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 莉
(廣州市從化區圖書館,廣東 廣州510000)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規定:“關于兒童的一切行動,不論是由公私社會福利機構、法院、行政當局或立法機構執行,均應以兒童的最大利益為首要考慮。”依據這項規定,各個國家應當將兒童利益作為最大利益。中國是《兒童權利公約》締約國,應當遵循兒童利益優先的原則。中國自全民閱讀推廣以來,取得了不錯的成效,據十六次國民閱讀調查顯示,2018年0-8周歲兒童圖書閱讀率為68.0%,低于2017年的75.8%;9-13周歲少年兒童圖書閱讀率為96.3%,較2017年的93.2%提高了31個百分點;14-17周歲青少年圖書閱讀率為86.4%,低于2017年的90.4%。總的來說,2018年我國0-17周歲未成年人圖書閱讀率為80.4%,低于2017年的84.8%[1]。可見,我國開展、推進少年兒童閱讀的空間很大。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缺乏一定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可以通過閱讀推廣來增強兒童的閱讀行為。圖書館是兒童閱讀推廣的重要公共文化機構,在推廣兒童閱讀過程中應該發揮重要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及廣州市圖書館之城的建設,廣州公共圖書館的分布和建設得到很大的發展,市區、鎮街普遍建有公共圖書館,但一些山區縣的孩子距離公共圖書館比較遠,加上資源比較匱乏,導致不同區域兒童的閱讀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山區兒童的閱讀意識和閱讀行為都比較差[2]。針對山區兒童,可以通過館校合作的形式,豐富學校圖書館資源,提升兒童閱讀水平。筆者以粵北山區從化區為例,分析公共圖書館館校合作實踐,探究館校合作在閱讀推廣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
公共圖書館建立館校合作閱讀推廣機制不僅符合世界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倡儀,也符合《公共圖書館法》的內在要求,更適應新時代公共圖書館發展的實際需要,具有重要意義。
世界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中小學圖書館宣言》指出,中小學圖書館是保證學校青少年兒童閱讀教育的一項不可缺少的事業,中小學校應當建立一所出色的圖書館,它不僅能夠配合學校的教育大綱,促進教育事業發展,也能夠擴大資源服務,增強學生獲取知識渠道,還能夠引導學生養成圖書館閱讀習慣和終身利用圖書館能力[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共圖書館宣言》稱:“公共圖書館應該在人人享有平等利用的基礎上,不分年齡、種族、性別、宗教信仰、國籍、語言或社會地位,向所有的人提供服務。”圖書館服務是平等、共享、不分年齡的,服務過程中兒童優先,要求中小學必須提供完善的圖書館,保障青少年兒童的基本閱讀需要。而學校資源畢竟有限,加強與公共圖書館的合作,利用公共圖書館資源可以更有效地服務少年兒童讀者,所以公共圖書館的館校合作是一條有效途徑,公共圖書館開展館校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公共圖書館法》提出,公共圖書館是社會主義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將推動、引導、服務全民閱讀作為重要任務,公共圖書館應當在提升全民閱讀中扮演重要角色。面向青少年兒童推廣閱讀是公共圖書館的重要使命[4]。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和發展,保障了青少年兒童的受教育權力,學校成為了青少年兒童的主要聚集地,為了更好地服務青少年兒童學生,國家鼓勵和支持公共圖書館加強與學校圖書館的交流與合作,通過聯合服務的形式提高學校圖書館服務能力。可見,館校合作符合《公共圖書館法》的內在要求。
