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歐洲,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鋼琴經歷了由羽管鍵琴到現代鋼琴的漫長過程,其在音樂歷史中占據不可或缺的地位。不論怎樣改變,鋼琴本身始終不能表達音樂家所想表達的作曲意圖與情感表現,只有通過演奏者具有情感表現的演奏,才能最終實現音樂情感的外在表現。要想充分進行情感表現,彈奏者就要全面了解作品,具有處理各種演奏技巧和把握作品情感的能力,保證情感表達真真切切。
一、情感表達的先決條件
要想真正了解和更好表達作品的情感,首先就要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作曲家的背景和演奏風格。這樣一來,演奏者才能設身處地地了解作品的社會意義,從而揣摩作品的意境氛圍。以貝多芬的《熱情奏鳴曲》為例,這首奏鳴曲不僅贊美了人們為追求光明與自由而進行的英勇斗爭,還生動再現了歐洲人民在19世紀初反對暴力和封建的生動形象,富有斗爭精神。這首作品體現出貝多芬對封建專制制度的厭惡,和號召人們斗爭,發出了沖破黑暗牢籠、追求自由的最強音。這樣就為情感表達打下很好的基礎。
二、情感表達的重要性
(一)體現作品的音樂靈魂
每篇文章通常會有一個主要思想,音樂作品也是一樣。每一次的彈奏都是情感的抒發與自我感情的宣泄,而不是機械地彈出每一個音符。其實,在演奏中,最重要的是表達音樂家所要展現的音樂形象,將其正確地傳達給聽眾,著重突出音樂作品的主要思想,即作品的靈魂。不同的演奏者演奏出的情感是不同的,只有全神貫注投入自己的情感,深刻體會作品的主要思想,通過自己的手指一點點地刻畫音樂形象,演奏者才可以原汁原味地展現音樂作品的情感。
(二)體現演奏者自己的情感宣泄
演奏者不僅要了解作品的主要思想,還要融入自己的情感,進行再創作。每個人對音樂作品會有不同的感受,從不同角度體會情感的肆意宣泄。演奏者要注意保證原有音樂作品情感意圖不變,選擇最貼切作者的創作意圖。首先,要在再創作的過程中保留原作品的活力與創作意圖,將這種情感準確地傳達給觀眾。除此之外,演奏者要具備較高的彈奏技巧,這是對作品進行再創作的前提條件,以便通過再創作更好地詮釋作品本身最純粹的意境氛圍。
(三)對聽眾的傳達
在演奏過程中,演奏者不僅要考慮音樂作品的意圖與情感渲染,還要考慮聽眾對音樂作品的審美需求。演奏者要設身處地地為聽眾考慮,與聽眾構建起音樂的橋梁,演奏出滿足聽眾需要的作品,帶領聽眾走進音樂作品,與音樂創作者進行心靈溝通,使聽眾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感悟音樂,從內心深處獲得解脫,感受作品中鮮明的音樂形象和情感。
三、情感表達的途徑
(一)認真解讀樂譜上的各種記號
演奏者要認真解讀樂譜上的各種記號,將樂譜上的各種標記符號細致地彈奏出來,更好地理解樂曲和把握作品情感。不同符號所表達的意思不同,情緒也不同。
1.音樂術語標記
想要了解一首音樂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傾向,首先就要看樂譜的音樂術語標記,它有助于演奏者快速掌握音樂作品的情感表達,也決定了彈奏者用什么情緒和表情去表達其音樂內容和情感。音樂術語標記就是指快板、慢板或中板等,還有歡快、抒情或悲傷的情緒等,對樂譜的整個音樂風格展現具有重要作用。
2.表情符號
音樂作品上的符號是作曲家在創作作品時創作意圖的表達,這些表情符號就是作品情感表達的線索,演奏者要把分布在樂譜各處零零碎碎的表情符號拼湊起來,通過每個音符來深刻體會作曲家的創作意圖與情感氛圍。不同的表情符號是作曲家不同意圖的表現。例如,跳音記號用于表現活潑、輕松愉悅的情緒;延音記號用于表現意猶未盡的情緒;倚音記號用于表現活潑靈動的情緒。所以,演奏者要認真按照樂譜上的表情符號來演奏,精準地體現作曲家的創作意圖與情感。
