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奕美
【摘要】隨著教育的不斷深入,又產生了一種新的閱讀教學手段,即群文閱讀教學,利用群文閱讀教學,可以豐富語文閱讀教學的教學模式,還能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上凸顯其主導地位,活躍課堂氛圍,促使學生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認識,進而提高閱讀教學質量。
【關鍵詞】部編版教材 ?初中語文 ?群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7-0080-02
前言
語文閱讀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選取教材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對教材內容適當進行延伸,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擴大學生的閱讀量,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為學生以后的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讓學生在閱讀和寫作方面都樹立自信心,促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一、確定群文閱讀教學議題
(一)要符合課程的標準要求
語文課程標準對各個階段學生的學習都有一定的要求,這可以促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高。由于議題直接關系到教學目標,要是議題不符合課程的標準要求,就無法完成教學任務,這對教學進度的展開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所以,在選擇議題時一定要符合課程的標準要求,保障教學任務的順利展開。比如在進行古詩詞的學習過程中,小學階段只要求學生初步的進行詩人情感的理解,但是在初中階段,需要學生對詩人的本身以及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進行深入的學習,并且還要掌握詩詞中的節奏和韻律。因此在進行議題選擇的過程中,要充分地結合教學目標進行有效的選擇。比如在八年級的《詩經》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進行古詩文語言特點的掌握,而在九年級的《詞四首》的學習過程中,則需要掌握詩詞中的韻律特點,以及作者情感的表達。這種逐步深入的學習方法,也要求在進行閱讀教學議題的選擇中循序漸進,符合課程的標準要求。
(二)議題要具有開放性和思維性
語文教師在群文閱讀教學中選擇議題時,讓不同的學生根據自己不同的生活經歷在議題閱讀中找出自己的觀點,并對自己的觀點進行更深的探索和研究,最后得出結論,為學生的閱讀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由此可見,設置的議題要具有開放性和思維性,這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想象力,擴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認識,增強學生的閱讀自信心,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比如在進行《一滴水經過麗江》的教學過程中,作為山水游記的文章學習,很多學生都沒有去過麗江,對麗江的美麗不能進行切身的體會,因此在進行這個群文閱讀議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視頻資料,播放關于麗江的美景美圖,風土人情,并結合文章中一滴水流經麗江的變化來真實地將具體的場景進行顯現,讓學生根據文章結合畫面進行思考,進行想象,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完成在議題閱讀過程中學生思維能力提升的培養目標。
(三)設置的議題要有延伸性且符合學生的學情
設置的議題要有延伸性,群文閱讀不僅僅只是能在課堂上開展,它主要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學生閱讀課外書提供指導,因此群文閱讀教學的議題要有延伸性,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量,還能培養學生閱讀的自主性。此外,設置的議題要符合學生的學情,激發學生閱讀熱情,讓學生將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所學的文章去,促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更進一步的感悟,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讓學生樹立閱讀自信心,為群文閱讀教學的順利展開奠定堅實的基礎,促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比如在進行文章《回延安》的議題設置教學過程中,通過具有濃厚陜北特色的語言和詩歌節奏,表現了延安對于老一輩革命家們的重要情感,針對這種情感的學習,還可以進行相關延伸文章的群文閱讀,比如結合《延安頌》、《延安,我把你追尋》、《小米的回憶》、《記一輛紡車》等文章進行延伸閱讀,更好的理解“延安精神”、“延安情懷”。在進行閱讀理解的過程中,學生會對延安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進行更深入的認識,并將延安精神中的精髓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勇敢面對困難,積極開展學習。
二、確定部編教材的議題
(一)語言的運用和構建類
語文中最重要的學習就是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要想對文本運用準確的語言來表達,就要學生在閱讀中不斷地積累詞匯量,有扎實的語言功底,才能對文本進行更好的描述和表達,而群文閱讀教學中組合在一起的群文都有一定的關聯,這就會加深學生對所學文本的理解和認識。如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秦觀的《浣溪沙》以及李清照的《武陵春》中都有寫到“愁”,如果將這三首詩進行群文學習,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情感,同時也加深學生對“愁”的理解和認識,進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擴展能力,讓學生的知識面更廣。又比如在七年級上學年的學習中,第二個單元的內容是“有朋自遠方來”,在進行這個單元主題內容學習的過程中,教材中只講到了《伯牙絕弦》、《割席絕交》兩篇文章,還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現,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會有一定的難度,但正是對兩篇文章進行集中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會對文言文的學習掌握基本的技巧,并根據文章故事的講述更好的理解“友情”、“知己”的概念。將這樣的主題文章設置在初中學生剛入學的階段,也可以更好地讓學生掌握交友的原則,盡快地熟悉環境,并快速地適應初中生活。
(二)思維的提升和發展類