從廣州公共圖書館的現實服務需要來看,雖然現在廣州圖書館之城建設已經有很大進展,很多鄉鎮已經開始了公共圖書館建設,但山區的少年兒童距離公共圖書館依然有一定的距離,很難享受到公共圖書館的圖書資源和服務[5]。以從化區為例,從化現有65所公辦小學,共有學生55002人,其中城區小學12所,學生13659人,鄉鎮小學53所,學生41343人,占全區的75.16%。對于從化區來說,鄉鎮、山區學校距離公共圖書館路途比較遠,孩子享受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或者說借閱圖書不方便,再加上學校的圖書資源比較缺乏,難以滿足學生的閱讀需要,導致從化區的兒童難以享受公共圖書館的資源服務。因此,公共圖書館與學校合作,以構建圖書分館的方式,從而實現公共資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均等化是非常必要的。
從化區圖書館自2009年建成新館,與山區中小學距離較遠,而從化區的大部分少年兒童都就讀于山區小學,造成圖書館的借閱量銳減,少年兒童的圖書閱讀需求得不到滿足。為了將圖書館有限的圖書資源輸送給有需求的少年兒童,從化區圖書館開始了館校合作實踐,實施了“嶺南流動書香車”流動點建設和區圖書館學校分館建設。經過多年的實踐檢驗,服務效果很明顯。具體情況見表1。“嶺南流動書香車”流動點從2009年的兩個增加到2019年的11個,學校分館從2012年的3個增加到2019年的40個。截止2019年,在區內2/3的中小學校建立了分館,目前,從化區的館校合作數量一直在增加,館校合作得到了普及和發展。
表1 從化區館校合作情況
從化區自實施館校合作以來,學生的借閱量有了顯著提高。如表2所示,“嶺南流動書香車”流動點的借閱量從2009年的7514冊增加到2019年的55075冊,學校分館從2012年的借閱量從4964冊增加到2019年的362380冊。可見,從化區開展館校合作以來,學生的圖書借閱數一直在增加,截止2019年,開展從化區館校合作學校的學生借閱圖書超過40萬冊,超過了整個從化區少兒圖書館借閱量的一半,館校合作在圖書出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表2 從化區館校合作的圖書借閱情況
從化區圖書館通過館校合作分館建設,不僅為學校分館配送圖書,還幫助學校圖書館培訓圖書管理員,提供技術支持,幫助學校安裝連接與廣州圖書館的通借通還系統,提供所有的技術服務,使廣州圖書館通借通還走上了良性循環。在業務領域,幫助學校圖書館記錄每月統計借閱數據,及時和各學校分館負責人對接、溝通、反饋存在的問題。館校合作分館推廣閱讀,緊密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配合學校教學和學生課外活動需求,開展多項校園閱讀文化活動。例如,推送區館的征文活動、開展粵港澳創作比賽、世界讀書日等活動,盡最大努力為各學校排憂解惑。可見,從化區的館校合作是從多個層面提升學校圖書館的閱讀服務質量,保障學生的課外閱讀。
為了進一步做好、完善從化區圖書館開展的館校合作項目,區圖書館曾以問卷調查的形式開展階段性服務效果調研。對館校合作學校和非館校合作學校的學生閱讀情況進行分析比較,數據表明從化區圖書館館校合作的服務效果是顯著的。
本次調查問卷的主要目的是具體分析館校合作學生的閱讀效果,調查對象是從化區65所學校的在讀學生,調查方式是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4個方面: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的閱讀時間、閱讀推廣活動和閱讀推廣內容。
數據主要來源于2019年11月10日-12月10日的問卷調查,為了保證學校間的樣本均衡,每個學校選取3名學生進行調查,最終向參與館校合作的40間學校共發放問卷120份,回收的到有效問卷116份,有效率為96.67%;向沒有參與館校合作的25間學校共發放調查問卷75份,回收得到有效問卷70份,有效率為93.33%。筆者針對186份有效問卷進行了具體分析。
閱讀興趣調查結果見表3。116位參與館校合作學校的有效樣本學生中,閱讀興趣有和無的分別為98人和18人,分別占比84.48%和15.52%。70位沒有參與館校合作學校的有效樣本學生中,閱讀興趣有和無的分別為26人和44人,分別占比37.14%和62.86%。可見,參與館校合作學校學生的圖書閱讀興趣要遠高于沒有參與館校合作學校的學生,即館校合作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表3 閱讀興趣調查結果
閱讀時間調查結果見表4。116位參與館校合作學校的有效樣本學生中,閱讀時間小于1小時、1-3小時和大于3小時的分別為25人、31人和60人,分別占比21.55%、26.72%、51.72%。70位沒有參與館校合作學校的有效樣本學生中,閱讀時間小于1小時、1-3小時和大于3小時的分別為28人、16人和26人,分別占比40%、22.86%、37.14%。可見,參與館校合作學校學生的圖書閱讀時間要高于沒有參與館校合作學校的學生,即館校合作可以增加學生的閱讀時間。
