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云

“醫生你看看我女兒,一直都是歪著頭看東西的,有時候右眼還會翻白眼。”一走進門診,小可父母就向醫生求助。
接診醫師發現,跟自己對視的小可,頭正歪向左側一言不發地看著自己。“小朋友,我們來做個游戲。”楊崇清副主任說的這個游戲其實就是個很簡單的遮蓋檢查,當醫生把她右側眼睛遮蓋住,小可歪脖子看東西的情況明顯改善,去除遮蓋后歪頭立馬重現。
“這種情況出現多久了?”楊崇清副主任問道。“印象中剛出生就有點,一開始還覺得小孩歪頭蠻可愛的,可現在越來越明顯了,而且還大小臉。”小可父母回答。隨著女兒年齡增長,她還是喜歡歪著頭看東西,怎么也改正不好,有時候明明是在平整的路上正常走著,也會莫名其妙摔跤。小可父母還以為小可是歪脖子,帶著孩子到當地的兒童醫院,做了B超結果說頸部肌肉發育正常,沒有影響。于是,他們又帶著小可做熱敷、針灸等治療……可是,全都沒什么效果,小可歪頭沒絲毫改善,甚至有時右眼會出現翻白眼。有一天,幼兒園老師提醒小可父母:會不會是眼睛的問題?小可父母一下子感覺醍醐灌頂,趕緊帶著小可到浙大一院眼科就診。
醫生給小可做了同視機、眼底照片等一系列檢查后,多年來困擾小可父母的謎題終于水落石出:的確,問題不在小可的脖子,而是她的眼睛!小可被診斷為右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是斜視引起的歪頭,屬于眼性斜頸。楊崇清副主任團隊為小可及時進行了斜視矯正手術,眼病解決了,歪頭也就同時“不治而愈”了。
楊崇清副主任表示,雙眼的視功能包括了同時視、融合視和立體視三級,斜視是一種常見的兒童眼病,在兒童中的發病率為2%至4%。兒童期斜視不僅影響外觀,更重要的是破壞了雙眼視功能,建議盡早就醫診治。
正常情況下,人的眼睛看東西時視線是保持協調一致的,使得目標在雙眼的黃斑部成像,并傳導至大腦中樞,融合成一個完整且有立體感的單一物象。而當兩眼無法同時注視一個物體,雙眼視軸呈分離狀態,即出現了斜視。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斗雞眼”其實就是斜視中的一種常見類型———內斜視。
根據眼球運動是否有障礙,斜視分為共同性斜視和非共同性斜視兩類。
●共同性斜視
共同性斜視的患者通常是大腦高級中樞的問題,神經核、肌肉正常,眼球運動無限制,而且眼球注視各方向斜視角是一致的。
●非共同性斜視
非共同性斜視主要累及眼外肌運動神經核、神經及肌肉本身的病變,眼球運動出現限制,眼球注視方向不同斜視角大小也表現不一樣,可伴有代償頭位。像小可這樣的患者常常會在某個角度獲得較好的雙眼視,所以常常會出現歪頭看東西,嚴重者可導致脊柱發生彎曲、影響下頜發育,造成大小臉等。
造成斜視的原因有很多,先天性異常、家族性遺傳、發育不完善以及某些眼科疾病都會造成孩子斜視。
●先天異常或發育不完善
先天異常造成的斜視一般有兩種:一是先天眼外肌肉自身亦或其位置發育異常;二是生產過程對嬰兒造成了傷害,例如醫生使用產鉗不當傷害到胎兒的頭面部,或者產婦用力過猛導致胎兒顱壓升高,進而導致大腦內出現點狀出血,如果出血點位于控制眼球運動的神經核,那么眼外肌會因此被麻痹導致斜視。
●遺傳因素
斜視有時候會隔代遺傳,但并不是有血緣關系的每個人都會患上斜視。如果家族里有斜視患者,需要特別注意新生兒是否也有。
●兒童眼球發育特點
與其他年齡段的人相比,低年齡段的嬰幼兒及兒童的眼球小,眼軸短,眼球屬于遠視眼類型。若是孩子想看清楚某一物體,則需要更大力度調節眼睛,雙眼一旦用力內轉產生過量輻輳,容易造成內斜視,即“調節性內斜”。內斜往往是集合過強或外展不足導致的,相反情況下,就會產生外斜。
●特發性及其他原因
先天性眼睛白內障等眼部疾病會導致小兒斜視。
斜視如果長期不治療,會嚴重影響患者視力和雙眼視功能,看東西不能很好融合,也缺乏立體感,而且影響了眼部外觀,時間一長,會導致患者出現社交、心理障礙等。
楊崇清副主任提醒,家長可以從孩子的日常行為中發現異常。比如,存在斜視的孩子可能會出現有畏光、瞇眼、喜歡閉上一只眼看東西,尤其是在陽光下會瞇起一只眼睛,歪頭看東西,又或者平時存在學習和生活障礙,視力差、容易看錯行、走路容易摔跤等。

教大家一個自己篩查的辦法:用一個手電筒(注意不要用強光),在離孩子33厘米處照著兩眼正中的鼻梁處,讓孩子盯著手電筒看。此時,孩子兩眼會各自出現一個反光點,如果反光點都在眼球的正中,那說明孩子沒有斜視,反之則可能存在斜視。
如果發現孩子有上述提到的異常,家長一定要重視,及時帶孩子到專業的眼科中心進行篩查,盡早確診盡早治療。除屈光調節性內斜可通過戴眼鏡矯正外,大部分斜視需要通過手術治療的,手術原理是調整眼外肌的位置和肌肉的長短來加強或削弱眼外肌的力量,從而調整眼位,使雙眼視軸回歸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