傳統的閱讀教學只是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疑問,讓學生在文章中找到疑問的答案,沒有讓學生自己從文章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極大地抑制了學生思維空間發展,因此,群文閱讀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選擇議題時,要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學生在對文章進行分析、總結的過程就是在對思維進行鍛煉,所以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主的進行學習,進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濟南的冬天》進行群文閱讀,就會讓學生發現這兩篇都是抓住景物特點、按一定順序進行描寫等寫作手法,讓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閱讀規律,并且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擴展自己的寫作思路。比如在七年級下學年開展學習的第六單元中,文章的主題是“探險”,分別設計了相關的《偉大的悲劇》、《太空一日》、《帶上她的眼睛》等三篇文章,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不同文章的特點,對不同的探險過程進行講述,讓學生了解在探險的過程中,應該具備怎么樣的堅韌品質,怎么樣的生活技能,才能順利的完成探險的過程,體驗到探險帶來的樂趣。在整個文章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地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進行思考。
(三)審美的創造類
要想提高學生對語言的審美能力,就要對語言進行通透的分析和理解,了解語言所要表達的寓意,才能對語言的審美得到進一步提升。如對《春望》《獨坐敬亭山》進行群文學習,學生在閱讀作品、品味語言的過程中就能獲得審美體驗,《春望》中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作者采用的借物移情的修辭手法,采用傳統的閱讀,只會讓學生知道修辭手法字面意思,體會不到更深層的含義,但若是群文閱讀,學生之間進行互助合作交流學習,就會對修辭手法有明確的感受,進而加深對作者情感表達的理解和認識。又比如在進行艾青的作品《我愛這土地》的閱讀過程中,要讓學生對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進行充分地理解,通過文章中的修飾詞語“土地”、“河流”、“風”、“黎明”的實詞運用,要不斷地進行閱讀練習,揣摩其中的詞語使用作用,通過音律的使用,加重閱讀過程中的重音發音,控制節奏,讓學生更好地去理解作者對于土地深厚的情感,也有助于學生審美情感的更好培養和教育。
(四)文化的理解和傳承類
由于在學習中,為了應付考試的需求,只重視語言工具性方面的學習,卻忽略了作品所富涵的寓意,傳統的閱讀教學又難以形成學習文化底蘊氛圍,不能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認識,因此選擇議題時,要將相同觀念的作品來群文學習,讓文本包含的文化底蘊得到彰顯,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自信心。如劉禹錫的《陋室銘》,如單獨學習,很難讓學生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要是將《秋詞》和《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組成群文進行教學,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進行魯迅的文章《社戲》的閱讀過程中,可以通過對社戲這種傳統的民間活動進行一定的歷史知識了解,掌握作者在進行創作的過程中,是結合了當時的社會生活的,然后對文章開展閱讀學習。這其中,還可以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對于我國各地區不同的風俗活動進行統計和搜尋,完成民間風俗文化活動的繼承和學習,也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該地區民間風俗活動的認識,進行有效的文化理解和主動發揚。
三、組織選文以及共讀共議
(一)組織選文
群文閱讀教學,組織原文是至關重要的,它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群文閱讀教學不只是把文章放在一起閱讀就可以了,因此,教師在組織選文時,要注意以下幾方面:首先,選文要緊緊圍繞議題展開,要讓選文和議題之間有一定的關聯;其次,選擇的文本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選擇緊貼教材,且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更好的學習,進而提高群文閱讀教學的教學質量,為學生以后的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比如在教材的每個單元設計中,都會根據單元的主題開展一定的寫作練習,在進行文章寫作練習的閱讀文章學習過程中,可以結合不同的主題,比如“探索”、“生活”、“友情”等教材內容進行開展,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文章的選擇,閱讀,讓學生掌握寫作的技巧,從身邊的生活中尋找寫作的素材,更好地完成寫作的任務。通過這樣的選文閱讀過程,可以加深學生對于寫作主題的理解,并完成高質量的寫作學習。
(二)共讀共議
在確定好議題和選文后,就要進入到群文閱讀教學環節,教師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讓學生能夠真正地融入到文章中去,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在學生閱讀完文章進入討論環節時,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的觀點,并及時給予適當的引導,切不可給學生設定自己的閱讀觀點,這極大地抑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此外,教師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起主導作用,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顯現出來,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提高群文閱讀教學的教學效率。在進行選文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引導作用,尤其是在古詩詞的學習和文言文的學習過程中,要讓學生對于古詩詞的基本音律、節奏進行把握,并對文言文中的生僻字、多音字進行準確發音的閱讀保障,整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平等和諧,在積極的閱讀氛圍中完成共讀共議的過程,更好地發揮出群文閱讀的優勢。
結語
群文閱讀教學,即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選擇一個議題或者是幾個議題,師生之間進行交流合作,加深學生對議題文本的感悟。采用群文閱讀教學,不僅可以豐富語文閱讀教學的教學模式,還能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促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鄭靜娜.基于部編版教材的初中群文閱讀教學實踐與思考[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11):31-33.
[2]殷靜婷.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1):31-32.
[3]周琦.“部編版”語文教材名著閱讀教學新探[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9(0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