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 黃相鵬 侯海濤 劉海軍 付松 王亞楠 王龍強 王振宇 宋欽鵬 邵詩澤

【摘要】 目的 探討消腫止痛膠囊應用于急性頸椎骨折合并頸髓損傷的臨床效果分析。方法 52例急性頸椎骨折并頸髓損傷患者, 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每組26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藥物治療,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消腫止痛膠囊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定(ESS)、視覺模擬評分法(VAS)、日本骨科協會(JOA)評分。結果 治療后, 實驗組VAS評分(6.36±0.65)分、JOA評分(12.33±2.73)分、ESS評分(71.01±7.25)分均優于對照組的(8.73±1.05)、(8.73±2.35)、(53.06±6.45)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急性頸椎骨折合并頸髓損傷患者中應用消腫止痛膠囊的效果確切, 臨床療效較好, 可作為臨床上此類患者首選的治療方法。
【關鍵詞】 急性頸椎骨折;頸髓損傷;消腫止痛膠囊;臨床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6.044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Xiaozhong Zhitong capsule in treating acute cervical spine fracture and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Methods? ?A total of 52 patients with acute cervical spine fracture and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2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medicin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Xiaozhong Zhitong capsul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european stroke score (ESS),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an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 sco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VAS score (6.36±0.65) points, JOA score (12.33±2.73) points and ESS (71.01±7.25) point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8.73±1.05), (8.73±2.35) and (53.06±6.45) point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Xiaozhong Zhitong capsule shows good clinical efficacy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cervical spine fracture and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and it can be used as the preferred method for such patients.
【Key words】 Acute cervical spine fracture;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Xiaozhong Zhitong capsule; Clinical efficacy
頸椎骨折通常會累及頸髓, 頸髓損傷屬于高位的神經損傷, 發生高位截癱的幾率較高, 嚴重影響了損傷的平面以下的感覺及運動的功能, 損傷后致殘率及致死率很高, 隨著當今生活水平的提高, 頸髓損傷的發病率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 由于頸椎骨折而造成的頸髓損傷在臨床上并不少見。關于急性頸椎骨折當今已經成為醫學領域中的研究熱點, 隨著微創手術技術逐漸成熟, 目前手術已逐漸成熟, 同時再應用補腎益精湯進行治療, 在圍手術期間進行綜合護理, 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但目前并未能得到廣泛的推廣。故為了解決此問題, 促進診療效果的進一步發展[1], 作者特進行本次研究, 現將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2月~2019年6月經本院診斷為急性頸椎骨折并骨髓損傷的患者52例, 其中男38例, 女14例;年齡21~75歲, 平均年齡(38.6±12.87)歲;病程2~12周, 平均病程(6.32±1.90)周;截癱10例, 不全癱24例。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每組26例。納入標準:①在本院就診經過X線、CT等檢測方法確診頸椎壓縮性骨折患者, 無骨性強直且需要進行康復鍛煉。②患者癥狀較明顯, 病情逐漸加重, 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干預。排除標準:嚴重的頸髓損傷而導致的疼痛癥狀;有嚴重凝血及肝腎功能障礙;合并精神神經系統疾病;無法正常溝通交流者;不能定期復診隨訪的患者。本研究經過患者同意以及醫院管理委員會的批準。
1. 2 方法 所有患者施行目前常規的護理干預方案, 入院完善患者相關信息, 主管護師圍手術期在病房宣教關于手術注意事項, 密切監測生命體征, 充分備皮。術后給予患者及家屬相應的康復指導, 并進行相關培訓, 講解并發癥的防護要點, 密切關注體溫、肺部啰音情況, 勤更換體位。