表4 閱讀時間調查結果
閱讀推廣活動調查結果見表5。116位參與館校合作學校的有效樣本學生中,認為閱讀推廣活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和局限讀書日的分別為61人、36人和19人,分別占比52.59%、31.03%、16.38%。70位沒有參與館校合作學校的有效樣本學生中,認為閱讀推廣活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和局限讀書日的分別為20人、19人和31人,分別占比28.57%、27.14%、44.29%。可見,參與館校合作學校圖書閱讀推廣活動更加豐富多彩,推廣方式更加多元化。
表5 閱讀推廣活動調查結果
閱讀推廣內容調查結果見表6。116位參與館校合作學校的有效樣本學生中,對閱讀推廣內容的選擇包括圖書展覽、圖書征文、圖書講座、文化沙龍、趣味競賽、書友交流、其他,分別為12人、25人、18人、17人、21人、16人、7人,各項占比分別為10.34%、21.55%、15.52%、14.66%、18.1%、13.79%、60.3%。70位沒有參與館校合作學校的有效樣本學生中,關于閱讀推廣內容的選擇包括圖書展覽、圖書征文、圖書講座、文化沙龍、趣味競賽、書友交流、其他各項分別為30人、9人、4人、5人、4人、2人、16人,各項占比分別為42.86%、13.86%、57.1%、71.4%、57.1%、28.6%、22.86%。可見,參與館校合作學校學生了解并關注的圖書閱讀推廣內容更加多樣化,而沒有參與館校合作學校學生關于圖書閱讀推廣內容的了解主要集中在圖書展覽,缺乏新意。
表6 閱讀推廣內容調查結果
從化區屬于粵北山區,學校距離城區較遠,通過館校合作建立學校分館等于為山區孩子雪中送炭,從而使學生閱讀成為可能。從化區圖書館館校合作實踐給圖書館帶來了形式多樣的推廣活動和豐富多彩的推廣內容,有效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加了學生的閱讀時間。可見,從化區的館校合作是成功的。
從化區目前還有30%的學校沒有參與館校合作,結合館校合作的具體實踐,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構建館校合作服務體系。
一方面,要做好頂層設計。從化區地方政府應當突破部門間各自為政、權責不明的限制,打破原有的行政管理格局,建立館校合作聯席會議制度,承擔起組織協調的職能,為館校合作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應設立專項資金。從化區地方政府應當將公共文化服務的投入列入政府財政預算,設立館校合作專項資金,搭建規范的資金申請、審批、評估機制,確保館校合作的運作資金。此外,要搭建溝通橋梁,從化區教育局應當發揮管理職能,統籌館校合作,充分發揮牽頭作用,指導和扶持公共圖書館搭建區圖書館學校分館,切實保證館校合作覆蓋從化區所有中小學校。
一方面,全面推行總分館制。在從化區各中小學建立圖書館分館,并以公共圖書館資源為核心,對學校圖書館分館進行書籍資源支持,實現圖書館與學校之間的資源共享。另一方面,要開設流動書店。公共圖書館在和中小學進行館校合作時,必須重視流動書店的作用,通過流動書店為各個學校提供差異化的圖書服務,滿足山區中小學校的封閉性和差異化需求。此外,采取以品牌、項目為主導的合作形式,在公共圖書館與中小學的館校合作中,依據品牌活動或者項目為人員劃分基礎,組建工作小組,加強圖書館員與教師之間的交流互動,為長期合作奠定基礎。
一方面,要組建區域數字圖書館聯盟。公共圖書館應當充分發揮其資源優勢,構建數字圖書館聯盟,以鏈接嵌入的方式吸納各個學校的數字資源,實現全區共享,讓從化區所有的中小學均能夠享受數字資源服務,比如,公共圖書館可以協同社會力量共同構建數字圖書館系統,然后將中小學的數字資源納入數字圖書館系統,在補充數字資源的同時,允許中小學共享系統內的數字資源。另一方面,構建“館、校、家”三方聯動機制。通過聯合學校推廣“圖書館+學校+家庭”的服務模式,使閱讀深入學校,走入家庭,圖書館、校園、家庭“三方聯動”還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促進資源共享,比如利用“家校互動”網站、微信群、QQ群以及圖書館論壇等平臺,促進老師、家長及館員之間的溝通交流、互動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