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瑞麗 韋麗琴 戈 娜
(1.包頭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內蒙古 包頭 014060;2.包頭醫學院營養與食品健康研究所,內蒙古 包頭 014060)
長期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側重于知識傳授,忽略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沿用至今的傳統“滿堂灌”和“注入式”教育方法使學生在學習上逐漸形成一種依賴,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1-2]。
PBL是Problem Based Learning的簡稱,由美國神經病學家Barrow首創并于1969年首次被引入加拿大Mcmaster大學[3],通常譯為“基于問題的學習”,它以培養終身學習能力為目標,以學生自主學習為核心,以探索問題為導向,以小組互動學習為平臺,塑造了全新的教育理念。
衛生統計學作為公共衛生與預防專業的主要課程,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課程,知識點密集,內容覆蓋面廣,傳統內容更新速度慢,新方法層出不窮,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是研究居民健康狀況以及衛生服務領域中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門科學。對于公共衛生與預防專業尤其是其中的科研創新能力培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衛生統計學教學以傳統方法為主,但是效果不佳。2016年全國公共衛生執業醫師資格考試中統計學總分66分,全國平均分49.96分,距總分還有較大的距離,尚有較大的提高空間。經查閱文獻發現,PBL教學法應用于衛生統計學領域的研究較少[4-5],因此,有必要將PBL教學法應用于衛生統計學,以培養學生的宏觀思維能力、科研能力、應用能力、溝通能力與團隊合作能力。
混合型PBL教學法教學對象為我校2014級預防醫學專業12名學生,CBL(Case Based Learning)法教學對象為2014級預防醫學專業其余57名學生。
混合型PBL組分3次課討論統計教研室教師編寫的案例,該小組設有主席、記錄員,按照授課計劃安排時間,共6學時;CBL組則由年資較高的教師采用傳統方式授課。
考評采用主客觀相結合的方式,具體包括期末考試成績、文獻分析、課題設計3種方式,后兩種方式在征求學生同意后利用業余時間完成。文獻分析能力以分組的形式進行評價,其中混合型PBL組為第1組,共12人。其他學生按照學號形成抽樣框,采用SPSS產生隨機數,將隨機數排序,每12人為一組,共5組(其中一組為9人)。要求學生選取使用統計學方法,并且按照生產實習論文答辯的要求進行匯報。評價者包括授課教師及其他組成員,評價內容為:文獻檢索質量、閱讀并分析文獻能力、制作匯報PPT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提出問題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6個項目,每個項目按照l~4分記分,l分代表差,2分代表中等,3分代表良好,4分代表優秀,分數越高表示能力越強。打分原則為每人對其他小組打分,最終計算各組的優秀率。課題設計能力的評價分組和記分同文獻分析能力。課題設計能力評價內容為:立題依據是否充分、研究內容和目標是否明確、關鍵科學問題的創新性、課題報告能力、研究方案是否合理可行、答疑能力、課題的完整性7個項目。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對于服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描述采用(±s),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率進行描述,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混合型PBL組期末考試成績為(76.9±5.4)分,CBL組期末考試成績為(69.5±7.8)分,兩組成績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158,P=0.002)。
有研究顯示[6],文獻學習報告會自助教學法是一種有效、可行的教學方法,因此,本研究借鑒該方法評價教學效果。本研究顯示:混合型PBL組文獻分析能力各項目得分均高于CBL組,其中以制作匯報PPT能力的差別最大,其次為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見表1)。

表1 文獻分析能力優秀率(%)
混合型PBL組與CBL組在關鍵科學問題的創新性、研究方案合理可行性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方面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課題設計能力優秀率(%)
當代的統計學已經滲透到人類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領域,可以說哪里有數據,哪里就有統計學。衛生統計學作為統計學的一個學科,是與培養學生研究能力最為密切的一門專業課程,但長期以來,即使學生學習興趣很高,較好地掌握了教師傳授的內容,但仍難以正確地將衛生統計學方法應用到科學研究或衛生服務工作中。究其原因,衛生統計學是應用概率論的原理深入分析統計資料,通過對隨機事件的觀察分析揭示現象的內在規律,并做出判斷和預測[7]。對于醫學生來說,數理統計學知識掌握甚少,對概率推斷沒有形成系統的邏輯思維方式。此外,傳統教學以教師為核心,是教師將內化的知識點講授出來,學生被動學習,從而導致學生遇到實際問題時不知所措。PBL教學法的核心是學生,由學生發現隱含于案例背后的科學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學生更容易掌握知識點,把握知識的脈絡。本研究結果表明,混合型PBL教學組期末考試成績高于CBL組,與王詩淇等研究一致[8]。這就表明這種教學法尤其適用于邏輯性強的衛生統計學的學習[9]。
語言表達是人與人溝通交流、展現思想的最主要方式,語言表達能力是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在現代社會,由于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之間的交往日益頻繁,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好口才越來越被認為是現代人必備的能力。就大學生而言,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能為其就業添磚加瓦,贏得良好機會。目前我國大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堪憂,究其原因是能力培養缺失。在傳統的應試教育下,知識只需要答在卷子上,課堂教學成了一言堂,長此以往,學生便會喪失表達自己觀點的信心[10]。PBL教學法側重語言能力的培養,胡冬梅[11]的研究結果表明,PBL組醫學生表達能力較傳統教學組有所提高。本研究也得出體現語言表達能力的3個方面,即制作匯報PPT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提出問題能力混合型PBL組得分均較高。
自主學習是主動調節自己學習過程的一種學習,強調學習者在元認知、動機和行為上的積極主動性[12]。此外,自主學習也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和相對穩定的學習能力,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是終身學習和畢生發展的基礎,因此,教學工作者應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而不應局限于知識點的傳授,即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13]。有研究表明[14],PBL教學組較傳統教學組自我學習動機、學習任務分解能力、學習自我能動性得分高。本研究也表明:混合型PBL組的文獻檢索質量、閱讀并分析文獻能力得分均較CBL組高。
衛生統計學作為一門重要的方法學和必修課,最終落腳點是讓醫學生在校期間及工作后能將衛生統計學知識應用于科研實踐[15]。因此,大學期間就應該重視科研能力培養。本研究結果顯示,混合型PBL組在立題依據充分、研究內容和目標明確、課題報告能力、答疑能力、課題的完整性方面均優于CBL組,但在關鍵科學問題的創新性、研究方案合理可行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見,混合型PBL教學法可提高學生科研能力、表達溝通能力、自學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16]。
人才培養最為根本的是學生主體性的增強和自主意識的養成,強迫教育培養不出創新型人才[17]。混合型PBL教學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各方面能力,這提示可將混合型PBL教學法應用于衛生統計學課程教學中。另外,后期的課程培養計劃中也可適當安排自主科研內容學時,建立學生科研平臺,教學結合科研,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