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佳琪 張霞兒
[摘 要] 縱觀全國各地古村落特色建筑景觀保護具體情況,本文詳細分析浙江省寧海縣深甽鎮龍宮村古村落特色建筑景觀現狀,歸納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既能保留當地傳統文化又適應新時代發展的保護措施和后期修繕改建的可行性參考意見。
[關鍵詞] 古村落;特色建筑景觀;保護;修繕
[中圖分類號] TU984.1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24-49-2
1 鄉村振興戰略概況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其中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鑄魂工程。推動鄉村文化振興,首先要讓傳統村落留下來,讓人看得見青山、記得住鄉愁,感受中華5 000年來的傳統文化[1]。整體來看,我國各地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做了許多有益的嘗試,打造了許多“鄉村振興”優秀案例,使鄉村整體風貌、綜合發展得到了改善。但我國傳統村落整體發展水平不高,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本文基于鄉村振興戰略分析古村落特色建筑景觀的保護和發展問題,助力鄉村振興。
2 我國古村落現狀
中國傳統村落空間形態多樣,蘊含著豐厚的民族歷史文化信息,但是,隨著城市現代化的發展,許多具有歷史意義的傳統村落正在大幅度銳減。雖然目前已有6 819個傳統村落進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中,加之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的重要理論支撐,使我國對傳統村落的保護和發展越來越重視,但是由于早期政府財政投入不足、村落空心化現象嚴重、村民保護意識不強和自然災害頻發等原因,使古村落建筑景觀的保護現狀不容樂觀。
3 寧海縣深甽鎮龍宮村特色建筑景觀現狀
3.1 龍宮村概況
龍宮村位于寧??h深甽鎮西北部的深山溪谷中,全村面積38萬km2,建于北宋宣和年間。其地理位置獨特,處于十萬畝省級公益林境內,與全國著名的南溪溫泉相鄰,目前已有1 000多年發展歷史。
龍宮村歷史文化悠久,是浙東山水古村的典型代表。據實地調查發現,目前龍宮村居住700多戶人家、2 000多人,全村99%的人口姓陳。該村是一個文化博大深遠、民俗風情濃厚的古村落家族,也是第二批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傳統村落之一。
3.2 龍宮村建筑景觀破壞現象
以院落為基本單位,通過實地調研,發現龍宮村建筑景觀主要存在廢棄、改變原有建筑形態、改變原有建筑材料3種破壞現象。從整體上看,每個院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建筑景觀破壞現象,其中最為普遍的現象是改變原有建筑材料。
3.2.1 廢棄現象。通過實地調研發現,目前村內居住的人口主要是退休老人和年幼的孩子。村內大多數中青年進城打工,或者到外地工作,導致許多傳統民居建筑因無人居住而被破壞。
雖然龍宮村有許多文化遺址,但是因資金等問題尚未進行修復。村內被破壞的古建筑數量眾多,全村院落基本上都可以算得上是非遺建筑,所以修復龍宮村有很長的道路要走。龍宮村內非常有名氣的育英書院(原稱“崇德堂”),因為村里沒有人口資源,目前已經很久沒有開放教學,無法充分展示建筑本身的價值以及建筑相關的文化內涵,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傳統村落的消亡。
3.2.2 改變原有建筑形態。龍宮村民居建筑以宅院為主,采用抬梁式木結構,建筑外墻以磚墻或石墻為主,體現出古樸的韻味。受到新農村建設的影響,新建或重新翻修的房屋采用了具有現代風貌的平頂房、3層或4層磚混結構。
調研發現,目前受到鄉村旅游業的影響,很多村民把自己家重新翻修成順應時代發展的民宿。由于村民自費改建、對傳統建筑的保護意識不足,導致這類民宿的建筑風格和整體村落古樸的建筑風貌相差甚遠。村民在改建時大多采用現代材料和現代建筑技術,沒有考慮與村落中其他傳統建筑相協調問題,摒棄了自身建筑的存在價值,把傳統民居建筑變成一間間現代賓館。
3.2.3 改變原有建筑材料。改變原有建筑材料的現象在龍宮村最為普遍。許多村民在對自家房屋進行翻新時,經常采用現代新型材料。現代材料與傳統材料相比價格低廉、性能更好,也更易獲取,成為村民的普遍選擇[2]。
龍宮村中許多傳統民居建筑都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建,一些原本木構架的屋頂變成了與傳統建筑面貌極不協調的鋁合金材料,現已被雨水侵蝕生銹。這樣不僅影響美觀,而且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而外墻則采用鋼筋水泥等現代材料改建,并且在墻面貼上紅色馬賽克磚片作為裝飾,窗上玻璃換成了彩色遮陽玻璃,與鋁合金的窗框進行搭配,雖然增加了建筑的安全性和現代感,但是與整體村落古樸的建筑風貌不協調[3]。
4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寧海縣深甽鎮龍宮村建筑景觀保護措施
4.1 保護措施
傳統建筑的保護必須綜合考慮周圍景觀環境、地形、道路交通和當地的民俗文化等因素,不應只保護傳統建筑本身,應對傳統建筑景觀進行整體保護,從而保證整體建筑風貌的協調性。所以,對傳統村落建筑的保護,應按照其價值和現狀保存進行分類保護和整治。對于村落中年代較早、質量較好、與村落風貌相協調的建筑,如陳氏祠堂和育英書院等傳統建筑,可以優先進行修繕。在保持其原有建筑歷史風貌和基本格局的前提下,使其風貌與傳統風貌相協調,改善建筑環境[4]。同時,翻修、新建建筑應尊重村落建筑群的整體風貌、建筑形態,確保其與周圍環境相協調。
4.2 修繕措施
傳統建筑的修繕不應一味保留原貌,不考慮傳統建筑的安全性。保護傳統建筑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延續其生命,經過漫長時間洗禮的傳統建筑,如果沒有及時進行修復改善,會大大增加傳統建筑倒塌的風險。修繕古建筑時,要使用建筑物原本的建造材料,盡量保持傳統建筑的原有面貌,以確保傳統建筑原真性、完整性和安全性,達到延續龍宮村傳統建筑風貌的目的。對于一些無法獲取原建筑材料或不得不采用現代材料的部分,應予以明確的標識,方便游客能辨別出其年代的不同[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