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青婭
摘 要:隨著我國農村市場環境的變化和金融業競爭的加劇,對企業信息的質量提出新的要求,這一要求促使企業會計從傳統的記賬會計向管理會計轉變,將業務融入財務管理,不斷提高財務管理精細化水平是目前銀行財務工作面臨的挑戰。什么是財務精細化管理,目前農村商業銀行財務管理存在哪些問題,如何進行財務精細化管理是農商銀行財務管理工作必須解決的難題。
關鍵詞:農村商業銀行 ?業財融合 ?財務精細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F8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0)09(b)--03
1 財務精細化管理的含義
財務精細化管理是我國農村商業銀行通過采取財務預算、財務決算、財務控制和績效考核等技術方法,以籌資管理、投資管理、資金運營管理和利潤分配管理為主要內容的財務管理活動。財務精細化管理貫穿于農村商業銀行各項業務活動的始終,要求銀行的財務管理與業務活動相融合。
業財融合對農村商業銀行財務精細化管理提出新的要求:一是要求以農村商業銀行價值最大化為目標,即強調投資風險與收益的均衡,銀行與股東、客戶、員工及外部利益相關者的關系相協調,強化目標管理;二是要求財務管理與項目管理相結合,實現全過程管理;三是要求財務管理與績效考核相結合,強化責任管理;四是要求財務管理與價值創造相結合,強調價值管理。
2 農村商業銀行財務精細化管理存在的問題
2.1 財務精細化管理的內容單一,缺少全面性
我國多數農村商業銀行的財務管理主要是對收入和成本的管理,而疏于對影響收入和成本項目的驅動因素進行管理。影響收入的驅動因素主要包括資產配置,息差率和風險,而影響成本的驅動因素除了管理費用外,還包括籌資成本和風險成本。因此全面的財務精細化管理不僅包括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管理,還包括收入、費用和利潤管理,這些報表要素的管理精細到科目,如存款的成本和規模管理,才能使財務管理精細到點。
2.2 成本費用管理方式粗放,未精細到產品和作業
我國農村商業銀行的成本主要分為三部分:一是存款成本,由于我國農村商業銀行存款結構比較單一,主動負債占比較少,存款成本采取的定價策略是在央行基準利率的基礎上上浮到頂,并且銀行之間的競爭加劇促使農商行推出利率更高、靠檔計息的存款產品外,大量贈送宣傳品也成為一筆不少的營銷費用,因此在控制存款成本方面,農村商業銀行顯得非常被動。二是業務及管理費用,多數商業銀行采取總量控制的原則,對費用的分攤不細,未按成本動因將費用分攤到責任中心。三是風險成本,我國多數農村商業銀行風險控制手段比較落后,不良貸款上升導致信貸風險壓力增大,風險成本控制較弱。
我國大多數農村商業銀行對成本的歸集和分配方式比較簡單,甚至只是從成本總量上進行管理,缺少對成本的歸集和分攤。成本管理的方法比較落后,未建立標準成本和定額成本,很少采用作業成本法對成本進行精細化管理。
2.3 財務預算精細化管理不夠全面
一是我國多數農商銀行的財務預算編制方法落后,財務預算編制采取增量預算法,即預算編制在上一年度預算基礎上進行,該種預算方式的編制前提是以前年度預算編制比較科學和合理,采取該種預算方式導致企業在成本費用方面難以控制,甚至出現年末突擊花錢的現象。另外,預算編制一旦完成很少需進行調整,導致預算缺少彈性和精確性。二是財務預算的內容不全面,很多農商銀行財務預算僅是以利潤表為編制基礎,對收入、成本和利潤進行預算編制,而缺少對資產、負債和資本的預算,尤其是缺少對資本的預算。三是財務預算由財務部門完成,缺少全員參與,造成預算與業務相偏離。四是缺少對預算的考核和監督,年中未對財務預算完成情況進行監督和控制,年后缺少對預算完成情況的考核,導致預算管理流于形式。
2.4 財務管理缺少對財務風險的管控
很多財務人員認為風險控制是風險管理部門的事情,因此導致財務管理缺少對風險的管控。主要表現:一是財務部門缺少風險管控意識,僅將工作職責局限于會計核算,忽視了會計監督職能。二是財務部門缺少風險定價模型,缺少對流動性和利率風險進行計量的工具。三是計提撥備的依據比較簡單,通常以貸款當前的五級分類為基礎,用不同形態的貸款余額乘以相應的比率來確定,缺少對未來風險的考慮。四是缺少相應的風險應對措施。由于對風險的識別和計量不到位,所以對風險的應對措施缺少,針對風險通常采取風險承擔的方式,很少采取風險轉移和風險對沖等方法降低風險,這也導致農商銀行經營風險較高,風險成本占比較大。五是缺少對風險的量化和考核。農商銀行經營風險由總行層面承擔,未考核到網點和個人,因此缺少嚴格的考核機制導致不良貸款余額較大。
