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魯·懷斯被譽為美國懷鄉寫實主義繪畫大師,是20世紀最杰出的畫家之一。其作品風格靜謐、細膩,富有詩意,作品透露出作者對家鄉和村莊的深深眷戀。懷斯雖然沒有進入專業的藝術院校學習,但是這并不能阻礙懷斯在藝術道路上的腳步。相反,在他的繪畫中,人們可以溯源到許多優秀藝術家的身影,本文則通過懷斯的繪畫視角,分析溫格斯·霍默對懷斯繪畫視角的影響。
一、霍默水彩畫中的人文情懷
(一)19世紀到20世紀美國繪畫的時代背景
19世紀,歐洲的工業革命傳到了美國,使美國經濟迅速發展起來,由于美國南北政策不同,因此雙方爆發了南北戰爭。而美國內戰與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變革使得藝術家的觀念發生變化,畫家更加注重現實生活,作品中表達的往往是美國人民的樸實生活,展現出戰后人們重建家園的堅強精神。這一時期主要以溫格斯·霍默和托馬斯·艾金斯為代表,他們主要以身邊的自然景觀、人物作為創作對象,表現美國內戰后人們的精神狀態和重建家園時人們堅強、忍耐的性格。
20世紀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對社會的影響也是空前絕后的,尤其是新的藝術思潮,主要代表是美國20世紀40年代形成的抽象表現主義,這里面存在兩個派別。以波洛克、德庫寧、馬瑟韋爾為代表的行動畫派主張無意識的繪畫行為,而以羅斯科、紐曼為代表的色域畫派強調畫面色塊,主張畫面與觀者的聯系。無論是行動畫派還是色域畫派,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的主要創作目的是強調個人的主觀情感,追求作品當中的線條、色彩、結構,放棄了繪畫內容的主題性。
(二)霍默水彩畫中題材的視角
霍默的水彩作品反映了19世紀到20世紀初美國人民的生活,常常以漁民、婦女、士兵、水手為主要表現題材。在霍默早期的作品中,表現手法嚴謹而又細膩。例如,《等船歸來》描繪的場景是海邊夕陽下一個小男孩坐在一艘漁船上等著父親打魚歸來,旁邊的母親抱著另一個孩子。霍默把小男孩那種執拗的性格描繪得淋漓盡致,使畫面中帶有故事性。最為代表的是《新小說》,背景的大面積重色襯托著一名躺著漸漸枯黃的草地上的紅裙女孩,女孩沉浸在小說的故事中。整幅畫面給人自然、身臨其境的感覺,觀者仿佛面對這個少女。
這一時期,霍默的創作并不是在一處固定的地點而是遍布全美尋找靈感。1861年4月美國內戰爆發,《哈潑周刊》委派霍默深入戰地作為戰地畫師,在長達四年的時間中,他創作了許多反映戰斗、軍旅生活的作品,如《前線戰俘》。1869年,霍默又來到了新澤西長灘海邊創作了一系列以《鷹頭海岸》為代表的海景畫作品。到了晚期,霍默的繪畫一改早期作品的清新情調,開始描繪大海的洶涌澎湃與人的頑強不屈,例如,《求繩索》表現了童子軍在肆虐的海風中救助村民的場景。
二、霍默對懷斯繪畫的影響
(一)懷斯對霍默繪畫視角的繼承
20世紀,美國主張的抽象表現主義使得寫實主義在這一時期并不被重視,抽象表現主義的藝術家強調繪畫的自由與無目的性以及個人情感,這就會放棄對生活經驗的細致觀察。由此看來,19世紀霍默筆下的那種人文情懷顯得彌足珍貴。
1917年,懷斯出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個藝術家庭中,他雖然沒有像霍默那樣進入專業的藝術院校學習,但從小受到良好的藝術熏陶。懷斯的一生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因此懷斯的作品中無論是早期還是晚期都透露著苦難的生活、人民心中的憂郁以及敏感的情緒。在20世紀美國抽象表現主義橫行的時代,懷斯并沒有跟隨眾人的腳步,人們可以從懷斯的繪畫作品中找到霍默的影子,兩人在1936年結識,霍默作品的構圖很多都采用大面積的背景突出人物,人物或站或坐,靜靜地看著遠方,如《清新的空氣》。繪畫視角的選擇上,懷斯無疑繼承了霍默作品中的人文關懷,就像懷斯從1971年開始創作的《海爾格系列》作品,也將人物放置在較大面積的背景前,以突出人物,人物形象安靜自然,好像正在思考。與霍默不同的是,懷斯并沒有像霍默一樣游歷全美而是在自己的故鄉選擇身邊的事物表達自身的情感。
