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雪,白亞瓊
(北京市建設工程質量第二檢測所有限公司,北京 100045)
房屋的安全性事關重大,小關系到個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大關系到國家社會的穩定性。房屋在使用過程當中,不僅需要持續地管理和維護,還需要在出現問題時進行及時有效的修繕。既有房屋使用者或者房屋產權人為了滿足個人需要,改變房屋的使用性質,不同程度的改擴建都將破壞房屋的整體安全性。因此,房屋建筑自開始建造到拆除其安全性始終遭受著不同程度的威脅。房屋建筑的安全與否需要通過對房屋進行一系列的調查、檢測、驗算、分析和評定等活動才能給出全面的結論。
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于 2011 年 5 月 9 日印發的《北京市房屋建筑安全評估與鑒定管理辦法》[1]第七條規定:存在結構損傷的房屋建筑和自然災害、變動建筑主體結構及毗鄰建設工程施工等可能影響房屋建筑安全的,房屋所有權人應當委托鑒定機構進行建筑安全鑒定。
房屋安全鑒定是一項比較復雜的工作,需要用到工程材料、建筑結構設計、測繪方面的知識且需要鑒定負責人有著豐富的經驗。隨著我國城鎮化的進行,新建房屋鱗次櫛比的發展,20 世紀70、80 年代的建筑出現不同程度的老化,這就導致房屋安全鑒定的需求將不斷增加。雖然近年來從事安全鑒定工作的機構和技術人員也越來越多,但是由于對規范的理解程度不同,同一個建筑,不同的鑒定機構或技術人員很可能采用相同或不同的鑒定方法而得出不同的鑒定結果。這是不符合常理的。
眾所周知,給出構件的安全性評級是結構安全性鑒定首要任務,本文從常用的現行房屋鑒定標準[2-4]的規范條文出發,結合實例,分別總結出房屋危險性鑒定、民用可靠性鑒定及房屋結構安全性鑒定(北京地區)中構件安全性鑒定的要點和正確的適用范圍。
根據 JGJ 125-2016《危險房屋鑒定標準》中的規范條文規定,總結如下。
1)構件的危險性鑒定,評級結果為危險構件和非危險構件。
2)構件的危險性鑒定應驗算其承載能力,檢查其構造和連接部位情況,評定其缺陷、變形與損傷等內容。
3)構件承載能力的驗算可不考慮地震作用,應依據現行設計規范計算構件承載能力和作用相應的比值,且根據不同建造年代的房屋采用不同的調整系數φ。φ應按表 1 取用。

表1 構件承載能力與作用效應之比調整系數(φ)
當構件承載能力與其作用效應比值出現下列情況時,應評定為危險點。

式中:R為結構構件抗力;S為結構構件作用效應;γ0為結構構件重要系數。
4)為提高鑒定工作效率,處于正常使用狀態下的構件,同時符合以下條件時,可直接評定為非危險構件:
條件一:構件未受結構性改變、修復或用途及使用條件改變的影響。
條件二:構件無明顯的開裂、變形等損壞。條件三:構件工作正常,無安全性問題。
根據 GB 50292-2015《民用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中的規范條文規定,總結如下。
1)構件的安全性鑒定應分別按照承載能力、構造、位移或變形、裂縫或其他損傷評定一個等級,最終取最低的一級作為該構件的安全性等級。
2)構件作用組合、作用分項系數及承載能力驗算方法,應采用國家現行設計規范規定的結構分析方法和現行國家標準 GB 50009-2012《建筑結構荷載規范》[5]的規定執行。
3)構件按構造評定安全性等級均以國家現行相關規范的要求進行判定。
4)構件的安全性鑒定,評級結果為au、bu、cu、du,分級標準及處理要求如表 2 所示。
5)為有效控制鑒定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當構件同時符合以下條件時,可根據構件是否實際完好程度評定為au級或bu級。
條件一:構件未受結構性改變、修復或用途及使用條件改變的影響。
條件二:構件未遭受明顯的損壞。
條件三:構件工作正常,且不懷疑其可靠性不足。
條件四:在下一個目標使用年限內,該構件所承受的作用和所處的環境,與過去相比不會發生顯著變化。

表2 構件安全性分級標準及處理要求

表3 不同規范構件安全性鑒定要點
根據 DB 11/637-2015《房屋結構綜合安全性鑒定標準》中的規范條文規定,總結如下。
1)構件的安全性鑒定應分別評定承載能力安全等級、構造安全等級及變形與損傷安全等級,最終取最低的一級作為該構件的安全性等級。
2)構件按承載能力及按構造判定安全性等級等相關規定均與 GB 50292-2015《民用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相同。
3)構件的安全性鑒定,評級結果為au、bu、cu、du,分級標準及處理要求均與 GB 50292-2015《民用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3]相同。
綜上所述,JGJ 125-2016《危險房屋鑒定標準》、GB 50292-2015《民用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及DB 11/637-2015《房屋結構綜合安全性鑒定標準》中 3 個規范對構件安全性鑒定有不同的規定,現將 3 個規范對于構件安全性鑒定要點進行總結對比,結果如表 3 所示。
本文以某辦公樓的二層某樓板構件為例,分別依據三個鑒定標準對其進行安全性鑒定。
某辦公樓設計于 1992 年,為地上 2 層的框架結構,梁、板、柱均采用現澆形式。設計依據規范為GBJ 10-89《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6]和 GBJ 9-87《建筑結構荷載規范》[7]。取其中一塊樓板 B1 進行分析,B1 現澆板厚為 130 mm,混凝土設計強度均為 C20,樓板雙向鋼筋配置均為 B8@150。
采用理正工具箱 7.0 PB 3 中的單塊矩形板模塊對 B1 進行計算分析。該板設計信息、輔助信息如表 4 所示,計算簡圖如圖 1 所示。