(二)速度及力度變化與情緒
把握演奏速度對于體現音樂作品不同階段的情緒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有的作品情緒緩慢如歌,要求節奏均勻穩定,要保證音樂作品旋律優雅,而有的作品情緒激昂高亢,要求節奏快速遞增,達到整個音樂作品情緒的最頂峰,突出作曲家創作意圖及情感。除了具備良好的音樂感覺以外,還要有與之相輔相成的彈奏能力,讓演奏者對音樂的感悟從心里準確地傳達到手指。
1.力度把握
演奏者要根據音樂作品的情感需要來控制彈奏的音響與音色,并根據作品的情感變化與感覺,及時改變手指的觸鍵力度與方式,保證音色恰到好處。不同的彈奏力度所產生的音色與情感不同,演奏者要及時關注鋼琴聲音的響度和音色的舒適度。演奏者要精準表現特定情感的音符,展現獨特的音樂感覺,正確把握作曲家創作意圖,注意力度變化對情感抒發的影響。
2.速度把握
演奏者在練習時要認真閱讀樂譜,著重關注譜面的各種表情符號、強弱標記等,認真練習每一小節、每一個音符,設身處地地揣摩作曲家抒發的情感,通過控制速度來重點練習,凸顯情感表現。演奏要給人一種娓娓道來的感覺,避免情緒失控而導致音樂作品失去本身的韻味。無論是激昂高亢的情緒,還是輕快靜謐的情緒,都要給聽眾和諧一體的音樂感覺。所以,良好的彈奏技巧對情感抒發來說具有重要作用。
(三)不斷聆聽音樂作品
演奏者要不斷聆聽音樂作品,提高自己的音樂感覺。音樂作品給人的聽覺是短暫的,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加深。所以,演奏者要不斷聆聽音樂作品來加深自己對音樂曲風的印象,將音樂作品的情感和風格深深刻在腦海里并細細品味作曲家的創作意圖,從而提升自己的音樂感知能力,更好地駕馭音樂作品。
(四)擁有一定的音樂知識積淀
要想培養音樂感覺,演奏者需要翻閱很多有關音樂作曲家的書籍,了解各個音樂家所處時代背景,了解其創作及演奏風格,深入揣摩作曲家的創作目的,提高自己的音樂文化素養。演奏者要欣賞不同音樂家的演奏,了解其對各種樂曲的詮釋與表達,并與自己心里所想表達的進行對比,提高自己對音樂作品的感情表達能力和演奏水平,以便用各種演奏技巧來詮釋不同的音樂形象和情感,增強音樂作品的藝術表現力,帶給聽眾不一樣的視聽體驗和身臨其境的情感氛圍。
(五)明確自己的彈奏初衷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演奏者進行情感表達的條件之一。首先,要培養正確的演奏心理,明確彈奏音樂作品的初衷是為了更好地詮釋作品,展現作曲家的獨特風格,把作品蘊藏的情感淋漓盡致得展現給聽眾,賦予作品新生命,展現鋼琴獨具特色的藝術魅力。其次,要保持放松、沉穩的心態去面對舞臺。演奏時要冷靜謹慎,全神貫注,克服面對廣大聽眾時的緊張感和怯場感,賦予音樂作品生命力。
四、結語
沒有任何情感表達的音樂既是空洞的,又是虛無的。所以,鋼琴演奏者必須重視音樂情感,恰如其分地宣泄情感,體現作曲家的創作意圖和情懷,把作曲家的音樂思想上升到一個高度,從而塑造出活靈活現的音樂形象,提升音樂作品的藝術價值,凸顯出作曲家想要表達的音樂情感。
(內蒙古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作者簡介:田雨(1997-),女,蒙古族,內蒙古烏蘭浩特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鋼琴演奏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