(二)從霍默的人文情懷到懷斯的鄉土現實主義
霍默的人文情懷是通過不斷游歷表現出來的,從描繪美國內戰到1869年來到新澤西州長灘,再到晚年所創作的人與自然抗爭的場面。霍默所表現的是對當時社會狀況的思考與記錄,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生活感悟加深,晚年一系列作品呈現的是對生命的體驗。這一點懷斯與霍默是極為相似的,正如懷斯所說:“一個人藝術的進境與深刻是和他對事物的愛戀程度有深厚關系的。”
懷斯一生的創作都圍繞他的家鄉,作品包含著懷斯對家鄉的眷戀。他的繪畫通過現實主義的寫實技巧去表現自然景觀、人物、動物,但是這種寫實技巧是經過畫家對生活的體驗觀察,然后提煉出來的,這種寫實是帶有畫家自身的抽象意念的,懷斯也曾說過:“我衷心認為自己是抽象主義者,我所畫的人物主題中的核心是高度抽象的,當你認真觀察時即便是單純的物體也能感受到無限的情感。”因此,懷斯的寫實主義不光是對霍默繪畫視角的繼承,更是在繼承中提煉更高的意念,懷斯作品表現出的草地、樹木、人物、鳥獸都帶有對繪畫對象的感悟。
三、霍默影響下的懷斯人物繪畫藝術風格
(一)懷斯藝術風格的形成轉折
20世紀的藝術流派眾多,畫面形式風格多種多樣,但是懷斯一生的藝術風格沒有特別明顯的變化,也沒有被眾多的藝術流派所左右,而是堅持自己的藝術風格。但是,1945年,懷斯的父親因車禍而喪生,這對懷斯來講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轉折點。如果說霍默對于懷斯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那么懷斯父親離世對懷斯的影響就是一個導火索。對比懷斯1945年前后的作品,人們不難發現,作品蘊含對生命的重新思考和對父親的懷念。在《1946年的冬天》這幅作品中,描繪的是一名身著黑色大衣的男孩從山上跑下來,整幅畫面中的人物給人快要摔倒的樣子,充滿了不平衡感。那個男孩其實就是懷斯自己的縮影,充滿了彷徨和傷心。此后,懷斯的作品都蘊含非常悲傷的情緒。
(二)懷斯人物繪畫的精神內涵
任何一位畫家對于自身的創作都帶有定位,霍默對懷斯繪畫視角的選擇無疑是有一定影響的,從懷斯父親離世開始,懷斯的繪畫作品就開始出現凄涼的情感。
《克里斯蒂娜的世界》是懷斯于1948年創作的,主人公是一名身患小兒麻痹的姑娘,在草地上艱難爬行。對比《1946年的冬天》兩幅作品,畫家都對畫面中地平線進行了處理,使畫面達到一種平衡感,而對于畫面中的人物,一種動作打破了這種畫面的平衡與協調,這很容易使人聯想到什么。懷斯一生的創作對象都是他生活地方的平凡人物、事物,在懷斯的作品中,人們卻能感受到哪怕是生活中的一扇門都帶有不平凡的情感。懷斯曾說過:“抽象主義者摒棄繪畫的對象,隨性地加上色彩和氣氛,但為什么不能真實一點,以便更加地了解它呢?”懷斯在他的作品中融入了對生活的體驗,即便是很單純的物體,人們也能感受到懷斯對繪畫對象的情感表達,懷斯的作品不光有著精湛的繪畫技巧,更多的是抒發自身對情感的表達。
四、結語
任何一位藝術家的成長都離不開生活,懷斯藝術風格的形成不光受到霍默繪畫視角的影響,更受他的生活經歷影響。優秀作品不單采用高超的繪畫技巧,更多的是藝術家對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表達。
(吉林大學藝術學院)
作者簡介:張浩天(1997-),男,吉林遼源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水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