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三林 胡劍東
關鍵詞道路交通事故 安全預防 原因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道路上面的機動車與非機動車的數量都在逐年的增多,生活節奏的加快,使得人們對于交通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國每年產生道路交通事故數量巨大,如此發展,會嚴重影響人生的生活和我國的經濟發展。安全出行是每一個人都被保障的事情,為了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概率。本文主要探究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并結合實際情況提高改善的建議和對策,減少事故的發生,保證人們的出行安全。使人們在享受出行快捷方便的同時還能具有安全性,也滿足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的道路需求。
(一)我國道路交通事故的類型
碰撞型:指兩輛車或者多輛車之間發生的碰撞或者行駛車輛與道路中的隔離物、護欄、停放車輛等固定物相撞的情況。刮擦型:指兩輛車或者多輛車之間發生的刮擦情況,可分為同向或對向刮擦。翻墜型:指行駛車輛在道路上傾翻或者墜入道路旁的河溝、水塘、田野中的情況。火災型:指車輛在行駛過程中起火燃燒的情況。碾壓型:指行駛車輛發生碾壓人、動物或其他物質的情況。其他型:還有其他不常見的情況,例如高速中車輛掉落的貨物造成后車發生事故的情況等。
(二)我國交通事故的特征
第一,我國交通事故的數量和死亡人數目前排在國家的前端,隨著經濟的發展,這兩項數據在逐年的增長。第二,道路事故造成的死亡的人數占我國生產事故總死亡人數的絕大部分。在2010-2013年期間,占比達到了70%左右。第三,交通事故萬車死亡率高。在2018年我國萬車死亡率高達24.1人。交通事故致死率接近20%,這個數據隨著經濟的發展有在減少的趨勢,但是對比發達國家4%以內的事故致死率,我國還有待加強。第四,在經濟發達地區的事故數量較多。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或者經濟快速發展的地區交通事故的數量和死亡人數相較于其他地區要偏高一些,尤其在廣東、浙江、江蘇等地。第五,機動車駕駛員是交通事故的主要責任主體。尤其是駕齡在3年以內的駕駛員更容易出現交通事故,尤其是非駕駛人肇事現象也是常有的。第六,交通事故傷亡者多為道路的弱勢使用者,主要是行人、乘車人、非機動車人,死亡數量可達到交通事故總死亡人數四分之三。第七,公路交通事故要比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更為嚴重,主要是高速公路。公路交通事故數量和死亡人數是城市道路的3-4倍。第八,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
(一)人口和文化原因
我國在全球是人口數量最大的國家,隨著我國城鎮化同步發展的進程加快,有大量的農村人員在城市中工作和生活,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給道路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很多城市新居民在交通觀念和出行習慣上不能符合城市安全交通的行為標準,導致會經常出現交通沖突和事故的發生。其次,我國道路發展的速度非常迅速,但是社會整體文化在交通文化上面缺乏良好的普及和宣傳,我國人民的文化素質有待提升。然后,由于車輛價格的優惠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出現了大量的機動車駕駛人群。但是很多駕駛員的文化水平不高,沒有形成良好的駕駛員職業道德,在道路行駛中沒有交通規章制度來執行。最后,由于經常出現交通事故,導致人們對交通事故習以為常,沒有加強重視程度,相較于治安事件,人們經常會抱有僥幸心理,導致交通安全狀況的壓力增強。
(二)人為原因
1.駕駛員。駕駛員的行為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駕駛員在行駛構成中要對道路有清晰的認知,確定措施并且及時實施操作。駕駛員在駕車的過程就是獲取信息并處理信息的過程,由進過感覺器官(視覺、聽覺)傳入神經系統在傳遞到中樞神經系統,就是經過思考和判斷然后做出決定。駕駛員的清晰、疲勞程度、身體條件、疾病、藥物、飲酒等都與駕駛的安全性密切相關,駕駛員對信息的處理是否正確影響行車安全的最終結果。如果不能及時的做出正確的反應,必然會造成交通事故的產生。
2.非機動車人員和行人。除了駕駛員之外,非機動車人員的行駛規范也有相應的問題。例如行駛在機動車道路中,不按照交通指示燈行車等現象,都會造成交通事故的產生。在行人方面,交通特征主要是根據行人的心理特征決定的,有以下幾種現象:第一,行人在橫穿馬路時主要是看汽車與自己的之間的距離來決定。第二,橫穿馬路的行人與年齡和性別有關。通常是年輕人和小孩容易發生橫穿馬路的現象。第三,行人在從眾心理的支配下,往往會隨大流橫穿馬路,依靠人勢不顧慮交通安全,也會出現交通安全事故。
