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萍,蔡妤珂
(上海健康醫學院,上海 201318)
2020年初,我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疫情給社會經濟、人們生活帶來了極大影響。2020年1月24日除夕當晚,第一架搭載著經驗豐富的上海市醫護人員的飛機飛抵武漢天河機場,緊接著10萬人的醫療救援隊簽下請戰書奔赴湖北,全國26個省市對口馳援。我校是全國唯一一所應用型本科醫學院校,培養的應用型本科護生思想動態與其今后專業行為選擇、我國護理事業發展有著直接關系。特殊的形勢可能會影響在校護生專業思想,因此,筆者對疫情下應用型本科護生思想現狀進行調查研究,為護理專業課程思政教育的開展提供參考。
2020年2月12日采用便利抽樣法,抽取2016—2018級3個年級本科護理專業學生510人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電子問卷483份,有效率94.71%。其中男生69人,占14.29%;女生414人,占 85.71%。年齡18~21歲。
1.2.1 研究工具 此次調查研究具有時效性,研究者在查閱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咨詢護理專家,從此次疫情特點出發,自行設計問卷,內容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為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級、入學動機、所在地等;另一部分為對疫情及患者的認知、對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的看法、今后的選擇等。問卷條目以選擇題形式呈現。進行預調查,問卷重測信度為0.842,修改后形成最終問卷。護生匿名填寫問卷。
1.2.2 統計學方法 數據通過SPSS 20.0軟件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相關性分析,α=0.05。

表1 護生一般資料

表2 疫情下護生思想現狀

表3 年級與疫情下護生思想現狀的相關性
3.1.1 部分護生專業思想不穩定,對護理專業認同感不夠 護生的專業思想是指護生對自己所學專業總的觀點和態度[1]。從調查結果看,479名護生中,有218人在高考時是自愿報考的,89人為服從調劑。經歷醫學院校學習和此次疫情后,如果給予護生重新選擇報考專業的機會,仍選擇護理專業的人數有所減少,有161人感到迷茫,不能做出選擇;有123人明確表示不會選擇護理專業。13名護生覺得護理只是一份謀生的職業。有研究顯示,職業認同感越強的護生將來越可能堅守護理崗位,提供的護理服務質量越高[2]。疫情下護理工作的重要性被人們重新認識,但是其辛苦程度也顯而易見,護生對專業的認識、職業認同感可能與疫情帶給大家的直觀感受有關。不同年級護生愿意再次選擇護理專業和馳援武漢的意愿有差異,已經經歷半年臨床實習的2016級護生意愿低于其他兩個年級。可能與部分護生在臨床護理實習后,認為護士工作繁忙、收益少、社會地位低,護患關系緊張,動搖了職業信念有關[3]。本科生專業思想、職業認同情況一直備受關注。由于臨床護理工作辛苦,社會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使得本科生專業思想不夠穩定,對所學專業前景感到迷茫,這與黃橋等研究結果一致[4]。
3.1.2 疫情下要加強護理倫理教育 此次調查中,有53.21%的護生表示如果現在是一名正式的臨床護士,愿意馳援疫區,36.02%的護生表示迷茫,另有10.77%的護生明確表示不愿意。而愿意參加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緊急救援、甘于奉獻是對每一位護理人員的倫理要求[5]。另外在此次調查中,有6.63%的護生抱怨或憎恨湖北武漢確診患者,認為他們傳播疾病。可能與在武漢封城前,近500萬人出城去往其他城市,造成國民緊張有關。同情感是最基本的護理倫理情感,是一切美德和良好行為的原動力與基礎[5]。對于確診患者,作為一名未來的護理人員,應當同情并尊重患者,竭盡所能為患者減輕痛苦。對于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護生基本上懷崇敬、尊重之情,說明護生對自己所學專業還是有認同感的。專業教師無論是在線上課程教學還是疫情結束后的線下教學中,都應加強護理倫理教育,培養護生職業道德。
隨著疫情暴發與傳染地區增多,我國人民表現出了超強的凝聚力。民眾在政府引導下,聽從抗疫專家的建議,積極配合政府做好居家隔離工作,遏制疫情惡化。由于現代網絡的發達,老百姓每天都能了解疫情發展狀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從疑似到隔離、確診,承受著軀體痛苦的折磨,還承擔著巨大的心理壓力[6]。很多護生比普通老百姓更加關注確診患者的情況和疫情的轉歸,加上長時間居家不能外出,或多或少給護生造成了一定心理壓力,很多護生自述每天在家里感到非常無聊。有30.85%的護生對疫情的擔心、害怕程度為中等,11.38%的護生對疫情的擔心、害怕程度為較高與非常高。因此,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我們不能忽視的一點就是關注護生心理健康狀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隨著醫學模式改變和醫學技術不斷發展,護理人才不僅要有較高的護理專業知識水平與技術,還要有堅定且正確的政治思想、專業思想和倫理道德。課程是醫學院校育人的重要載體,近年來課程的育人作用被反復強化[7]。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校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8]。許多護理專業學生在高考后填報志愿時,主要考慮護理工作容易就業,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面其實并沒有明確的取向[5]。疫情期間,社會各層面問題都可能影響護生思想穩定性和正確性。因此,在大思政格局下,專業課要與思政理論課、人文素養課同向同行,協同育人,實現價值引領和知識傳授的有機統一,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7],提高學生政治覺悟、思想素質、文化素養,為國家做好護理人才儲備工作[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