對照組采取常規藥物治療 [2], 按照甲潑尼龍沖擊療法用藥, 甲潑尼龍30 mg/kg, 15 min內靜脈注射完, 之后45 min內靜脈滴注完500 ml生理鹽水, 23 h內以 5.4 mg/(kg·h)劑量持續靜脈滴注。再輔助以脫水劑、神經營養藥治療。連續用藥2周。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上采用自擬消腫止痛膠囊治療, 主要成分為丹參、赤芍、延胡索、土鱉蟲等, 規格:0.3 g/粒, 服用時用黃酒或者溫水送服, 服用6~8粒/次, 2~3次/d, 嚴格遵從醫囑用藥, 孕婦、月經過多或伴有其他出血傾向的患者禁止應用此藥物。連續用藥2周[3]。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ESS、VAS、JOA評分。ESS、JOA評分越高, 患者的活動功能越好;VAS評分越高, 則患者疼痛癥狀就越明顯。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后, 實驗組VAS、JOA、ESS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目前, 隨著人口老齡化逐漸發展, 急性頸椎骨折變得極為常見[8], 尤其多見于青年男性患者, 呈現出不斷發展的趨勢。中醫學上認為, 急性頸椎脊髓的損傷是外傷導致瘀血阻滯, 氣血經絡不通, 因而需要探討一種有效而又便利的治療方法[9]。
臨床上目前治療該病主要是手術及保守治療, 即行開放手術, 手術創傷較大, 在較短時間內改善活動功能, 減輕患者的疼痛癥狀, 從而不能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10, 11]。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后, 實驗組VAS、JOA、ESS評分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應用消腫止痛膠囊可以起到明顯的活血化瘀及消腫止痛效果, 保證患者的手術效果, 改善患者的疼痛癥狀, 其次, 實驗組患者的JOA評分較優于對照組(P<0.05), 說明消腫止痛膠囊利于患者脊髓功能的恢復, 促進患者疾病的康復。這是因為, 不讓你此研究采用消腫止痛膠囊, 主要成分為丹參、赤芍、延胡索、土鱉蟲, 丹參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12];當歸活血益氣, 鎮痛抗炎;赤芍有清熱涼血, 散瘀止痛的效果。土鱉主入肝經, 酒大黃留瘀敗血, 導瘀下行, 諸藥共用[13], 丹參、赤芍、延胡索等藥物可祛瘀止痛, 當歸補血活血[14], 總體藥物都具有改善人體血液流變學的作用。總體的藥效呈現活血化瘀, 消腫止痛的功效, 降低血液的粘稠度, 進而恢復頸椎頸髓的功能, 此外注重人文關懷, 加強疾病的健康教育, 此外再給予康復訓練指導, 完善患者的飲食方案, 滿足營養的需求, 有利于骨折的愈合。該治療方案理論上會取得較好的療效。同時, 在頸椎骨折合并脊髓損傷的治療中應用消腫止痛膠囊, 改善患者的神經損害癥狀, 如肢體的感覺及運動功能, 對患者的康復轉歸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 急性頸椎骨折合并頸髓損傷患者采用消腫止痛膠囊治療, 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安全性較高, 值得借鑒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敦慶, 侯海濤. 消腫止痛膠囊對急性頸椎脊髓損傷患者血液流變學的影響. 中醫臨床研究, 2017, 32(10):1890-1894.
[2] 黃相鵬, 王亞楠, 侯海濤. 消腫止痛膠囊在頸部脊髓損傷中的應用. 內蒙古中醫藥(中旬刊), 2017, 11(21):535-535, 536.
[3] 孫五評. 消腫止痛膠囊與速冷冰袋冷敷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應用比較.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6, 11(3):159-160.
[4] 張業鋒, 楊貴華, 孔德謙. 無骨折脫位型頸髓損傷保守與后路手術治療的比較.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19, 27(4):316-319.
[5] 潘樹清. 自制粟米枕降低頸髓損傷并高位截癱患者后枕部壓瘡發生率的效果觀察. 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 2019, 4(3):101-104.
[6] 郭躍進. 單純前路手術及椎體前內固定治療頸椎骨折脫位伴多節段頸髓損傷的臨床療效.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18, 33(10):66-68.
[7] 譚偉源, 齊新文, 安榮澤, 等. 嚴重頸椎骨折脫位并頸髓損傷1例.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17, 32(11):1226-1228.
[8] 侯海濤, 王海燕, 王亞楠, 等. 加用消腫止痛膠囊治療早期外傷性頸髓損傷56例.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6, 16(45):123-126.
[9] 邵濱 無骨折脫位型頸脊髓損傷的治療進展. 濱州醫學院學報, 2015, 38(3):208-210.
[10] 蔡賢華, 施立奇, 嚴華, 等. 丹參酮對上頸髓損傷后過氧化物及半朧氨酸蛋白酶的影響. 中華實驗外科雜志, 2014, 31(4):787.
[11] 馬先華, 付曉旭, 張如國, 等. 頸椎前后聯合減壓內固定治療下頸椎骨折脫位并嚴重脊髓損傷.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15,?30(5):510-512.
[12] 李興艷, 程浩, 李鋒, 等. 不同手術入路治療外傷性下頸椎骨折脫位的療效比較. 骨科, 2014, 5(2):80-83.
[13] 耿捷, 馬虎升, 王雷, 等. 無骨折脫位型頸脊髓損傷手術與保守治療的療效對比研究. 中國臨床醫生雜志, 2019(9):183.
[14] 洪毅, 張慶民, 李想, 等. 頸椎管擴大成形術在治療無骨折脫位型頸脊髓損傷中的作用. 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05, 15(2):83-86.
[收稿日期:20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