3 財務精細化管理的對策
3.1 財務精細化管理要貫穿于業務發展的全過程
利率市場化要求商業銀行財務管理內容更加精細化,由過去資產、負債的單一管理轉變為資產負債共同管理,由收入支出總量管理轉變為對引起收入支出發生變動的驅動因素進行管理。
(1)資產管理方面,重點是資產的規模和結構優化,提高資產收益率。一是農村商業銀行在遵守各項監管政策的前提下,合理配置資產的結構,資產配置原則上平衡收益和風險均衡的原則,在回歸本源的同時,合理利用閑散資金,提高資金的收益水平。二是加強息差管理,提高資產的收益率水平,如提高高息資產的比例,降低低息資產、非生息資產和不良資產的比例。三是通過FTP定價降低利率風險,提高利率定價的靈活性。
(2)負債管理方面,通過優化客戶結構、拓展負債渠道、增加再貸款和再貼現負債等手段增加負債來源的多元化;通過控制負債的利息成本、營銷成本和保險成本等手段降低負債成本;通過控制負債與資產的比例來控制資產的規模。
(3)資本管理方面,首先資本來源于內部,主要依靠利潤留存和增提風險準備金來保證資本及時補充,外部來源優先考慮次級債,成本較低且不會分散控制權,其次選擇優先股,成本相對較低,最后選擇普通股,普通股融資的成本較高,股東權益容易被稀釋。
采取普通股融資時,加強對股東資格的準入。農商銀行可以根據戰略發展的需要吸引一些科技類或者網絡公司的股東,促進銀行業務發展。減少與股東的關聯交易,很多農商行的股東以分紅的高低及分紅來決定是否對貸款利息按時結息。
3.2 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制度,強化成本監督管理和約束管理
成本項目的精細化管理堅持成本節約原則,堅持成本效益和歸口管理相結合的原則。財務部門要做好財務管理的基礎工作,費用在記賬時按責任中心記賬,便于費用的分攤和核算,成本控制則強調對成本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的全過程管控。
(1)事前控制需要建立各項成本控制制度,設定各類成本定額和成本標準。建立成本中心和利潤中心,借助管理會計系統,對成本費用進行先歸集再分攤,對于無法直接分攤的費用設置成本動因,按成本動因進行分攤,分攤按照誰受益誰承擔的原則進行分配。
(2)事中控制要求財務部門依照成本制度對各責任中心的成本進行控制,考核成本的目標完成情況。按照成本的性態將成本分為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對成本進行本量利分析,計算銀行貸款利率的保本點。按照因素分析法對影響成本的各類因素進行分析,了解影響成本差異的原因。對部分成本也可以按作業成本法進行管理,依照產品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的原理計算作業成本。
事中控制要加強對籌資成本的控制,一是農商業銀行要優化資本結構,降低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其中負債中的存款成本是成本控制的重點,要降低存款成本,農商銀行應優化存款客戶結構和年齡結構,目前農商銀行的存款客戶主要是個人客戶,年齡主要集中在50歲以上,以定期存款為主的老年客戶,因此吸引公司類客戶和年輕客戶是農商銀行業務拓展的目標客戶。二是適當控制存款規模,存款規模的增長應考慮我國GDP的增長,存款的成本及存貸比等因素。近年來,農商銀行不計成本的吸收存款,不斷擴張規模,受監管政策和市場收益率的影響,很多農商銀行資金閑置,息差收窄,甚至出現利率倒掛的現象。三是要控制業務及管理費用,針對占比較多的人力資源成本,分別從人力資源的取得成本、維持成本、保障成本、教育成本和離職成本加以控制。探索降低人力資源成本的新方式,如柜員外包,采取勞務派遣的形式降低維持和保障成本。通過實行360度考核或平衡計分卡等績效考核方式提高員工的效能。對于固定性成本支出,采取維持現狀、禁止新增的方式進行控制,對于變動費用,通過標準成本法和作業成本法進行控制。四是要控制資產損失成本,可以通過制定嚴格的信貸管理辦法和完善信貸流程,降低不良貸款,通過上門催收、資產處置、法律訴訟等手段加快不良貸款的清收,通過核銷、拍賣抵押物等方式加快不良資產的處置。
