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新型冠狀病毒突如其來,對于高校圖書館來說,如何在此時做好服務無疑是一個考驗,而微信平臺以其獨有的特點無疑是圖書館聯系師生的最佳橋梁之一,各高校圖書館在疫情防控期間利用微信公眾平臺滿足讀者教學、科研以及調節心理等服務。
關鍵詞:新型冠狀病毒 ?微信公眾平臺 ?高校圖書館
2019新型冠狀病毒,即“2019-nCoV”, 2019年12月在湖北武漢被發現,作為一種新型的流行病迅速在武漢市甚至全國蔓延開來,隨后全國大部分省市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Ⅰ級響應,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
新冠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疫情爆發后,全國圖書館系統積極參與應急信息服務。高校圖書館作為各高校的服務部門,如何在此情況之下做好服務,緩解學生在學業、心理等方面的壓力,其微信公眾平臺無疑成了其最佳助手。
一、高校圖書館在新型冠狀病毒期間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開展服務的可行性
(一)微信作為通訊社交軟件具有強大的用戶群
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在我國湖北被發現,隨后,開始在全國蔓延開來,彼時正當高校放寒假,高校圖書館陸續閉館。本應開學之時,各大高校開始進行線上教學,部分高校學生直至2020年7月也沒有返校上課。高校圖書館如何在這種情況之下做好服務,聯系讀者,助力讀者的教學、科研、閱讀等服務。高校圖書館的微信公眾平臺無疑是有力選擇。
微信作為通訊類社交軟件,具有強大的用戶群。“根據專業機構的調查和微信的運營方騰訊發布的數據,微信全球月活躍用戶已經在 2019 年之前超過了 10 億,2019 年達到了 11.51 億。在龐大的用戶群體之外,微信還擁有相對穩定的高使用率,其用戶群體的訪問頻率很高。根據騰訊智庫和 CAICT 的調查,超過 60%的用戶每天登陸微信 10 次以上。”
(二)微信公眾平臺以其獨特的優勢可以助理圖書館做好服務
圖書館借用微信公眾平臺將文本、圖片、音頻、視頻等素材融合或僅對其中某單一素材進行編輯、排版后,整合成完整的圖文消息,并向關注者發圖文消息。微信公眾號有訂閱號、服務號兩類。有的高校圖書館為了更好的開展服務,既有訂閱號,又有服務號。
用戶可選擇通過閱讀、點贊、評論等方式與圖書館進行互動。互動中,可以呈現閱讀量、點贊量、評論量與用戶評論文本內容等,提高參與性。
二、助力讀者做好輔助線上教學與科研工作
(一)做好線上教學的輔助服務工作
2月4日,教育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了《教育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各高校要充分利用線上教學資源,確保“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
各地高校圖書館積極和出版社以及數字圖書服務平臺合作,向師生提供教學資料,例如,四川大學圖書館和其學校教務處、研究生院合作,在微信公眾號推出“四川大學2019—2020學年春季學期教材線上服務平臺”,采取分學院的方式將學生即將使用的教材電子版提供給學生,有效幫助了學生春季開學沒有教材的困惑。西藏民族大學等高校圖書館梳理學生教材中涉及到的出版社免費資源鏈接供師生使用。
(二)向讀者積極提供線上線下各類圖書資源
為滿足師生寒假期間的圖書閱讀需求,圖書館積極開展電子圖書推薦活動,例如中山大學圖書館推出《追尋光與夢,科學漲姿勢》專題,為讀者提供科學新知的書單,讀者在簡短了解介紹之后,便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獲得;安徽農業大學圖書館推出系列圖書聆聽資源,提供給學生多方接觸名著的選擇。
為了方便讀者閱讀紙質圖書,浙江大學圖書館推出蕓悅讀平臺,提供2017年以后出版的中文新書,讀者在平臺下單一定量的圖書,書店發貨,配送全國,快遞直送,圖書館買單,收假后之后進行歸還。他們在微信平臺的言語很真切,說道“不管您此刻身在祖國何處,只要快遞小哥能達到的地方,全新好書將跨越千山萬水,只為書香一縷,伴君左右”。北京大學圖書館于2月3日起開始試運行送書到樓工作。
(三)館員以講座等形式滿足讀者的需求
