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芳
摘 要:近年來,Facebook公司在數據安全與使用、新聞傳播等方面頻頻出現負面消息,使公司陷入了倫理困境。以商業倫理視角對具有代表性的“劍橋事件”進行分析,并對Facebook公司在該事件中的行為進行商業倫理判斷,以期引發商業主體對商業倫理的考量。
關鍵詞:倫理 ?Facebook公司 ?功利主義 ?康德主義
中圖分類號:F27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0)09(b)--03
Facebook是美國一個社交網絡服務網站,在全球擁有近20億的活躍用戶。Facebook公司于2012年5月18日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交易,目前市值約5905.85億美元(2020年2月11日),在2019《財富》世界500強中排第184位。
1 Facebook公司面臨的倫理困境
如果從公司的規模、經濟利潤方面來衡量,Facebook公司顯然是一個運營得非常成功的公司,但近年來,Facebook公司卻在用戶數據安全與使用、新聞傳播等方面頻頻出現負面消息,使公司一度陷入了倫理困境。
事件一:2018年3月,Facebook 被曝超過8700萬用戶資料在未獲用戶授權的情況下,遭第三方數據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公司(以下稱劍橋分析)非法收集用于大數據分析,從而精準對用戶推送廣告甚至假新聞,此為Facebook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數據泄密事件[1]。期間,Facebook的股票投資者還發起了集體訴訟,指控 Facebook在隱私泄露事件中發表了數十份聲明,淡化了劍橋分析數據泄露事件和相關用戶隱私問題對Facebook股價的影響,構成證券欺詐[2]。
事件二:2019年2月,英國議會的“數字文化媒體和體育特別委員會”在歷經18個月的調查后,直接給Facebook公司扣上了“數字黑幫”的標簽。該調查指控:(1)Facebook公司蓄意販賣用戶數據。(2)Facebook公司散布的虛假新聞、消息威脅了英國的民主;(3)Facebook公司利用其市場壟斷地位不公平地打壓競爭對手[3]。
事件三:2019年3月,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起訴Facebook的“歧視性”廣告做法。原因是Facebook的廣告系統允許雇主和房東根據種族、民族或性別來限制他們的受眾[4]。
事件四:2019年9月19日,Facebook公司華裔員工陳勤(音譯)在辦公室跳樓身亡,有匿名人士稱,死者陳勤生前遭受到巨大壓力,疑遭上司霸凌,面臨被辭退風險[5]。
在事件一中,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與Facebook公司于2019年7月達成約50億美元的和解協議,該罰款金額是FTC對科技公司規定的最高罰款金額[6]。2019年9月,Facebook的股票投資者提起的司法訴訟雖然由于證據不足被駁回,但投資者有可能會再次提起訴訟。事件二中雖然暫時還沒有具體的法律處罰,但Facebook公司被英國政府扣上了“數字黑幫”的標簽,其負面影響可想而知。事件三雖沒有具體調查的結果,但其違反公平法律的嫌疑很難洗脫。事件四引起了在美華人的抗議。上述事件中,無論Facebook公司是否受到法律的制裁,無論其事后是否進行補救,Facebook公司都將持續接受倫理的考量。
2 Facebook公司困境的倫理分析
倫理通常是指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相互關系時應當遵循的道理和準則。作為一個公司,倫理所涉的行為規范主要包括公司處理內部員工、公司與社會、公司與消費者之間的行為規范。下文將圍繞數據類事件運用功利主義和康德主義來分析Facebook公司行為的倫理性。
2.1 功利主義倫理分析
眾所周知,公司的設立是以盈利為目的,公司的經營目標是實現利潤最大化。通常,我們會認為Facebook公司允許第三方使用其數據進行數據分析、幫助廣告公司發布“歧視性”廣告、發布虛假新聞等行為最終的目的是為公司謀取利益。作為功利主義的代表人邊沁認為:凡是符合功利原則的就是善,就是正確的,人們就應當去做;凡是違背功利原則的就是惡,人們就不應當去做。功利原則不應當考慮動機,而應當考慮效果,即要看是否能給人們帶來最大的利益,至于動機是道德的還是不道德的都無所謂。功利主義謀求的是“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快樂” [7]。功利主義本身或許在理論上存在一些缺陷,長期以來也的確遭受了持續的抨擊,本文對此不做深入分析。本文想要分析的是,拋開功利主義所不考慮的“盈利”動機,Facebook公司的行為結果是否符合“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快樂”呢?進而是否符合“功利”原則呢?
