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很重要的部分,通過科學、先進的高職教育模式,一方面促進了我國眾多的大中專畢業生更好的就業,一方面也為社會發展輸出了大量的專業應用型人才。近年來,我國教育系統大力提倡“德技并修”的高職教育理念,強調高職院校要注重對學生的職業素質培養,全面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然而,受到傳統高職教學模式以及實際高職教學條件的限制,有些高職院校在探索英語課程滲透職業素質的教學模式時,遇到了不少困難和挑戰。本文從當前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現狀開始進行分析,提出職業素質培養下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的創新策略,希望進一步優化高職院校英語教學體系,讓廣大的英語專業的學生可以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個人綜合素質,以便更好地實現就業、創業。
【關鍵詞】職業素質;高職英語;教學模式;創新策略
【作者簡介】賈秋燕(1973.08-),女,漢族,武進人,常州幼兒師范學校,中學高級,本科,研究方向:中職英語課堂教學、課堂教學評價用語研究。
“職業素質”是一個很豐富的概念,包括職業技能、職業精神、職業興趣和職業道德等多方面的內容。在高職英語的教學體系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專業技能,同時有助于塑造學生的道德情操和健全人格。在這樣的教學要求和教學目標下,對于新時期的高職英語教師來說,必須要從思想上轉變英語教學的理念,從實踐中調整英語教學的模式,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善于運用“啟發式”教學和“拓展式”教學路徑,讓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真正獲得思想上的啟迪和情感上的熏陶,未來不僅成為一個對社會發展有價值的人,同時成為一個有思想、有溫度的人,這也是我國高職教育改革的重要內涵之一。
一、當前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現狀分析
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結合市場環境的變化,我國高職英語教學體系應不斷完善、融入新的理念和模式,加強對當代高職學生的職業素質培養。然而,在長期的傳統高職英語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影響下,高職院校關于加強學生的職業素質培養,仍然有許多需要改進、提升的方面,作為高職院校的教師,需要認真研究、積極探索,才能進一步完善高職英語教學體系。當前,我國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主要存在的問題體現在以下幾點:
1.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缺失。高職教育的重要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培養社會適用的綜合素質型人才,在高職英語教育的一系列教學行為中,學生應該始終是核心和主體。然而,受到長期的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有些高職院校的教師英語教學理念過于保守,仍然習慣采用“統一式”的英語教學模式來進行授課,沒有因材施教,也沒有注重啟發學生主動思考、主動學習的意識,造成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缺失,這樣的英語教學模式不僅無法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也無法達到最終的素質教育教學目標。
2.學習內容與就業方向脫節。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應目標明確、有方向、有計劃,但在現有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下,有些教師主要還是根據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圍繞英語教材來展開教學,這樣的教學模式表面上看沒有什么原則性的錯誤,但如果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不注重拓展和延伸,很容易導致學生在“學習內容”和“就業方向”之間,存在脫節現象,這也是為什么很多高職學生在畢業之后,根本不清楚自己所學專業的就業方向是什么,在就業的過程中茫然無措、四處碰壁。
3.英語教學評估體系單一。當前,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評估體系,主要是根據學生每學期的英語學習結果來進行考核,這樣的英語教學評估體系過于單一,沒有重點凸顯出英語這門學科的學科特點。整體來說,高職英語教學體系應從聽、說、讀、寫等方面對學生進行理論+實踐的綜合考核。從現有的情況來看,大部分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評估體系都有待改進。
二、職業素質培養下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的創新策略
1.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既然高職英語教學的核心和主體都是學生,那么,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要認真研究如何更好地發揮當代青年學生的英語學習主觀能動性,比如,教師可以巧妙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播放一些英語情境類的視頻資料,可以是新聞類,也可以是影視劇類,然后啟發學生進行帶入式思考:如果你是視頻中的男主角,你會說什么?你會做什么?你的心里在想什么?在這個主動思考的過程中,學生并不只是機械地在背誦英語相關的詞匯和語法,而是結合實際的場景,帶入了自己的英語理解和思考。這樣的英語學習模式,不僅新穎有趣,同時還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產生自己對英語文化的深層次思考,這樣對于以后的英語方向的就業來說,也是學生個人職業素質的一種積累。
2.強調學習內容中滲透職業素質。很多高職學生之所以出現平時英語學習不認真,一到英語考試就慌張的現象,主要還是缺乏英語學習的內在動力和長期目標。更好地學習是為了更好地就業,這句話說起來很抽象,但在現實生活中卻是客觀存在的真理。如果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少一點灌輸式的教育內容,多一點生活實例的教育啟發,或許能夠引起學生更多的學習共鳴。那么,在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如何以職業規劃為教學方向、科學滲透職業素質教育內容呢?舉例來說,英語中有很多關于“職業”的詞匯,如醫生、律師、演員、模特等,以及這些職業相關的語境,圍繞這些不同的詞匯和語境,教師可以組織開放式的英語論壇、英語脫口秀等活動,讓學生用英語表達的同時,通過分析不同職業的特點,從中思考自己將來的職業規劃。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與學生溝通的語氣語境,不要帶給學生很大的壓迫感、緊張感,教師可以從講臺上走下來,走到學生中間,像朋友一樣跟學生談職業理解,甚至可以講述自己成長過程中關于“職業”的種種經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從業觀,并且為自己將來的就業制訂具體的計劃,然后朝著這個計劃去準備、去努力。
3.健全高職英語評估體系。健全的高職英語評估體系,不僅可以對學生起到約束、管制的目的,同時也可以對教師產生督促作用,為教師進行英語教學指明方向。為了在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將“培養職業素養”和“加強職業技能”相結合,健全的高職英語評估體系應包含多方面的內容:第一,學校不僅要注重學生每學期英語學習結果的考核,還要注重學生平時英語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提問能力、創新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都納入綜合考核體系中,促使學生不以每學期的英語最終考核為唯一學習目標,提高學生對英語日常學習的積極性;第二,學校不僅要對英語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秀的學生給予認可,同時要對那些進步空間很大的學生給予表揚,讓每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自信、快樂地學習,這也是我國高職院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涵之一;第三,健全的高職英語評估體系,不僅要面向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考核,還應面向教師進行多維度的考核,通過學校、教師、學生、社會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一起促進我國高職英語教學工作的進步和提升。
總而言之,“職業素質”的內涵不僅是指一種工作上的專業技能,還有在工作過程中體現出來的行為美、道德美、思想美、奉獻美等。我國高職院校在逐步完善英語教學體系時,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職業技能,還要強調學生的“文化素質”與“專業技能”的融合,以突出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并培養學生的職業創新精神與職業批判思維,讓高職院校的學生步入社會后,不僅可以很快地適應現有的社會工作環境,還可以通過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創新現有的工作理念,優化現有的工作方式,更大程度地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從而促進我國各行各業的發展欣欣向榮。
參考文獻:
[1]張惠.職業素養教育導向下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J].課程教育研究,2019(04):113.
[2]郭芹.以職業素養為導向的高職英語教學探索與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03):154-155.
[3]林侃.基于職業素質養成的高職英語教改探析[J].現代教育科學, 2016(05):78-81.
[4]湯小葉.ESP模式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7(1):47,55.
[5]李雯.高職英語教學中的隱形課程探索[J].校園英語,2017(43):89.
[6]李婷英.基于職業素養培養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1):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