疫情期間,不少圖書館根據學校的實際,從文化的傳輸者轉身為文化的創造者,為此,不少圖書館館員以直播講座、音頻以及文字的形式滿足讀者的需求。例如,浙江大學圖書館館員以智云課堂、釘釘群平臺為媒介進行實用工具軟件系列的講座。北京大學圖書館利用騰訊會議平臺推出“Paper誕生記”系列講座,向師生講述數據庫檢索以及論文投稿等技巧。
三、高校圖書館以多種形式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一)提供各類數字資源,助力師生對于新型冠狀病毒的研究
為了有效應對新型冠狀病毒,大部分省市采取了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Ⅰ級響應,對于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進行了干涉,對此,不少高校圖書館適時推出了傳染病的相關書籍,并提供了冠狀病毒的最新研究成果。例如武漢大學圖書館在微信公眾平臺推出了《病毒星球》、《我包羅萬象》、《病毒來襲:如何應對下一場流行病的爆發》等書籍,供師生閱讀。北京交通大學圖書館向廣大師生提供《新型冠狀病毒預防手冊》、《中國抗疫史》等書籍,方便師生全面了解疫情動態,科學防疫。
與此同時高校圖書館積極向師生提供相關數字研究平臺,例如北京中醫藥大學圖書館推出Springer Nature Experiments數據庫中冠狀病毒相關免費資源的推文,東南大學圖書館推出Proquest冠狀病毒學術資源數據庫免費開放的推文。
(二)以社會熱點話題為切入點,滿足學生對于相關問題的探析
為了有效應對新冠病毒,各行各業都在力所能及的做出自己的努力,當然也就備受關注,其中可能會產生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則需要我們使用已有的規則或者科學知識去解釋,這也是普及知識的一個機會。
例如浙江大學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即發出一篇名為《每天十分鐘,在家學專利》的文章,文章以2月4日武漢病毒所官網發布申報抗新冠藥物瑞德西韋用途專利的公告為切入點,因為這則公告引發了網友的爭議,圖書館以此為契機推出12講專利微課堂,既能幫助學生理性對待此問題,又能幫助學生對于專利的認知。
四、開展各類活動豐富師生的居家生活
(一)積極參與或組織各類比賽,豐富師生居家生活
疫情期間,不少高校圖書館推出形式多樣的比賽,讓學生感受居家的讀書氛圍,例如安徽大學圖書館推出第六屆書香江淮品讀經典 對話信仰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互聯網閱讀系列活動,活動實則面向省內高校所有學生,評審專家由省圖工委專家組成,比賽包含征文、攝影、朗誦三種形式。安徽農業大學面向全校學生推出飛花令古詩詞征集,讓學生在活動中提高對于傳統文化的認知和興趣,新疆喀什大學圖書館推出最美女神節活動,引導學生以圖片、視頻的形式向最美女性致敬。與此同時,不少高校圖書館組織師生加入第二屆全國圖書館主題圖像創意設計征集活動。
(二)有效開展心理問題疏導工作
許多圖書館站在學生的立場,分析學生在線上教學、宅居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心理問題,語言詼諧幽默,用詞貼近學生,例如安徽農業大學圖書館推出“春風十里 看得入迷”文章,分析學生最近如何處理自己和網課、父母、群聊機器人的關系,用詞很活潑、漫畫也很詼諧。
與此同時,安徽農業大學圖書館推出了以介紹理論物理學家理查德·曼哈頓個人自傳《你為什么在乎別人怎么想》為例,向同學們講述如何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文筆比較細膩,也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疫情還沒有結束,各個高校圖書館都在盡自己所能的開展工作,為的就是做好教輔工作,豐富學生的居家生活,而微信平臺由于其參與性高、語言生動活潑,不失為圖書館在疫情期間開展工作的有力平臺,與此同時也提升了圖書館的服務能力。
參考文獻
[1]田然.信息過載對微信用戶行為涵化的影響研究——基于“取消訂閱”行為的分析(D),電子科技大學(2020年).
本課題為中國圖書館學會2020年科研項目《新型冠狀病毒期間新疆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在閱讀推廣中的服務研究》(項目編號:YD2020B12)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
付鑫,女,漢族,1986年出生,陜西長安人,喀什大學圖書館,助理館員,研究方向為閱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