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欽
摘 要:游廊是我國古代建筑技術和藝術相互滲透的成果,它融匯了建筑之美、自然之美和藝術之美,是園林中不可缺少的建筑物之一,它起到組織空間、創造空間、豐富空間美感、創造藝術意境的作用。文章主要探析游廊的功能與發展、功能與意義,以及其裝飾的構成形式和游廊裝飾在園林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古建筑;園林;游廊;裝飾藝術
游廊是我國古代建筑技術和藝術相互滲透的成果,千姿百態的造型、精美的裝飾、獨具匠心的環境設計使之成為我國園林藝術的一種重要的表現手法,是古典園林景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園林的建筑、裝飾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游廊以曲折、朦朧、含蓄為美,與山水、石、泉、亭、臺、樓、榭等相互關聯,構成了生動的意境。游廊最初是為遮風避雨、方便休憩而修建,是屋檐下一個狹而修長的過道或獨立有頂的通道。但游廊最主要的功能是樓、亭、臺的延伸,是主體建筑通向各處的紐帶。游廊裝飾在園林建筑整體效果呈現上有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游廊固有的裝飾特征之一彩畫裝飾。彩畫裝飾最初的作用是保護廊的木質結構,使其減少風雨的侵蝕,另外,其還與封建等級制度相關,現在主要是起到裝飾美化作用,并和木雕、磚雕裝飾一同豐富了游廊的外觀,軟化了木質結構給人帶來的單調感。
一、游廊的分類與發展
游廊的布置宜隨形而彎,依勢而曲,可蜿蜒山坡、凌空水上,或穿花叢或入竹林。游廊的分類按其位置分有沿墻廊、空廊、回廊、樓廊、爬山廊、水廊;按形式分可分為直廊、曲廊、波形廊、復廊。直廊又名“長廊”或“修廊”,直廊并非筆直,而是直中有折,傍閣依亭。曲廊分為兩種,一種是設于院落之內,圍繞在建筑物的四周,并且以直角的方式進行轉折走廊,曲廊還常常沿著圍墻而建,在轉曲處廊墻之間形成不同形狀的小院。另一種是短直廊的方式,在改變方向時以一定角度產生曲折,通向園內不同建筑物和景點。游廊還可分為雙面空長廊和單面空長廊。早期的廊是古人為了在園林中遮陽休憩或躲避風雨而建。明清時期是我國園林藝術的興盛時期,園林的數量和質量都達到了空前的水平。明清的宅院興盛原因是經濟文化發展的結果,使一般的中產階級也有了財力擁有私人園林,以豐富他們的宅居生活。明清時期處于封建王朝末期,統治階層追求享樂,寄情山水,主張怡情養性的消極遁世思想。受這些因素影響,明清期間文人雅士不僅通過詩詞、繪畫去影響園林建筑藝術,而且還有人直接參與造園活動。人類美感的來源是生產勞動和生活需要,封建末期統治階級積累了高度的文化素養,但又進一步脫離了生產勞動,他們對自然山水的玩賞只能從詩情畫意中尋求,加上財力、物力等因素的限制,使得大量的地主官僚私家園林趨向于微型化、寫意化,欣賞活動逐漸從運動轉向靜觀。我國山水園林是山水詩、山水畫的物化形態。游廊的意境使園林景觀具有靈魂,賦予環境情感和生氣,構成了生動的意境,組成了多樣性的主題內容,是建筑群體中的主要組成部分。
二、游廊的功能與意義
游廊是建筑群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組織和聯系不同的園林建筑和風景的紐帶,它不僅有實際的使用功能,而且有其獨特的審美功能。游廊的體積、布局、比例、空間形體結構同榭、橋、亭等相關聯,塑造一種韻律和情調。游廊的各種組成,如門洞等,根據游廊外的自然景觀形成框景、對景、空間的動與靜、延伸與穿插等。游人跟隨曲折遷回的游廊游覽,游廊通過造型和位置變化,把游人帶入佳境,達到流動的、延續的欣賞效果,為人們展現出一幅幅或動或靜的自然風景畫,使游人仿佛身在畫中。而游廊的實用功能體現在為游人提供遮陽休憩或者遮風擋雨的處所,既有集遮陰避雨、游覽、休息、交通聯系為一體的主要作用,滿足人們生活享受和觀賞風景的愿望,同時也使游覽者在觀賞時感受到步移景異的效果。廊還可以起到劃分空間、組織景區的作用,圍合或者分隔不同程度的開敞空間,和自然空間相互延伸,融于自然環境之中,借臨近的景物,通過廊的各種門洞,造成廊外有景的變幻局面,使小型的園林更有豐富變化。在細部的處理上,運用虛實對比的手法,漏窗、欄桿和掛落等多是空心掛件。這些細部處理使得空間既不一望無余,又不妨礙視覺的流暢,這種似隔非隔、隔而不擋的效果,豐富了整體的立面形象,打破了墻面的閉塞、單調,虛實相間增加了風景的深度。結合地段特點,因地制宜,巧妙地修建水廊、回廊、空廊等,靈活地劃分出形態各異的大小不同的空間效果。游廊還有提升園林意境的功能。游廊作為聯系不同建筑和風景、觀賞園內外的場所,它一方面滿足了游覽通行、遮陰避雨、坐臥休憩和其他園居所要求的實用功能,另一方面滿足了人們精神方面的享受,通過觀賞給人以美的感受,從而構成了一個可行、可觀、可游,具有點景、隔景作用的審美空間。