表4 板 B1 設計信息及輔助信息

圖1 板 B1 計算簡圖(單位:mm)
彎矩計算結果、配筋面積結果及配筋選筋結果如圖 2~圖 4 所示,經查看配筋面積及選筋結果可知,B1 雙向實際配筋 B8@150,滿足安全要求。

圖2 板 B1 彎矩計算結果

圖3 板 B1 配筋面積結果

圖4 板B1選配鋼筋結果
根據現場調查檢測,該樓板判定結果為:構件處于正常使用狀態,未發現構件存在開裂、明顯變形等情況,未發現構件存在修復改造等狀況,構件使用用途和條件均未發生改變,該樓板無安全性問題。樓板外觀現狀如圖 5 所示。

圖5 板 B1 外觀現狀
根據 2.2 節樓板承載力驗算結果及 2.3 節結構實際完好程度,依據 JGJ 125-2016《危險房屋鑒定標準》第 5.1.5 條和 5.4 條,該樓板判定為非危險構件。
根據 2.2 節樓板承載力驗算結果,依據GB 50292-2015《民用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第 5.2.2 條,該樓板按承載力評定為au級;經計算,該樓板受拉鋼筋配筋率為 0.19 %,不滿足現行設計規范 GB 50010-201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8]表 8.5.1 縱向受力鋼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要求(規范要求為 0.20 和 45ft/fy中的較大值),依據 GB 50010-2012《民用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3]第 5.2.3 條,該樓板按構造評定為cu級;根據 2.3 結構按實際完好程度,位移或變形安全性等級、裂縫或其他損傷安全性等級均評定為au級。最終,取最低一級cu級作為該樓板構件的安全性等級。
此處需要注意的是,本次鑒定不可依據GB 50292-2015《民用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第 5.1.4 條直接根據其實際完好程度定為au級或bu級。具體分析如下。
該工程設計依據荷載規范為 GBJ 9-87《建筑結構荷載規范》。構件安全性鑒定時,構件荷載及相關分項系數,均應按現行國家標準 GB 50009-2012《建筑結構荷載規范》[5]的規定執行。規范相應規定如表 5、表 6 所示。

表5 87 荷載規范樓面活載標準值

表6 現行荷載規范樓面活載標準值
正因為現行荷載相對于 GBJ 9-87《建筑結構荷載規范》樓面活載標準值已發生變化,該樓板構件鑒定并不滿足 1.2(5)條件四,即不滿足在下一目標使用年限內,該構件所承受的作用和所處的環境,與過去相比不會發生顯著變化。所以本次鑒定不可依據 GB 50292-2015《民用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3]第 5.1.4 條直接定為au級或bu級。
根據 2.2 節樓板承載力驗算結果,依據 DB 11/637-2015《房屋結構綜合安全性鑒定標準》中第 7.3.2 條,該樓板按承載力評定為au級;經計算,該樓板受拉鋼筋配筋率為0.19 %,不滿足現行設計規范 GB 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表 8.5.1 縱向受力鋼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要求(規范要求為 0.20 和 45ft/fy中的較大值),依據 DB11/637-2015《房屋結構綜合安全性鑒定標準》中第 7.3.3 條,該樓板按構造和連接評定為cu級;根據 2.3 節結構按實際完好程度,該樓板按變形、裂縫與損傷評定為au級。最終,取較低一級cu級作為該樓板構件的安全性等級。
本文從常用的房屋安全鑒定規范條文出發,給出了各個規范的構件安全性鑒定方法,并結合實際案例展開深入討論,給出了不同規范構件的安全性鑒定結果。總結結論如下。
1)房屋危險性鑒定中,構件安全鑒定結果較為寬松,正常使用條件狀態下,可通過構件實際完好狀態判定構件的危險狀態。
2)民用可靠性鑒定中,構件安全鑒定結果較為嚴格,可通過分別評定構件承載能力安全等級、構造安全等級、位移或變形安全等級、裂縫或其他損傷安全等級,取最低一級作為構件的安全性等級,也可依據 GB 50292-2015《民用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第5.1.4 條根據構件實際完好狀態直接判定為au級或bu級。使用 5.1.4 條時需注意要滿足的相應的 4 個條件,尤其需注意由于規范變化引起的構件承受作用改變導致條件不滿足的情況。
3)房屋結構安全性鑒定(北京地區)中,構件安全鑒定結果最為嚴格,必須通過構件承載能力、構造和連接、變形與損傷等項目共同評定構件的安全性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