(三)車輛原因
1.車輛的主動安全性。主要是指駕駛員在駕駛的過程中,汽車能夠按照駕駛員的操作而執行。主動安全性是由車輛的制動性、汽車后備功率、操縱穩定性、汽車照明效果、部件的摸索強度等因素所決定的。
2.車輛的被動安全性。主要是指在發生交通事故之后保證人員的傷害降到最小的能力。被動安全性主要包括車輛的抗翻滾性能、耐撞性能、車輛碰撞相融問題、碰撞后緊急撤離等情況。提高車輛的主動安全性,可以有效的減少事故發生的概率,但是不能避免。在事故發生后最大程度的降低人員和財產的損失是更為重要的措施。
(四)道路原因
道路的線形的設計和設備條件都是影響交通事故產生的道路原因,對交通安全有著巨大的影響作用。我國地域遼闊,經濟發展不均衡,所以在部分地區可能會出現低等級公路。導致道路狹窄或者坑洼較多,道路兩旁的限制、警告燈指示牌數量不足,或者模糊不清,這些都會影響駕駛員的行車規范。從道路設計來說,直線平穩路段過長,駕駛員容易產生困意;彎道半徑過小,會導致視距變小,盲區增大;道路上下坡度過大、過陡等都是產生交通事故原因。
(一)提高人民對交通安全的正確認識
在交通行駛中,要樹立“安全第一”思想,要根據“政府負責、部門執行、社會聯動”的總體要求,構建道路安全交通的規章制度,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識和文化素養,倡導交通道德,駕駛道德、行路道德、騎車道德、民警的職業道德等等內容…。要加強教育安全教育和宣傳工作,在學校、企業、社會中定期組織大型交通教育活動,使人們意識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通過多種的活動形式將安全意識牢牢的烙印在人們的心中,減少道路中違反道路交通法規的現象出現,可以有效的減少事故的發生。交通安全文化的建立和滲透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循序不斷的展開活動,在思想上徹底提高人們的安全意識。
(二)在道路建設中注重安全思想
在道路的設計、建設、管理中加強交通安全的思想,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對于危險道路及時進行整治,減少安全隱患。在道路的硬件設施中要不斷進行完善,為駕駛員提供一個良好的駕駛環境。在道路的沖突點進行改善,減少行人與車輛的沖突,減少因道路隱患而產生的交通事故。道路護欄等安全防護設備,必須保證質量和數量,避免車輛因事故而翻出路外造成更嚴重的后果。
(三)加強交通管理工作
在交通管理工作中要對車輛和駕駛員的管理加強重視,要當做根本任務來進行。促進機動車和駕駛員的數量與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相適應。要對申請機動車駕駛證人員進行嚴格的檢查,從思想、行為、身體條件等多個方面進行檢查,對于不合格的人員要堅決制止。在考取駕駛證的過程中,要進行認真、詳細的培訓,不得省略培訓內容,使駕駛員能夠具有專業的操作能力和良好的交通安全的道德品質。在車輛管理上,提高車輛的安全性能,不允許偷工減料的機動車出現的市場中。
(四)嚴格執法,依法處罰
在交通安全管理人員上,要對其進行定期的培訓,保證交警交通管理的水平和解決事故的能力。并且要加強交通安全管理的人員數量,從而擴大交通管理的范圍,減少工作中的漏洞。交警在工作中,對于違反交通規章制度的人員要進行嚴格懲罰,營造嚴厲管理的氛圍,對道路的駕駛員和行人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使其能夠依法駕駛、依規章制度行路。
(五)提高交通管理工作效率
在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要不斷加大資金支持和科學研究的投入,并注重對人才的培養,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保障和支持。并且在工作中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增加高科技的投入,促進交通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充分發揮高科技在交通事故的預防作用,提高交通安全工作的管控范圍。
綜上所述,在我國現有的交通情況來看,是不容樂觀的現象。要深入總結我國發生事故的原因,我國的人口眾多,素質高低不等,道路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都是造成事故的原因,要究其根本,從根源上預防,減少事故的發生。我國交通事故問題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要在實踐中不斷改革和創新,增強管理的辦法和手段,有效的預防事故發生。從而能夠有效的解決我國交通安全的問題,促進社會的和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