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從路
西方越是封鎖,越能激發我國科技發展的內生動力,越是在艱難中前行,越能突顯我國科研人員自主研發的斗志與決心。
近日,在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介紹“率先行動”第一階段取得的重大突破,并透露已經將光刻機、橡膠輪胎、高端芯片等核心技術放在了中科院的科研清單之中,未來會集中精力對這些“卡脖子”的技術進行攻關。
在美國對華為公司的芯片禁運生效后,“缺芯少魂”等嚴峻問題再次擺在我們面前,也進一步凸顯了我國科技近年來在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短板。擁有雄厚科研實力的中科院舉全院之力投入科研戰場,勢必大大加快我國科技實現安全自主、擺脫西方封鎖的步伐。
白春禮是隨中科院從苦日子過來的。1987年底,白春禮所在的化學所只能在地下室科研攻關。寒冬時,地下室沒有暖氣,化學所只能借給白春禮課題組12萬元。為了把錢花在刀刃上,白春禮開始扛著鍬鎬、蹬三輪、撿破爛,從舊螺釘電線到廢棄實驗臺、破桌椅,都是撿來的。他到幾十公里外的京郊買實驗用的大機箱,回來擠不上公交車,只能等到深夜回城。就是在這么艱難的寒冬,白春禮卻率領團隊研制出我國第一臺計算機控制的掃描隧道顯微鏡。
事實上,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從復興號高鐵到北斗衛星導航,中國在高精尖科技的每一個突破都不是輕而易舉的。歷史已經證明,西方越是封鎖,越能激發我國科技發展的內生動力,越是在艱難中前行,越能突顯我國科研人員自主研發的斗志與決心。在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今天,我們前進道路上的風險挑戰只會越來越多。
過去六年來,中科院通過“率先行動”產出了一大批重大成果。無論是創造光纖量子密鑰分發超過500公里的世界紀錄,還是發射“墨子號”“悟空號”實驗衛星、參與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抑或是研發全球單套規模最大的煤炭液化裝置,都讓一大批科技領軍人才應運而生。濟濟多士、組織有序。正是因為這樣的實力,賦予了中科院團隊將“卡脖子”技術列入研發清單的底氣。
9月24日,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揭牌,展現了中國科技界的雄心壯志。笛卡爾說,知識好比大樹,哲學是樹根,科學是樹枝。科技界原創性的普遍不足,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創造思維缺乏。科學與哲學的對話與互動,不僅是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要求,也是打開人類新文明之門的一把鑰匙。白春禮在揭牌儀式上說:“要有原創的、別人卡不了脖子的關鍵技術,需要有獨創的、敢為人先的科學思想和科學理論。”
就在白春禮院長宣布集中全院力量攻克光刻機等“卡脖子”技術的第二天,華為公司CEO任正非一行來訪中科院,與專家學者就基礎研究及關鍵技術發展進行探討交流。強強聯合,向外界釋放出“中國科技不怕打壓、無懼挑戰”的鮮明信號,也體現了雙方“圍繞未來技術發展趨勢,探索科技前沿,共同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決心。在攀登科技高峰的路上,這樣的行動正當其時,這樣的決心值得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