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更好地使高中語文教學的改革能夠成功地運用在學生自身核心素養發展的過程中,最主要的就是高中語文教師要對于學生自身的能力有一個清晰的發展培養方向。這對于教學改革的順利完成也具有重要的意義,讓他們的思維和語言構建能力都能夠得到很好的創新培養。高中語文教師要積極深入解讀教學改革的策略中所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辦法。從多個角度去培養學生,從多個角度去認識學生,讓語文理論知識真正帶給學生內涵的豐富和能力的增長,強化他們的語文學習水平。
【關鍵詞】高中語文 ?教學改革 ?措施采取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7-0082-02
我們要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只有讓他們受到優質的引導,只有方向的正確才能為達到更高的能力培養,尋找一個好的目的。不斷地朝著這個目的進行各種教學措施的改善,可以是引導學生的行為習慣,可以是引導學生的良好思維形成。總而言之,我們要把學生當成教學改革的出發點,教師要積極承擔“引路人”的這個角色,才能使各類問題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得到改善。高中語文課程教育不斷優化的過程中,教師只有真正的主動思考,了解各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性,才能使教學改革的準確性更加恰當地運用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
一、提高高中語文教學改革有效性主要體現的幾個方面
1.想要提高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的有效性,教師需要提高教學內容的有效性,凸顯出教材文化的重點內容,解決教材各個章節的難點問題,將教材內容與實際的生活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促使學生明確教材內容的應用領域,增加他們對于教材內容的理解與掌握。2.高中語文教師需要提高課堂教學方法的有效性,活靈活現地展現出教材的內容,以游戲化、生活化、問題化等教學方法凸顯出教材的內容,以有效的教學方法帶領學生理解文化知識,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呈現出不同的教學內容,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和質量。3.高中語文教師需要提高教學情境構建的有效性,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從多個角度設計課堂教學的情境,構建出學生所熟悉的學習環境,促使他們真正融入到課堂情境當中。
二、高中語文教育存在的問題
我們一直在強調從事教育要有一個清晰的系統引導框架,接受高中語文教育,要培養學生什么樣的能力,這是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措施采取首先要明確的。所以說有一個清晰的定位,才能夠使學生培養更加科學、更加系統化。對于傳統高中語文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而言,主要有三大點。
首先,沒有一個清晰的培養方向。我們引導學生進行語文學習是要使他們增強更多的能力,完善自己的成長過程。而不是教化他們死記硬背知識,拿到一張高的分數試卷。這樣不僅使培養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都沒有意義,同時讓學生自身的成長得到了許多錯誤的影響。只注重教師自身知識的傳遞,而不在乎學生能否有效地吸收進去。只在乎高效率的講解所有的知識點,而不在乎學生自身接受能力。這些傳統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過激性行為讓學生自身的素質發展失去了一個平衡的狀態。
其次,教師不能清晰地認識到學生對于教學過程中應該以什么樣的地位出發,雖然我們的課程上有明晰的教學規定,雖然我們的課堂上也有紀律的制度和規矩,但是并不意味著需要一成不變的進行死板的教材使用,我們要真正的發揮出學生的主動性。目前高中語文教育的過于固定化,雖然讓教學大綱的落實得到了良好的鋪墊,但是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得不到關注,他們的知識吸收便沒有效率,無法運用到自身能力的過程中,促使了教學改革的策略采取永遠都是失敗的。
最后,教師無法真正形成良好的引導關系。許多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自身知識傳遞的過程中,往往忽略了這個方向的重要意義。良好的師生關系雖然不屬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能力培養方向之一。但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使學生和教師都明白運用什么樣的方式去交流,都明白采用怎樣的關系去使合作更加具有質量。然而高中語文教師對于這方面的忽略也引導著學生漸漸地疏遠,語文教師他們認為這樣的氛圍是沒有辦法改變的,導致教學質量無法提高,也導致了教學改革措施無法實施。
三、提升高中語文教學改革質量的措施
(一)重視能力培養
首先我們要確定以學生能力提高為主要的方向,尊重他們核心素養形成的過程。也就是說,在教學的過程中,高中語文教師要使教學改革措施能夠從多個角度進行下去,不能僅僅注重學生知識的吸收,同樣也要引導他們從知識內化的過程中培養自身更多的邏輯思維以及優秀學習習慣等,更多能力的形成讓他們不再以成績為自己成長的目標,更重要的是積累更多能力的形成去進行不斷的知識運用實踐,使他們對于語文認識不單單再限制在分數的提高過程中。比如說可以積極引導他們去更好的認識文化信息、時代熱點等,讓他們去關注一些有趣的語言綜藝節目,或者是歷史類型的文化課堂。讓他們的交際能力和知識面得到更大的擴展,不斷提高自身對于許多事情的觀察和敏感度。從多個角度出發,使學生自身的語文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二)建立良好師生關系
