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夢》是劉文金創作的大型二胡套曲,與其他作品相比,它擁有十分恢宏的氣勢,蘊含的佛學哲理較為豐富。其中,《如來藏》是二胡套曲《如來夢》的最后一首作品,它是劉文金在1997年以愚溪先生小說《袍修羅蘭》的主要人物為題材創作的二胡曲。《如來夢》是迄今唯一一部現存較為完整、以佛教文化為題材的二胡套曲。這套二胡作品與先前的二胡作品相比存在極大的不同,以往的二胡作品大多表現景色、民風和人,《如來夢》則由八首風格不同且獨立完整的二胡作品構成。《如來藏》蘊含的佛學哲理代表了人們對美與真理的追求,人們渴望尋找空的本性。本文首先簡要闡述了二胡作品《如來藏》的相關內容,然后重點分析了《如來藏》的音樂美學。
一、二胡作品《如來藏》簡介
《如來藏》是《如來夢》二胡套曲的終章,于2012年由劉文金創作,是同期極為出色的一首具有宗教性質的二胡作品。《如來藏》音樂旋律極為優美,音樂內涵極為豐富,因此成為國內二胡比賽和演出的專用高質量曲目。二胡套曲《如來夢》的創作靈感來源于我國臺灣著名文學家愚溪先生的《袍修羅蘭》,它是以佛教文化為基礎創作的長篇小說。二胡套曲《如來夢》的創作者劉文金是河南安陽人,1958-1961年中央音樂學院學習期間,他創作出兩首帶有家鄉風貌的二胡曲目,即《豫北敘事曲》《三門暢想曲》,此后在幾十年中的音樂創作中接連創作完成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直至2013年6月去世,其創作的音樂作品超過400首。其間,劉文金提出了“人文至上、雅俗共賞”的創作理念,這種音樂態度使其創作出一系列優秀作品,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被人民群眾所了解和喜愛。
套曲《如來夢》由地、水、風、火、空、見、識以及如來藏八個部分構成,前七個部分代表“佛家七大”,糅合世界的七種元素,而這“七大”最終匯聚于如來藏中,因此《如來藏》是二胡套曲《如來夢》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如來藏是百川匯聚而成的大海,而另外七部作品則代表七大支流。《如來藏》是《如來夢》的總結概括,套曲《如來夢》代表了由大地混沌到生命頂峰的發展。《如來藏》則是其中的世界真理,是前七首二胡音樂作品的總體表現,給人帶來氣勢磅礴的感覺。
二、二胡作品《如來藏》的音樂美學
(一)形式美
常言道,“無規矩不成方圓”,而音樂作品中的“規矩”代表音樂作品的整體結構。《如來藏》是典型的復三部曲式結構的二胡作品。
1.引子
二胡作品《如來藏》的引子被人們譽為從“天上飄下”的妙筆,營造出一種靜謐、夢幻的氛圍,其由非方正的長樂句構成,透過作品高音區的演奏,人們可以感受到仙女正在從天上踱步而來。《如來藏》中,引子旋律由高音向低音逐步遞進,節奏時緊時密,時疏時松,旋律不斷變化,力度弱起減強,讓聽者腦海中浮現出仙女從空中飄落的音樂場景。
2.呈示部
二胡作品《如來藏》是典型的展開再現型的單主題作品。《如來藏》采用單三部曲式結構,旋律平穩規整,顯示部的節奏充滿動感,其在規整的二八節奏中游走,在二胡內外弦八位中游走,令聽者產生萬象交錯的歲月感。其間重復主題旋律,然后直接進入自由三連音,呈現出如同海浪起伏的波動感,最終在主題再現中回歸作品基調。
3.中部
二胡作品《如來藏》的中部采用小回旋曲結構,即ABACA結構,主部與插部對比鮮明,樂曲旋律明快。中部對演奏者的演奏技巧有一定要求,演奏者需要具備演奏滑音的能力。最后由快板直接進入節奏相對緩慢的行板,作品中較為熱鬧的氛圍瞬間回歸平靜,也為再現部的氛圍對比埋下伏筆。
4.再現部
二胡作品《如來藏》的再現部是簡化主題的再現,由一段構成,最終回歸莊重、慈祥的旋律。
5.尾聲
二胡作品《如來藏》尾聲的主題旋律不斷變化,在空弦中結束,如仙女飛天,留下隨風飄擺的衣襟,其代表追尋生命來源的頂峰,驅使人們前去追尋,讓人沉浸其中,回味無窮。
(二)內容美
音樂作品的內容主要由主題和題材構成,同時主題和題材的選用也決定音樂作品的高度。
1.主題
主題是音樂作品的靈魂,起到統帥全局的作用。《如來藏》是二胡套曲《如來夢》的終章,雖然套曲《如來夢》的各首二胡作品風格迥異、藝術趣味不同、定弦也不同,但主題統一,都追求純凈的真善美。二胡作品《如來藏》主要描述的是瓔珞姑娘追尋真理的過程,展現出其對真善美的追求與向往,與《如來夢》套曲的主題相呼應,凸顯出作者對真善美的向往,同時豐富的音樂旋律和二胡音色給聽眾極佳的聽覺享受。
2.題材
任何作品在創作之初都需要從生活中尋找題材,借助迥異的題材來講述不同的故事,表達創作者的思想理念和社會意義。二胡作品《如來藏》以瓔珞姑娘追尋真理的故事為基礎,講述瓔珞姑娘在人間尋找真善美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最終體會到真善美并懂得真善美的真正含義。在《如來藏》中,瓔珞姑娘就是真善美的象征,《如來藏》選擇的題材是佛學故事,作品也以佛學概念命名,讓聽者能夠感受到題材的高雅、肅穆,感受到佛學的靜謐與奧妙,凸顯出佛學的純凈,讓聽者在旋律聆聽過程中得到凈化。
(三)格調美
格調用于評判藝術家的個人藝術風貌和品格,音樂作品的格調主要是指作品的意蘊與情調,作者對真善美的認知與追求、對假惡丑的判斷能力都影響音樂作品創作格調的高低,而音樂作品創作格調的高低對作品能否經住時間洗禮有著極大的影響。
《如來藏》的取名凸顯其高雅格調,這三個字取自佛經,而佛代表慈悲,是世間真善美的化身。二胡作品《如來藏》展現出“真理即美”的價值觀,體現出作者劉文金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其形式與內容也體現出作者的高超藝術造詣和高尚審美,正是在二者的影響下,他最終完成了這部格調高雅的音樂作品。自古以來,人們追求真善美,欣賞《如來藏》時,作品傳遞的高雅格調給人一種心靈洗禮,這種洗禮來源于音樂,來源于人們對美學的追求。
三、結語
二胡作品作為二胡音樂文化的載體,極大地推動了二胡事業的發展。劉文金采用無伴奏套曲形式,以佛教內容為題材,創作出《如來夢》二胡套曲,刷新了二胡音樂的新篇章。《如來藏》是二胡套曲《如來夢》的終章,其形式和內容具有深厚的音樂美學價值,無論對樂曲創作還是演奏都具有指導意義。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
作者簡介:王飛飛(1984-),男,山西汾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音樂表演藝術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