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天宇

陳錚鳴。圖/受訪者提供
原計劃在9月或10月開始向美國和英國發放的一款新冠疫苗,被按下“暫停鍵”。
這款疫苗是牛津大學與英國醫藥巨頭阿斯利康合作開發。英國當地時間2020年9月8日晚間,阿斯利康(AstraZeneca)宣布,由于一名參加試驗疫苗接種的志愿者出現疾病,該公司將暫停正在進行的新冠疫苗試驗。阿斯利康尚未公布具體疾病情況。
“這次的事也給大家敲敲警鐘。疫苗的研發,一定要經過嚴格的科研過程,這也是人類幾十年來積累的經驗和教訓。”牛津大學納菲爾德人群健康系流行病學教授陳錚鳴9月9日接受《財經》記者專訪時說。
截至9月8日,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共有9款疫苗進入三期臨床試驗階段,各國疫苗競速,希望盡早打通這上市前的最后一個科學關卡。
陳錚鳴認為,如果由于科學路徑不嚴謹,過程中出現一些不必要的差錯,那么疫苗匆匆上市以后,一旦再出現什么問題,會造成非常大的社會影響。
《財經》:阿斯利康的這款新冠疫苗,是全球首次在三期臨床階段出現暫停的疫苗,可能出于什么情況?
陳錚鳴:具體什么原因現在很難講,推測可能是免疫方面的疾病。但并不是說這款疫苗的這個坎就過不去。
這次暫停,反映了疫苗的研發機制,是一個非常嚴謹的科學的過程,沒有捷徑可走。
疫苗是用在普通人身上的,而不是病人。所以,首先就是不能給普通人造成傷害,不能有重大的安全性隱患。
疫苗的一期、二期臨床試驗效果很好,也不能就得出結論說“我這個疫苗安全、有效”,這是因為一期、二期臨床受試對象有限,很多是健康的受試者。一旦進入三期試驗,受試者的范圍會擴大,一些老人或者一些有基礎疾病的人會參與進來,他們對疫苗耐受性可能會出現一些不同的、意料不到的情況,所以阿斯利康疫苗出現情況也屬正常。
《財經》:必須走完什么樣的程序,一款疫苗才能說是安全、有效的?
陳錚鳴:最近因為疫情的泛濫,新冠疫苗出現了一種井噴的現象,目前全球已經有100多款疫苗,各個國家、機構都在大力推進研究進展,也可能出現一些走捷徑的現象。這也可以理解。
這次的事,應該也是給大家敲敲警鐘。疫苗的研發,一定要經過嚴格的科研過程,這也是人類幾十年來積累的經驗和教訓。
檢測到抗體還不夠,你必須在疫情中看疫苗到底有多大的保護作用。疫苗如果沒有經過嚴格的三期臨床試驗,誰都不能貿然講這個疫苗就是安全有效的。
安全性非常關鍵。疫苗是給健康人廣泛接種的,萬一引發一些嚴重不良反應事件,會造成非常大的影響。這不僅是一位受試者疑似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事情,而是隨之而來的社會上對疫苗的懷疑甚至恐懼,這種間接影響會非常大。
比如歐美國家,由于歷史上發生的一些情況,現在很多人對疫苗還是持懷疑態度。即便新冠疫苗證明了是安全有效的,也不能保證100%公眾都能接受。假如新冠疫苗的安全性沒有讓公眾感到100%的信心,那么可能對后續接種率有非常大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延緩甚至阻礙疫情的控制。
這不僅是要保護具體的個人,而且要考慮到如果由于科學路徑不嚴謹,過程中出現一些不必要的差錯,那么新冠疫苗匆匆上市以后,一旦再出現什么問題,會造成非常大的社會影響。
最近,包括阿斯利康在內的9家全球生物制藥企業也呼吁,新冠疫苗要嚴格遵守高標準的倫理要求,和堅實可靠的科學原則。美國總統特朗普也在推動疫苗快出,他畢竟不是學醫的,只能說他的這種心情可以理解。
我要提醒的是,越是在這個時候,越要嚴格按章辦事,這一點非常重要。

2020年8月13日,美國佛羅里達州,一名志愿者在等待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圖/法新
《財經》:牛津大學和阿斯利康合作的這款新冠疫苗,在一、二期臨床試驗時沒提到過嚴重的安全問題,但這依然不能保證三期臨床安全?
陳錚鳴:對,因為三期臨床的入組人數更多。
一、二期的臨床試驗,志愿者參加有比較嚴格的篩選標準,比如年齡要求在一定范圍內,而且不能有基礎疾病。
疫苗必須完成三期臨床試驗,就在于此時涉及到的入組對象變得很廣,人數一多,有些小概率事件以往在幾百、上千人里觀察不到,但擴大到上萬人的規模,可能就會出現幾例。這是個概率問題。
所以不能基于一個小樣本的實驗室數據,或者抗體水平以及T細胞的一些免疫力測試,就貿然推廣使用疫苗。其實這些數據,只能為三期臨床試驗的推進作為科學依據,而不是直接用作臨床或社區的使用。這一步堅決不能跨過去,否則未來的疫苗研發會完全像是場賭博。
當然可能會賭贏,但是一旦賭輸,帶來的影響會很大,不僅關乎接種者的健康,還影響公眾對疫苗的信心。
《財經》:疫苗臨床試驗發生這類的疑似嚴重不良反應事件,一般會如何處理?