(3)事后控制要求對實際發生的各類成本進行分析,分析方法可以采取縱向比較(與本行以前年度比)、橫向比較(與同行比較),采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導致差異的原因,針對節約差異,將好的經驗進行推廣,針對超支差異,分析原因提出擬采取的措施。通過事后控制也可以了解全行資源配置情況,資源的配置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則,是否將有限的資源配置到最合適項目,從而創造更大的價值。
3.3 建立全面預算管理體系
全面預算是采取一定的預算編制方法和工具,通過上下結合的方式,將規模、客戶、質效和產品四個維度相結合,要求全員參與的預算管理方法。
(1)預算編制的前提和假設。農村商業銀行編制預算時,應對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和監管政策進行調查和預判,了解區域市場特點和行業發展水平,結合本行的戰略目標,采取SWOT分析方法分析預算編制的前提。
(2)預算編制內容和方法。預算編制應采取零基預算的編制方法,預算的內容包括資本預算、存款增長預算、資產規模和結構預算、營業收支預算和利潤預算等全面預算。
(3)資本預算的路徑是結合同業水平確定本行的資本消耗,在此基礎上對資產進行合理配置,最后合理預算資本需求。資產預算的核心是對資產進行配置,資產配置要求資產在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三方面達到均衡。負債預算關鍵是確認負債的來源渠道和各類負債的占比,占比需要結合同業水平及本行負債的特點確定,各類負債的成本和結構決定了銀行的整體籌資成本。營業收入的預算則用各類資產的規模乘以平均收益率水平來確定。風險成本則是風險部依照對每筆貸款的跟蹤,合理評估貸款風險等級,用不同風險等級的貸款余額乘以相應的比例加以確定。成本費用預算從成本核算、成本分攤和產品定價角度進行預測。利潤則是由收入減支出加以確定。
(4)加強對預算進行監督。預算執行過程中需要對預算目標完成情況進行監督,發現偏差及時采取措施加以糾正。預算監督可以與銀行績效考核相結合,通過績效考核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從而確保預算目標的實現。
3.4 發揮財務會計的監督職能,降低財務風險
我國農村商業銀行財務風險主要包括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資本充足性風險和表外業務風險。
(1)強化信用風險管理。信用風險是我國農村商業銀行面臨的主要市場風險,降低信用風險一方面需要信貸投放前要對市場環境、國家政策和法律環境進行調查,避免將信貸資金投向國家限制發展的產業和夕陽產業。另一方面通過培訓提高客戶經理的專業化水平,提高客戶經理貸前調查的市場敏感性和專業性。
(2)構建風險預警系統,定期進行流動性壓力測試。風險預警系統通過建立風險預警模型,將營業數據導入系統,由系統對出現的風險及時提醒。通過環境模擬對不同假設條件下的數據進行壓力測試,測出不同概率下流動性風險損失,從而將流動性風險控制在合理水平之內。
(3)增加資本的來源渠道,確保資本充足。我國大多數農村商業銀行資本來源比較單一,主要依靠股東投入,而留存收益和一般風險準備較少。要保證資本充足一是要提高核心資本,而提高核心資本的關鍵是增強銀行盈利能力,提高資產收益水平,合理制定股利分配政策,加大利潤留存。二是優化資產結構降低風險資產權重,不同資產對資本的消耗不同,這就要求資產配置時除了要考慮收益,還要考慮資產的風險權重。三是加快對資本零消耗的中間業務的發展。與股份制商業銀行相比,農商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占比較低,占比不到5%,結合互聯網金融業務,探索中間業務發展的新方向,提高中間業務收入占比,是農商銀行改革發展新要求。
參考文獻
劉東.H農村商業銀行財務風險管理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6(04).
張娟.基于利率市場化的商業銀行財務精細化管理研究——以S農商銀行為例[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7(05).
張洪珍.TZ農村商業銀行成本管理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12(12).
朱泉.財務精細化管理在農村商業銀行的運用[J].經營管理者,2012(05).
葉夢明.商業銀行財務精細化管理的思考[J].財會研究,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