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雪艷,楊春斌,莫興邦,楊國明,余文娟
(1.金昌市人民醫院,甘肅 金昌 733030;2.甘肅省心理咨詢師學會,甘肅 蘭州 730000;3.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甘肅 蘭州 730000)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公眾易出現焦慮、疑病、恐懼、憤怒、抑郁、困惑、失眠等狀況。在這個特殊時期,疫情不僅威脅著人們身體健康,還使人們心理處于焦慮狀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特別要求加強人文關懷、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疏導。筆者作為甘肅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隊員,為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確診患者的心理與行為,更為有效地開展針對性心理干預和疏導,更好地開展當前與今后的疫情防控及心理疏導工作,在進駐方艙醫院后,對武漢客廳方艙醫院某區已確診的輕癥患者以問卷調查方式開展研究,分析患者心理特點、行為方式及應對方式,并從心理建設與防治角度出發,提出相應對策及建議。
本次調查所采用的資料是甘肅省金昌市人民醫院睡眠醫學中心、金昌市社會心理學會聯合甘肅省心理咨詢師學會等機構聯合編寫的新冠肺炎疫情下心理健康調查問卷,主要涉及心理特點、行為方式及應對方式等方面,調查對象主要為武漢客廳方艙醫院某區已確診的輕癥患者及部分醫務人員。截至2020年2月18日12時,計劃調查100人,實際調查88人。回收有效問卷中,患者56份,醫務人員32份。
本次調查群體中,男性占35.0%,女性占65.0%;年齡在18~25 歲、26~35 歲、36~45歲、46~55 歲、56 歲及以上的人數占比分別為7.1%、17.9%、33.9%、23.2%和17.9%;高中及以下學歷的占58.9%,大專學歷的占19.6%,大學本科學歷的占17.9%,研究生學歷的占3.6%;職業中,學生占1.8%,教師占1.8%,私企或民企員工占26.8%,醫務人員占5.3%,事業單位及國企員工占3.6%,社區工作者占3.6%,社會工作者、自由職業者及無業者占57.1%;婚姻狀況中,未婚的占8.9%,已婚的占85.7%,離異的占3.6%,喪偶的占1.8%。
調查問卷主要包括3部分內容:基本信息(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職業等),心理與軀體癥狀(認知、情緒、行為方面、身體感受)和心理應對方式。針對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已確診的輕癥患者,對其疫情期間的心理、軀體癥狀與應對方式進行調查分析,對其出現的較嚴重的心理應激反應進行科學分析,并給出相應心理應對方法及心理危機干預措施,以減小疫情對患者心理的干擾,幫助和指導患者穩定情緒,使患者以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應對疫情。
調查問卷將患者負面情緒分為無、輕度、中度、重度、嚴重5個等級。調查發現,大部分患者整體情緒狀況良好,積極情緒占主導地位,但同時我們也發現,有34.5%的患者出現輕度負面情緒,有13.3%的患者出現比較嚴重的負面情緒。負面情緒為中度、重度、嚴重3個等級的患者出現煩躁、緊張、神經過敏、害怕、孤獨、缺乏信心等負面情緒(見表1),影響個人身心健康,應引起重視。

表1 中度—嚴重患者主要情緒特征
調查問卷將患者軀體癥狀同樣分為無、輕度、中度、重度、嚴重5個等級。調查發現,患者表現出的主要軀體癥狀為身體疼痛、精力下降、睡眠不好、食欲下降。其中28.6%的患者出現較為嚴重的睡眠問題,20.8%的患者出現精力下降、疲乏等問題,13.7%的患者出現惡心、食欲下降問題,11.3%的患者出現較嚴重的頭痛、胸痛、腰痛、肌肉疼痛等問題,3.1%的患者有摔東西和傷害別人的沖動(見表2)。可以看出,新冠肺炎給患者情緒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同時還會嚴重影響患者睡眠、食欲等,應引起重視。

表2 中度—嚴重患者主要軀體特征
關于患者應對疫情的方式,調查發現,面對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武漢客廳方艙醫院47.7%的確診患者選擇自我排解、傾訴、參加活動等積極或者相對積極的應對方式,33.6%的患者選擇自責、獨處等消極及相對消極的應對方式(見表3),說明這部分確診患者心理援助意識淡薄,缺乏專業的、正確的應對方式。

表3 患者應對疫情的方式
對以上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發現,部分患者有較嚴重的心理應激反應。對此,作為武漢客廳方艙醫院醫務工作者,在甘肅省心理咨詢師學會、金昌市社會心理學會、金昌市人民醫院睡眠醫學中心的支持下,我們采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以緩解或消除患者負面情緒,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取得了一定成效。
加大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力度,通過張貼海報、廣播、制作宣傳資料及橫幅等,宣傳疫情期間心理危機干預措施及科學的自我調節方法。例如,引導患者接受現實,接納負性情緒,提醒患者養成科學的生活作息習慣,增強心理免疫力,引導患者提高自身應對突發事件能力。訪問結果顯示,重視心理建設、接受心理干預的患者占比從最初的16.1%提高到70.0%。
在甘肅省心理咨詢師學會、金昌市社會心理學會、金昌市人民醫院睡眠醫學中心的支持下,臨時組建心理援助應急服務小組,成立疫情心理危機干預中心,對患者進行心理指導。尤其針對那些負面情緒持續時間比較長,影響到正常生活、學習或工作,且自己無法疏導的患者,精神科醫生、心理治療師、心理咨詢師等專業人員要提供線上及線下指導。專業人員利用專業的心理學知識以及科學的心理學設備,對存有心理問題的確診患者進行診斷及治療。接受心理干預的患者中,有82.2%的患者認為心理干預在新冠肺炎治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見表4)。

表4 心理干預在新冠肺炎患者治療中的作用
作為和患者并肩作戰的醫務人員,要加強與患者走心的溝通,給予患者安慰和關懷,疏導其不良情緒,同時時刻提醒并督促患者保持規律生活作息。武漢客廳方艙醫院組織醫患開展室內活動,如廣場舞、八段錦、樂眠操、太極拳等健身活動,播放有助于緩解焦慮情緒的正念、冥想訓練音樂,增強身體及心理免疫力;制作信心樹,寫上寬慰和激勵自己的句子進行自我正向激勵。在對患者的回訪中發現,適當的室內活動和正向的自我激勵對于改善患者情緒、睡眠狀況有積極作用,得到了患者的肯定及認可。
對32名醫務人員心理狀態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醫務人員情緒及軀體狀況良好,但也有26.1%的醫務人員出現輕度負面情緒及軀體癥狀,更有6.5%的醫務人員出現中度以上的負面情緒及軀體癥狀,如孤獨、神經過敏、精力下降、睡眠不好、食欲下降等。因此,對一線醫務工作者進行心理及情緒疏導尤為重要。在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中讓醫務人員安心地服務于患者,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筑牢制度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