我們還要積極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雖然教師在改革的過程中會認定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地位。但是如何使學生能夠自身了解到他們才是學習的主人,便需要良好的平等師生關系去促進和引導。首先,教師要積極從學生自身的個體差異出發,因為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有同樣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我們要在不同學生自身的思維能力基礎上,去使課堂氛圍的形成更加的平等、更加的活躍。這就需要教師能夠積極地觀察不同學生的表現情況。其次,我們要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造成的壓力感慢慢降低。高中語文教師應該清楚語文所要積累的知識遠遠不止是教材上那么多的知識。當然教材也是足夠多的知識點需要背誦,所以為了使學生更加自由平等地走進語文課堂。我們要使他們的壓力得到轉移,積極與學生進行對話,讓他們去形成更加創新性的學習方法。在獨立自主能力的引導下,使學習更加具有效率,同時走進他們的心里。讓他們在技能不斷提升的基礎上,同時在心靈情感上對于學習的看法更加成熟,對于語文的態度更加正確。最后,高中語文教師要尋找到教學改革措施完善的方向。在不斷形成良好師生關系的過程中,要采取更多學生的想法,傾聽他們想要表達的東西,同時,也要積極與其他授課教師進行一定的交流,使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充分的表現出來。我們要使學生的學習模式真正的形成高效,這樣不僅對于他們語文知識的學習有效,在其他課程學習的過程中也能提高能力,同樣對于語文教學改革的過程也是非常有效的。
(三)整合適宜的拓展內容,豐富課堂教學的文化知識
隨著網絡的發展,教師逐漸認識到網絡資源對課堂文化知識的補充作用,將與教材相關的資源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以網絡媒體作為拓展文化知識的載體,滿足學生對于文化知識的學習需求,讓學生自主探索網絡上與教材相關的內容,主動了解到教材文化內容的創作背景。例如,教師講解“念奴嬌·赤壁懷古”這一首詞的內容,帶領學生一同上網搜索與這首詞相關的背景,引領他們認識到蘇軾創作的情感,使學生認識到這首詞是蘇軾謫居黃州時所寫,了解到蘇軾創作這首詞時的無限憂愁。面對如此多的困難,蘇軾為紓解心中煩悶的心情,四處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緒,正巧來到黃州城外的赤壁,面對此處的壯麗風景感觸良多,追憶到當年三國時期周瑜無限風光,對時光易逝有所感觸。
(四)創設問題化教學情境,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問題的設計有效地提高了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增加了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深入分析。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創設出問題化教學情境,巧妙地設計課堂的問題,以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通過問題自主學習教材的內容,敢于提出創新性的意見和見解,勇于質疑文章的內容,形成獨特的思想意識。例如,教師講解“故都的秋”這一章節的內容,對學生提出以下問題:“作者為什么同時寫北方和南方的秋天?”、“作者回想的是故都的秋么?”、“故都的秋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等,學生帶著這些問題思考文章的內容,善于觀察文章情節的變化方向,從問題出發研究作者寫南方的秋天的目的,從北方秋天的描寫景觀中感受到作者的孤獨與悲涼,挖掘出作者的內心世界,體會到郁達夫對故都之秋的向往和眷戀。同時,學生從問題分析了本篇文章的寫作結構,發現文章運用以北國之秋和江南之秋形成對比的寫作手法,表現出郁達夫對北國之秋的向往之情,認識到文章中間主體部分從記敘和議論兩方面來描述故都紛繁多彩的清秋景象,在記敘方面分為“清、靜、悲涼”三個主要的層次,在議論方面從喻理的角度贊頌了北國之秋。
(五)創設表演化教學方法,增加學生對教材內容的體驗
表演情境增加了學生對教材內容的體驗和感受,讓學生以真實的狀態感受到文章人物所表達的情感,有效地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創設出表演化情境教學模式,以文章作為學生表演的劇本,讓每一個學生都扮演劇本中的角色,體驗到文章人物的獨特人生,積極與老師和同學進行對話,將文章的內容復現在課堂上,深刻感受到文章人物所表達的情感,進而增加學生的閱讀體驗,促進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總而言之,我們要不斷地運用靈活有效的改革教學去引導學生重新審視語文學習的整個過程。要讓他們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保持一個積極的態度去進行語文能力的不斷提高。而高中語文教師要真正的改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和出發點,不斷地在進行環節創新的過程中,更加的流露出自己對于學生差異化的真正了解,使學生也感受到教師對于自身能力提高所進行的各種付出,愿意形成一個更好的師生關系,愿意去做出更大的改進。只有這樣,才能使雙方都朝著一個正確的方向不斷地努力,促使教學改革的順利形成,促使有效課堂的真正完善。
參考文獻:
[1]嚴泳潔.核心素養導向下高中語文“互進式”教學范式的建構與實踐[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09):16-18.
[2]黃少林.探究高中語文多元化的寫作教學模式對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作用途徑[J].中學課程資源,2019(09):13-14.
[3]張瑞.以“知”育“智”——新課改下高中語文教學中核心素養培養探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07):92.
作者簡介:
關雪杉(1975-),男,漢族,甘肅徽縣人,中小學一級教師,大學本科學歷,研究方向:高中語文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