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麗,楊珠普,嚴茹
(1.延安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延安 716000;2.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冀東油田分公司,河北 唐山 063000)
在油田開采階段,地層水會大量溶解陰離子和陽離子,這些離子是導致結垢的重要原因。與此同時,油田開采還會改變原有的地層壓力、溫度和pH值,地下水原有化學穩定性也會因此受到影響。之后,地下水中的結晶沉淀會在化學反應下被析出,最終形成污垢,致使石油生產效率和質量大幅度下降。因此對油田用新型阻垢劑的研究和應用進行分析,其意義十分重大。
在查閱相關資料后得知,碳酸鹽、硫酸鹽和有機垢是油田污垢的主要組成部分,其形成途徑包括兩種,分別為表面結晶以及大量結晶。在石油開采的過程中,地層水會對陰陽離子進行溶解,導致大量的污垢生成。除此之外,操作條件的改變,同樣是污垢形成的原因。可以將油田結構的原因分為以下幾種:1)油田水溫和礦化程度的變化;2)注入水的離子組成是否與巖石離子生成交換反應;3)地質條件、礦物特征以及巖石種類;4)儲油層的環境,這里所說的環境主要是化學和物理層面的環境。5)原油成分以及水的影響[1]。
通過上文分析可知,油垢產生的原因較多,而阻垢劑的應用,可以實現對油垢的預防。國內外學者也就此展開了研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成垢預測模型、沉淀過程動力學和阻垢技術。在經過多年研究之后,對于阻垢劑的研究,取得了突破式的進展。研究學者認為,在溶液中成垢物質的關系,具有平衡性的特點,而阻垢劑在進入溶液后,會對成垢物質產生吸附力,以此來破壞污垢生長與溶解之間的平衡特性。
目前,環境保護已經成為了國內外油田阻垢劑的未來發展趨勢,綠色阻垢劑的開發備受重視。20世紀30年代,天然產物是主要的阻垢劑,但應用表明,這種以天然物質為主的阻垢劑,在性能和組成上存在缺陷,阻垢效果也因此不盡如人意。而硫酸或鹽酸的加入,可以在一定程度彌補天然產物的固有缺陷,繼而增強阻垢效果,但效果依然有限。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后,國內外學者對磷酸鹽阻垢劑進行了研究,發現這種阻垢劑在應用過程中,容易生成難溶物。此類物質一旦生成,就會使阻垢劑的應用效果受到限制。20世紀60年代,石油工業的發展速度十分顯著,在促進國家經濟發展的同時,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以環境保護為目標,開發環保型阻垢劑成為了世界各國的共識。在這一背景下,有機磷酸型阻垢劑成為了研發的新方向。進入70年代后,低分子質量聚丙烯酸的研發和應用,促進了阻垢劑的發展。20世紀90年代至今,磺酸基團特性被研究人員所利用,通過聚合物的引入,使阻垢劑在進入溶液后的分散速度加快,其性能顯著提升。目前,PESA以及PASP等環境友好型阻垢劑的應用較為普遍[2]。
在20世紀30年代,科學技術和經濟實力不支持世界各國研究阻垢劑。在這一時期,天然物質成為了阻垢劑的最佳選擇,究其原因,主要是天然物質具有無毒、應用成本低廉、降解難度低和容易獲取的優勢。但應用表明,這種阻垢劑由于組成和性能穩定性較差,故效果有限,在其他阻垢劑研制成功后,逐漸被淘汰。
含磷類阻垢劑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有機磷酸鹽阻垢劑;另一種是含磷聚合物阻垢劑。有機磷酸鹽阻垢劑的阻垢機理為降低晶體生長速度和促進晶格畸變。與天然阻垢劑相比,這種阻垢劑的組成和化學穩定性較強,且適用范圍廣,不易水解。基于這些優勢,使其受到了國內外研究者的高度關注。
含磷聚合物阻垢劑屬于聚合物,其組成部分包括無機次磷酸和其他有機單體。這些單體主要是磷酸亞基聚羧酸、聚磷基羧酸等。國內學者基于這種阻垢劑的優點,對其進行了合成,并命名為甲叉型磷酸鈉阻垢劑。在油田污水中的試驗應用結果表明,將其與增效劑和粘合劑相融合,所制備的固定阻垢劑,其阻垢率高達98%以上.除此之外,其他學者也對此類阻垢劑展開了研究,比如:國外學者研制的膦酰基酸阻垢劑,在油田污水中應用,可以抑制晶體的生長速度。國內學者張洪利等人合成的低磷水解馬來酸酐阻垢劑,在添加量為4mg/L時,其靜態阻垢率高達99%以上,且合成方法較為簡單,應用均相催化方法即可。
聚合物阻垢屬于化學阻垢方法。國外學者基于衣康酸與乙烯基磺鹽酸等化學物質,制備了阻垢劑MA-AA。這種阻垢劑在高溫環境下的應用效果極為顯著,在特定條件下的阻垢率為100%。
某油田位于我國南部地區,油田溫度較高,碳酸鹽垢是油田水主要的堵塞物。與此同時,堵塞物中還含有一定的腐蝕產物和泥沙。油田水溫度最高可達70℃以上,且存在非常高的礦化程度。考慮到油田水垢物的類型和水溫,項目部門在分析比較的基礎上,通過合成的方式,制備了一種適用于高水溫和高鹽度條件的阻垢劑。應用表明,這種新型阻垢劑在處理硫酸鈣垢和碳酸鹽垢時,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晶格畸變、絡合增溶是其主要作用機理。