游廊既有使用和造景的作用,又有觀賞和被觀賞的作用。觀賞的作用是指游廊是游人游園的通道,在游廊內觀賞園內美麗的景色,而被觀賞是指游廊本身具有巧妙的裝飾、精美的造型,具有被人欣賞的吸引力。游廊滿足了人們各種使用上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給人們帶來感官上的愉悅,適合游人在動或靜中觀景,又使景色富于變化,讓人們在欣賞園中景色時得到心靈上的享受。
三、游廊裝飾的構成形式
園林建筑精巧的裝修形式、各種各樣的裝飾紋樣、雕鏤精細的手法、合宜得體的布景構成了園林建筑的玲瓏、秀麗多姿的面貌,使建筑可遠觀可近賞。游廊的裝飾構件豐富了廊的內容,在游廊內適當位置設置橫向的隔斷,在隔斷上設置花格門洞、漏窗等,使廊內空間增加了層次感、深遠感。在欄桿、美人靠、掛落、門洞、什錦窗等上進行獨具匠心的設計,精美的設計使原本單調的長廊具有欣賞性,既滿足了觀賞的需求也實現了游人休憩的功能。掛落是指掛在柱子之間檐枋下的木質花格,北方叫“倒掛楣子”,是一種統一的裝飾。掛落使用鏤空的形式雕花,還可以以回字紋樣進行變形雕刻,構成亮麗的畫面,給廊墻之間增添了一道風景線。門洞是檐內裝修的一個類別,在廊等建筑物內設置的不裝門的門洞,主要有采光和通行的作用。通過門洞形成了空間滲透和空間的流動,使其達到了園中有園、景外有景的效果,也起到了園林中框景的作用。洞窗是設置在墻體靠近中間的位置,和人的視線高度相近,形狀豐富,既有美化環境、溝通空間的作用,又有框景、借景的作用。漏窗是我國的獨創,內容多為花卉、鳥獸、山水、幾何圖形、傳奇小說、戲曲等,符合形式美的基本法則,即對稱與平衡、重心與比例、節奏與韻律。門洞窗等豐富的造型是廊的裝飾性的圖形符號,游廊的裝飾藝術折射出文化淵源、民俗意義和審美精神。
四、游廊裝飾藝術在園林中的重要性
我國裝飾藝術傳統是在特定的文化環境和長期的歷史中形成的,與特定的生活習俗和社會心理相關聯。經過歷代工匠藝人的傳承和發展,形成了穩固化、規范化、程式化和符號化等裝飾藝術的基本特征。裝飾藝術傳統的風格和特色,不僅是表象層面,它還通過形式表達思想意識和審美觀念等精神的內涵,它代表了一種民族文化心理和素質,具有其自身獨特的風格和特點,這是源于對客觀世界及規律認識的不同景觀表現方式,集中在對空間構成的認識態度上。順其自然、裝點環境、美化生活空間是裝飾藝術傳統的主要觀念所在。游園是一種緩慢、悠閑的活動,并不要求道路具有最大的工作效率。廊之所以大多呈曲形,它的作用是延緩游人行動的步調,除了擴大空間的感覺外,還故意以曲折或曲線延長距離,令人在行走過程中有更多時間、轉換更多的視點觀賞領略園林的優美。而景觀中的間壁、隔斷則使得環境不那么一覽無余。墻作為建筑的主體,在園林空間中也有著重要的裝飾作用。一方面使視線受到阻隔,看似封閉了視覺的廣度和深度,但另一方面通過墻上的門和窗,使間斷的視線通透起來,既隔且透,似通似阻,使內外之力流通成一體。間隔是為了更加通透,門和窗的作用起到了一種媒介作用,使此景與彼景相互借用,讓有限的景觀被納入“看和被看”的復雜的空間。為豐富空間的美感,在建筑中采用各種各樣的手法來布置空間、組織空間、創造空間、豐富空間,創造意境。而廊在這方面有著特殊且突出的表現,廊是游園動的媒介和組織者,通過其自身所包含的引導功能,使造景要素構成富有趣味的、具備游覽價值的藝術空間。
游廊在園林中是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而游廊的裝飾藝術則能增加園林的意境,使園林景色更為豐富多彩。游廊起初是作為連接各個要道和建筑物的紐帶而存在的,之后慢慢發展成為具有多種功能的部分,從簡單到復雜的造型設計和富有文化寓意的圖案裝飾,無一不體現著我國傳統文化和我國人民的智慧。寓意美好的圖案設計,體現出了人們對幸福美好生活的喜愛和追求。彩畫豐富的顏色和題材裝飾,豐富了單調的木質結構游廊,柔化了游廊的呈現效果。如今,新型材料的開發和運用替代了原有純木結構的游廊,方便了造型的設計和拆卸,豐富了游廊的造型藝術和裝飾藝術,既滿足游廊原有的傳統工藝制作,又節省了能源,符合現代園林藝術設計需求。
參考文獻:
[1]王志海.中國傳統建筑廊裝飾藝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2]竇奕.園林小品及園林小建筑[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3]余樹勛.園林美與園林藝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7.
[4]潘谷西.中國建筑史[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5]趙玉輝,崔麗娟,趙欣勝,等.濕地公園建設中的景觀設計研究[C]//中國林學會.第九屆中國林業青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成都:中國林學會,2010.
[6]宋路易,楊紅.故宮景福宮建筑彩畫檢測分析初探[J].故宮學刊,2017(1).
[7]賈杏年.蘇州園林的游廊之妙[J].風景名勝,2000(4).
[8]姜玉珊.咫尺之美:十笏園造園藝術手法淺析[J].美術大觀,2016(11).
作者單位:
西安培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