溝通能力。醫院的護理人員還應該進一步加強與社區以及家屬的宣傳教育,要保證社會和家庭的夠更加接受精神疾病患者和包容精神疾病患者,從而讓患者能夠感受來自社會家庭和朋友的關懷和關愛。讓精神疾病患者對未來充滿期待,能夠幫助患者更好地回歸家庭,回歸工作,回歸社會。在精神疾病患者臨床護理過程中,很多患者都會出現退縮性的行為[2]。針對精神疾病患者的這種特點,在臨床護理過程中一定要給予患者更多的支持和鼓勵,這樣能夠保證患者更好的接受治療。在遇到患者存在暴力行為或沖動行為時,一定要認識到患者可能是受到某些方面的因素刺激。同時還應該保護自身安全和周圍人員的安全,應該對患者進行一段時間的保護性約束,這個過程中還要對患者家屬進行宣教,讓患者家屬認識到保護性約束是安全的操作,能夠保證患者逐漸恢復到原有的精神狀態,對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有很大幫助。
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效果主要通過簡明精神病量表、陽性和陰性綜合癥量表以及患者住院觀察量表對護理前后的精神癥狀進行測定和評價。并對護理前后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以及暴力行為的發生情況進行對比。
本次研究選擇使用,Excel2003,對涉及到的數據進行收集和制表選擇使用SPSS16.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以表示計量材料,以t 檢驗,計數材料選擇百分率表示,組間對比選擇X2檢驗,以P <0.05 表示組間對比差異性顯著,統計學有意義。
護理前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簡明精神病量表、陽性和陰性綜合癥量表、以及患者住院觀察量表評分組間對比無差異性(P >0.05)。護理結束之后,對照組患者的簡明精神病量表、陽性和陰性綜合癥量表、以及患者住院觀察量表評分要顯著優于對照組組建對比差異性顯著(P <0.05)。詳細情況如表1 所示。
表1 護理前后患者精神癥狀的評價結果對比(分,)
通過對表2 數據分析可以看出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要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暴力行為的發生率要顯著低于對照組,組件對比差異性顯著(P<0.05)。詳細情況如表2 所示。

表2 護理前后患者暴力行為發生情況和護理滿意度(%)
最近幾年,臨床醫學護理技術不斷提升,各種先進的護理理念不斷完善,并且在臨床護理中得到了有效的應用和推廣。現階段我國臨床護理模式已經由傳統的護理模式,向著更加完善的生物-心理-社會護理模式轉變,在整個臨床護理工作開展過程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從患者的情感需求出發,充分滿足患者的精神需求情感需求,從而更好地解決患者在疾病治療過程中和臨床護理過程中的不良反應的出現,提高治愈率,提升臨床護理效果。
在對患者進行臨床護理過程中情感關懷是必要的護理步驟,同時也是我國護理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的一個直接體現。精神病患者有著獨特的臨床表現,在進行臨床護理過程中存在著諸多不安全因素。因此在進行實際的臨床護理工作過程中,一定要采取針對有效的措施,將精神科護理工作開展過程中的各種不安全事故降低到最小程度。有大量研究表明,人為因素是造成精神科護理中不安全事故發生的一個根本性原因[3],所以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增強對醫護人培訓力度,進一步激發臨床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和工作積極性,增強與患者之間的有效溝通,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進而降低不安全事故的發生率。情感關懷堅持以人為本,這種新型的護理模式出現之后,要求護理人員不僅僅要關注精神疾病患者的病情發生動態,而且還應該將關注的目光投放在患者的心理疏導以及在社會中融入等問題方面。在對精神科的患者進行護理過程中,一定要結合該科室患者的特殊性特點,保證護理人員密切關注患者掌握患者的具體病情動態,最大程度地保證護理安全。另外在對患者進行臨床護理過程中,還要求醫護人員與患者家屬進行有效溝通,這樣才能夠進一步掌握患者的習慣和實際動態,提升臨床護理的滿意率。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通過對患者進行情感關懷之后,試驗組患者的簡明精神病量表、陽性和陰性綜合癥量表以及患者住院觀察量表評分要顯著優于對照組。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要顯著高于對照組。暴力事件的發生率呈現逐漸下降的態勢。結合該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對精神疾病患者施加情感關懷護理并將護理人員的情感充分融入到臨床護理工作當中,能夠發揮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和對患者的同情心理,保證護理人員與患者能夠進行心與心之間的溝通交流,從而更好地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率。
目前我國大部分的精神病院的臨床護理都采用封閉化模式,這種護理模式雖然能對患者進行一定的限制,但是會造成患者整體的觀念缺失。但在實際的臨床護理過程中,精神疾病患者不僅僅會表現出明顯的精神疾病癥狀,他們同樣有愛與被愛,尊重與被尊重的需求。在進行情感關懷護理過程中,就要求護理人員準確把握患者的身心健康程度,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應對,以緩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沖突。精神疾病患者的發生通常與社會某些不良因素有著密切聯系,因此就需要臨床護理人員進一步掌握誘導患者出現精神疾病癥狀的具體因素,并進行全方位的總結分析,以便在臨床護理過程中能夠構建更加人性化的護理方案,最大程度地保證患者的身心健康。
綜上所述,在臨床護理過程中,通過應用情感關懷護理模式,能夠大大提升護理的滿意率,降低暴力事件的發生率,對患者精神狀態的改善有很大幫助,有利于患者臨床康復,在今后的臨床護理過程中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