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娜,林 強 ,李經春 ,楊俊榮 ,譚曉琴 ,唐念珍 ,袁小梅 ,陳儒情
(1.重慶市醫藥學校,重慶 401228;2.重慶市長壽區中醫院,重慶 401220;3.重慶市長壽區教師進修學校,重慶 404000;4.重慶市長壽區人民醫院,重慶 401220)
2014年,教育部首次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著力構建現代學徒制培養體系,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學徒制度,并在《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方案》中提出試點工作內容[1]。重慶市醫藥學校以康復治療技術為試點專業,開展中職現代學徒制實踐,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是新興的醫學相關專業,目前還沒有成熟的人才培養模式,大多遵循傳統的“2+1”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教學。該校根據職業教育特點,創新思維,與區內3家合作醫院簽署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協議,共同制訂雙導師制現代學徒制實施方案,積極探索形成“雙元三通十接三段”人才培養模式,即“1.5+1+0.5”(學校+臨床實習+頂崗實習)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
學徒制由來已久,古埃及、古希臘和中國古代便有學徒制的學習模式,但這種模式只是簡單地把技藝傳給他人,并沒有形成制度化,稱為古代的學徒制。而現代學徒制主要形成于德國、英國、瑞士等歐洲發達國家,是一種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其將傳統學徒培訓方式與現代職業教育相結合,是以學校、醫院的深度參與和教師、師傅的深入指導為支撐的職業教育規范體系。教育部于2014年和2015年連續發布《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和《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通知》,標志著關于現代學徒制,我國已經進入全國范圍的試點實施階段。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出臺,現代學徒制的校企合作模式會成為實現校企雙贏的長效機制,對于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對于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前我國以培養具有物理治療、作業治療、言語治療等能力的“一專多能”型康復治療師為主。但在傳統醫學教學模式下,中職學生存在接觸臨床時間晚、技能不精等問題,使得學生在“工”和“學”上出現分化,不能將基本理論知識有效、靈活地應用到臨床實際工作中,與“一專多能”型康復治療技術人才培養目標存在很大差距。而現代學徒制通過校院深度融合機制,使學生實現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實現工學結合,使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更具針對性。醫院根據崗位需求,參與人才培養方案設計,協同完成教學過程,使學生畢業即可上崗,在為自身培養人才的同時節約崗前培訓資源。醫院通過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全方位參與該專業職業教育的每一個環節,真正實現醫教結合,從而使學校、醫院、學生三方互利共贏[2]。
3.1.1 人才培養模式設計路徑 我校通過深入醫院基層調研,了解醫院對中等職業教育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開展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從業人員社會活動調查,明確崗位能力需求及崗位資格證書要求,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和職業崗位能力體系。根據職業崗位能力體系及崗位資格證書要求,依托校內實訓基地、合作醫院,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雙元三通十接三段”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見圖1),并分階段遞進式培養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人才。

圖1 “雙元三通十接三段”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3.1.2 人才培養模式內涵“雙元”:校院雙方共同教育、共同開發課程、共同管理評價、成果共享。“三通”:招生與招工互通、上課與上崗互通、畢業與就業互通。“十接”:學校專業與醫院崗位對接、培養目標與企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工作過程對接、課程標準與職業標準對接、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對接、校本教材與臨床工作對接、實訓環境與臨床科室對接、學校教師與醫院師傅對接、學生身份與學徒身份對接、學校培訓與醫院崗位對接。校企雙方共同開發課程體系和課程資源,共享教學成果;制定教學質量標準評價與學生考核辦法,將學生工作業績和師傅評價納入學生學業評價體系。“三段”:第一階段為職業認知階段,學生進行校內公共、醫學基礎課學習及臨床見習;第二階段為職業體驗階段,學生進行醫院專業核心課程學習;第三階段為職業實踐階段,學生進行頂崗實習。
學校、醫院根據本區域康復行業人才需求及各自具體情況,確定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招生規模、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規格,制訂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見圖2)并實施。

圖2 “雙元三通十接三段”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
第一階段為職業認知階段。第1、2、3學期安排學生赴合作醫院進行專業學習前的行業見習,即觀崗,使學生對所學專業有更真實的體驗,為后續理論學習打下基礎。學校制定雙導師遴選及管理辦法,聘請優秀的醫院導師和校內專業課教師與試點班學生進行師徒結對。本階段,學生主要的學習內容為公共基礎課及專業基礎課,期間通過行業見習和校內實訓中心設備進行技能訓練,提高學生對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相關知識的理解能力。
第二階段為職業體驗階段。第4、5學期學生在合作醫院進行專業核心課程技能部分學習。合作醫院設固定教室、教室工作站,教師以行業師傅為主,學校教師負責班級管理。此階段學生學習的課程為康復評定技術、理療、運動療法、作業療法、言語療法、疾病康復學、傳統康復技術等相關核心課程。該階段行業師傅利用醫院真實情景對學生(學徒)進行手把手教學,培養學生(學徒)專業技能,體現現代學徒制內涵和“做中學、做中教”的職業教育理念。
第三階段為職業實踐階段。第6學期學生(學徒)在合作醫院進行頂崗實習,在師傅指導下,為臨床病人實施康復技術操作,開展康復職業實踐,培養康復理療能力。
在頂崗實習基礎上,學生(學徒)還要回校接受康復保健師考前輔導,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職業能力。
在校企合作委員會及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指導下,我校與醫院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使專業結構與醫院崗位對接、培養目標與醫院需求對接、課程標準與職業標準對接、實訓環境與臨床科室對接、學校教師與醫院骨干對接、學校培訓與醫院崗位對接,利用雙導師制,深入實施“雙元三通十接三段”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實施過程中,我校組建了雙師型現代學徒制教師隊伍,聘請合作醫院臨床經驗豐富的康復技師擔當學生的臨床導師,通過拜師儀式,強化其使命感。通過師徒結對的教學形式,傳授康復治療技術。校內專業課教師赴合作醫院康復治療科開展行業實踐,提高臨床能力。通過引進高學歷專業技術人才充實教師隊伍,從而為我校打造一批高素質、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我校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作為發展的生命線,構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期間,校企雙方合作建成校級精品課1門,編寫校本教材1本,發表相關論文3篇,申報區級課題1項。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為醫療衛生行業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技能型人才,使學校培育的醫藥衛生人才與醫藥衛生行業所需人才實現無縫對接,學校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大幅度提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實現符合現代職業教育理念的產教融合,是目前所提倡的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載體和有效實現形式,也是推動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有力武器,中職學校和相關醫院深度合作,通過現代學徒制雙導師聯合傳授技能,符合行業發展規律,有利于加快衛生事業發展,服務當地區域經濟轉型升級[3]。但目前我國將現代學徒制成功應用到中等衛生職業學校教育中的成功經驗較少,該模式的推廣首先需要合理、完善、有效的職業教育法律法規,以保障現代學徒制推行;其次要充分調動醫院等相關單位的積極性,增強其在校企共育人才方面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最后行業學會要加大支持力度。我們要正視問題、克服困難、抓住契機,發展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為康復醫學事業的發展培育高水平技能型人才,逐步探索一條具有中職特色的康復治療技術人才培養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