以“劍橋分析”事件為例,行為的后果有以下幾點:(1)事件行為人Facebook公司市值在事件曝光后的兩日(2018年3月19日、20日)即直接蒸發掉500億美元。2018年7月,該公司第二季度財報公布后,Facebook市值更是一夜蒸發掉千億美元,創下美股史上單日市值縮水規模最大紀錄[8]。事件行為人劍橋分析公司引發了Facebook公司數據丑聞,且被質疑涉及運用數據助攻2016年美國大選而無法繼續經營,于2018年5月關閉所有業務并進入了申請破產程序[9]。(2)Facebook股票的投資人因為Facebook公司淡化“劍橋分析”事件的影響,遭受了一定的投資損失;Facebook社交網絡用戶的個人信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第三方使用,其隱私遭到泄露后的不良后果,以及直接的實際損失還處于無法估算的情形。(3)此外,在該事件的影響下,社會成員有可能會因為擔心個人信息被泄露而產生焦慮,也可能進而引發對網絡的信任危機;政府為了阻止這些行為不良后果的發生必然會加強網絡監管,進而導致行政、司法成本的上升。因此,對于“劍橋分析”事件的行為人Facebook公司、劍橋分析公司以及其他利益主體來講其行為并不符合“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快樂”,即不符合“功利”原則。
2.2 康德主義倫理分析
康德主義的代表人康德認為:一個行為的道德價值并不是由隨之而來的結果所構成,而是由完成這一行為的意圖所構成,重要的是動機。因此,現在我們暫時拋開“劍橋分析”事件的結果來考慮該行為是否符合康德主義道德原則?
康德認為:如果我們是出于某些動機——如自我利益(所有的、企圖滿足我們的各種期望、欲求、偏好和渴望)——而不是義務去行動的話,那我們的行為就缺乏道德價值。只有基于義務的動機行為,才具有道德價值,即需為了正當的理由而做正當之事[10]。因此,我們要探究一下事件行為人Facebook公司、劍橋分析公司在“劍橋分析”事件中的動機,是為了自我的利益還是出于義務。
2.2.1 Facebook公司
在該事件中,Facebook公司授予第三方使用用戶信息的動機可能性有:(1)盈利。(2)更好地為用戶服務。按照康德主義,只要動機中包含“盈利”,那就屬于出于公司自身的“利潤最大化”的偏好行為,就是缺乏道德價值的。如果Facebook公司在該事件中的動機僅僅是“更好地為用戶服務”,是否該行為肯定具有道德價值?答案是否定的。康德認為出于義務的行為是具有道德性的,同時他還區分了“完全義務”和“不完全義務”。完全義務是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有責任去完成的,不完全義務是我們有義務做的,而不是每種情況下要完成的[11]。在該事件中,“更好地為用戶服務”是一項不完全義務,而該項不完全義務中隱含了數個完全義務,即“不應該泄露用戶隱私”“不應該未經用戶允許授予第三方使用用戶個人信息”等侵害用戶權益的禁止性義務??档抡J為,當完全義務和不完全義務發生沖突時,完全義務需占上風。根據以上分析,Facebook公司無論出于哪種動機,其行為都是不符合康德主義道德原則的。
2.2.2 劍橋分析公司
劍橋分析公司收集了Facebook公司用戶的行為模式、性格特征、價值觀取向、成長經歷后,有針對性地推送信息和競選廣告、虛假消息,這些信息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美國選民在競選中的投票,為競選者謀取了最大的政治利益。劍橋分析公司在該行為的動機可能性有:(1)盈利。(2)干預總統選舉。無論哪一個動機,都是不符合康德主義道德原則的。
3 結語
Facebook社交網絡用戶在注冊時會給予Facebook公司相應的授權,Facebook公司收集用戶的相關個性數據進而更好地為用戶服務,其動機是符合康德主義道德原則的,其結果是符合功利主義的功利原則的,因此本身在倫理上是沒有沖突的。但是,在劍橋分析事件中,Facebook公司未經用戶的允許授予第三方使用用戶數據用于政治事件的行為,既不符合功利主義的“功利”原則,也不符合康德主義的“道德”原則,這也是Facebook公司為何會陷入倫理困境的真正原因。
參考文獻
AI報道. Facebook被罰50億美元,巨額罰款有威懾性嗎?[EB/OL]. http://m.sohu.com/a/329304992_468636,2017-07-25/2019-10-01.
新浪科技.Facebook集體訴訟遭駁回:原告未證明高管虛假陳述[EB/OL]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45841715593399936&wfr=spider&for=pc, 2019-09-27/2019-09-30.
環球時報新媒體.這個全球最著名的互聯網公司,竟成了英國口中的“黑幫”[EB/OL].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9CaKrnKic63,2019-02-19/2019-09-28.
騰訊科技.禍不單行!被罰款50億美元后,Facebook還有一大波麻煩[EB/OL].https://tech.qq.com/a/20190715/001945.htm, 2019-07-15/2019-9-30.
快科技.FB跳樓員工代理律師:正在全面調查 爭取早日確定真相[EB/OL].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45991634431564099&wfr=spider&for=pc2019-09-29/2019-10-01.
楊思斌.功利主義法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金融界.Facebook被罰50億美元上熱搜 市值卻大漲104億!拿下史上最大罰單[EB/OL].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38944135873870549&wfr=spider&for=pc,2019-07-13/2019-09-30
新浪網.劍橋分析公司停止運營 曾疑似“助攻”特朗普大選[EB/OL]. http://k.sina.com.cn/article_2056346650_7a915c1a02000c7on.html,2018-05-03/2019-09-28.
[美]邁克爾·桑德爾. 公正——該如何做是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美] 邁克爾J·奎因著.互聯網倫理:信息時代的道德重構[M]. 王益民譯.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