1)研究方法。靜態沉淀法是性能研究所采用的方法,通過這一方法的使用,對新型阻垢劑的應用性能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實驗人員將不同結垢類型作為依據,對油田水進行模擬,同時確保所模擬的油田水,在水質上存在差異,然后在這些油田水中添加新型阻垢劑,經過一段時間的放置后進行對比和檢測。沒有添加阻垢劑以及添加不同濃度阻垢劑的油田水是檢測對象,而檢測內容為結構離子的變化程度。阻垢劑阻垢率的計算,需要將檢測結果作為依據。
2)新型阻垢劑的性能評價。首先,本次試驗對比了新型阻垢劑和幾種常用阻垢劑的性能,結果表明,在70℃及以上的高溫條件下,新型阻垢劑的性能遠遠高于普通的阻垢劑,并且在藥劑使用量上相對較少,在70℃的條件下,藥劑使用量僅為30mg/L,在經過24h的阻垢后,其阻垢率為95%左右。
其次,實驗對新型阻垢劑在不同溫度條件下的阻垢性能進行了研究。實驗表明,新型阻垢劑的阻垢性能,會隨著溫度的上升而下降,但應用效果依然顯著,在80℃及以上的溫度條件下,增加阻垢劑的用量,可以保證阻垢率的性能。以80℃溫度條件為例,在溫度為80℃的油田水中按照40mg/L的標準添加阻垢劑,其阻垢率高達90%以上。
再次,評價阻垢劑的熱穩定性能。為保證評價結果的準確性,實驗人員向容量為1L的泥漿罐中添加了200mL的新型阻垢劑,在經過去氧加壓后,將其置于恒溫干燥箱之中加熱,加熱溫度為90℃,時長為24h,在加熱結束后,取出等待其自然冷卻,最后取樣檢測,評價新型阻垢劑的應用性能。
實驗表明,新型阻垢劑在加熱前其阻垢率為83.6%,在加熱后阻垢率為83.5%其阻垢性能變化幅度較小,表明新型阻垢劑具有良好的耐熱性能。
最后對新型阻垢劑的毒性進行評價。本次評價采取了實驗的方式,實驗內容由兩部分構成,分別為小白鼠急性經口毒性實驗以及家兔眼睛刺激性實驗。結果表明,新型阻垢劑具有一定毒性和腐蝕性[3]。
為了對新型阻垢劑的現場應用效果進行準確評價,試驗分別在兩處油井內進行,現場應用試驗的周期為1年。研究人員在分析結構物后得知,結構物由多個部分構成,主要包括油污、鹽酸鎂、碳酸鈣、固體泥沙等等。
1)第一處油井的油壓為3MPa,油井內的溫度高達92℃,產水量為每日600m3。由于油井內設備應用時間較長,故油田水冷卻系統和傳輸系統在近期發生了多起結垢和腐蝕現象,使油井排水、采油和油田水處理工作無法正常開展。為降低處理難度,油田企業每隔一個季度,都會應用化學清洗的方法進行除垢。
試驗表明,在不應用阻垢劑的條件下,油田水的結構問題十分嚴重,沉垢量為104mg/L,在油田水傳輸階段,平均沉垢量為26mg/L。在新型阻垢劑應用之后,油田水沉垢量大幅度下降,故應用效果較為顯著。在除垢劑用量為12kg/d時,平均阻垢率為94.8%。在試驗期間內,新型阻垢劑都表現出較為良好的性能,油田內部設備的運轉效率也因此而提升,可以保證生產工作的正常進行。
2)第二處試驗油井,與第一處油井相比,油田水結垢現象尤為嚴重。為觀察阻垢效果,將可移動觀察管段安裝到結垢最為嚴重的管線處,其長度約為0.5m。不適用阻垢劑和應用新型阻垢劑的管道內部結垢情況,如圖1和圖2所示。

圖1 未使用阻垢劑的管道內壁結垢情況

圖2 應用新型阻垢劑的管道內部結垢情況
試驗表明,如果不使用阻垢劑,則管道在運行半年后,其內壁結垢情況十分嚴重。在測量后得知,平均結垢厚度可達1.5cm,管道前端后末端,厚度甚至超過了2cm。而應用新型阻垢劑的管道,其表面十分光滑,無法通過肉眼觀察到結垢情況。由此可見,新型阻垢劑的應用,可以取得良好的阻垢效果,在阻垢劑使用量為25mg/L時,阻垢率為91%,并且阻垢率會隨著阻垢劑用量的增加而上升,最高阻垢率達到了99%。
此外,與目前常用阻垢劑相比,這種新型阻垢劑的用量和價格較為低廉。在阻垢率大致相同的情況下,新型阻垢劑的藥劑成本僅為常用阻垢劑的50%。這里所說的常用阻垢劑是指UT2-3以及XH-4223[4]。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背景下,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十分顯著,對石油的用量也不斷增加。為滿足社會需求,我國石油企業在進口石油的同時,不斷提高國內石油的產量。但產量的提升,卻影響了油井設備的使用壽命。具體表現為結垢和腐蝕問題頻繁出現,導致設備和管道受損,無法繼續投入生產。為此,建議石油企業在開采石油的過程中,重視新型阻垢劑的使用。試驗表明,這種新型阻垢劑具有良好的阻垢性能,適用于油田水輸送管線、排水采油井站以及回注井站的油田水防垢,并且,新型阻垢劑的應用,可以降低阻垢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