陳錚鳴:像阿斯利康暫停三期臨床,就得以有時間在內部再審視一下,從臨床角度分析這名參試者疾病發生的整個過程,它的發生原因、診療和預后。
出現這種情況,也可能會通報給監管部門,比如美國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等,雙方溝通,可能會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一些必要措施。
如果出現特殊的人群,或者一些特殊的并發癥問題,那么研究者需要進一步匯總數據來進行討論。我個人估計,這款新冠疫苗的臨床試驗可能不會終止。
《財經》:如何改進?
陳錚鳴:這取決于研究者對數據重新分析的結論,以及對突發事件的詳細臨床調研。
很多突發事件,可能有一些意外的情況,或者這個人有些特殊性,比如說遺傳特征不太一樣,或者正好有某種免疫疾病,或者以前感染過什么疾病,各種可能性都有。
我估計疫苗的劑量不會做特別大的改變。因為劑量一改動,隨后整個生產流程可能都要作廢。最多可能會在接種者的選擇上有新的篩選標準,一些特殊情況要特別謹慎。
一般的疫苗企業也不愿意做得太過,因為這也關系到未來的疫苗接種人群范圍。疫苗應該是針對全人群的,假如說一部分人不能接種,未來的使用范圍會受限,這也是疫苗企業不希望看到的。
《財經》:參與疫苗臨床試驗的志愿者和提前接種的人,兩者背后的潛在風險有不同嗎?
陳錚鳴:是的。參與臨床試驗的志愿者,是作為研究而參與其中的,研究人員會對風險有預期,會有定期報告,臨床試驗機構也對志愿者有配套的措施,包括風險的評估、安全的監測等。志愿者是在一個管理非常嚴格的監管體系中,如果出現什么狀況,志愿者的健康是有一定保障的,至少有一整套體系跟進。
可是,提前接種的人群,對具體情況也許不太了解,如果發生副作用,接種者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與疫苗有關。而且接種后,也不知道抗體水平會對新冠病毒產生多大的免疫力,能否保護他們免受新冠病毒的感染,這些是未知的。
前期的試驗數據,只能作為接下來科學研究的依據,而不是用于疫苗的廣泛使用。
《財經》:鑒于疫情難控,你贊成新冠疫苗提前使用嗎?
陳錚鳴:從醫學路徑來講不應該提前使用。因為疫苗上市之前,我們不清楚它的風險。該走的路還是要必須走,走捷徑會有很大的風險。所以我不贊成疫苗提前使用。
歷史上有過幾例事件,帶來非常慘痛的教訓,如果不做嚴格大規模臨床試驗,很難得出科學的結論。一旦出現問題,可能就來不及了。
當然,這也不是說需要再花幾年研制新冠疫苗,大家可加快合作。
《財經》:全球已有9款疫苗進入三期臨床試驗階段,離上市僅一步之遙,對此你有什么建議?
陳錚鳴:唯一的途徑,就是一定要嚴格地完成臨床試驗,得出科學的結論,再使用。這也是醫學界的共識。
首先,不能憑專家的主觀意識來判斷。還有,現在有一種“病急亂投醫”的傾向,這種急迫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還是不能走捷徑。
很多人會說青霉素是20世紀醫學界最大的發明,在我們看來,臨床試驗其實也是最大的發明,因為這使得醫學更加科學、更加規范。我做過很多臨床試驗,很多情況你根本提前猜不出來,就算前面講得天花亂墜,有很好的數據,但是做的時候,可能完全出乎意料,甚至完全錯誤。
《財經》:人們對疫苗上市非常期待,接種環節需要考慮的問題是什么?
陳錚鳴:在短期內,未來6個月是非常關鍵的,一是秋冬季節的疫情怎么控制,另外就是疫苗上市,解決有和無的問題,盡快接種疫苗使社會恢復常態。
那么接下來面臨的問題就是,如果有很多款疫苗上市,該如何接種。
比如流感疫苗,其實每年去接種的人也不算非常多,整體接種率不高。等到新冠疫苗上市后,如果也采取同樣的方式接種的話,社區、醫院該如何負荷,需要考慮這個問題。
而且像這類疫苗接種,還有社會心理學的問題,比如對流感疫苗,有很多老人很謹慎,怕出現免疫反應。
如果大家蜂擁而至去打新冠疫苗,即便一個人有點特殊情況,比如早上沒吃早餐,或者正好有點低血糖,打了以后暈倒了,那就不得了。在新冠疫苗接種過程中,需要注意這類社會心理學問題。
《財經》:如何讓新冠疫苗接種有序進行,你有什么建議?
陳錚鳴:這類問題確實是現在需要考慮的。不同的人群應該有的放矢,英國政府已經在制定相應措施,預計會分3個-4個層次來推進。
首先接種的應該是一些重點保護人群,尤其是高風險人群,比如醫護人員、司機、售票員等公共服務行業從業者,日常接觸的人比較多,暴露風險高。
然后再逐步一批一批地推進,不能蜂擁而上,否則碰上疫情的高峰時段,該重點保護的人沒得到保護,不該重點保護的在里面瞎湊熱鬧。
總的來說,現在生物技術發展很快,我對新冠疫苗的前景還是非常看好的。今年的秋冬是關鍵,熬過了這一關,應該是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