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言是人們用來溝通的,語言體現思維,而不同民族的思維不同,為此,在翻譯的過程中,需要對不同的語言進行表層結構的轉化來體現其深層結構的語義,從而使譯文更加符合讀者的思維。
關鍵詞:屈折語;分析語;差異;表層結構;深層結構
語言是人類進行溝通和表達的工具。世界上,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生活習慣和方式,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思維方式,為了相互之間的交流,需要語言來進行溝通,因此語言是思維的載體。但由于不同民族的語言有差異,因此,需要在不同的語言之間進行表層結構的轉換,以符合不同民族的語言規則,從而符合他們的邏輯思維。
英語為屈折語,用詞形變化作為表示語法關系的主要手段。英語高度形式化、邏輯化,句法結構嚴謹完備,并以動詞為核心,重分析輕意合;而漢語則不注重形式,句法結構不必完備,動詞的作用沒有英語中那么突出,重意合、輕分析。[1]而漢語屬于分析語,一般不通過詞形變化來表達語法的作用,而是通過孤立的虛詞和固定的詞語來表達語法意義。因此,在兩種語言的轉化過程中,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要通過原文本的表層結構,其深層結構的含義,然后用譯入語的表層結構來表達出來,使譯文符合譯入語的邏輯思維、語言習慣。其中尤金奈達提出一種模式:A(source)-Analysis-X-Transfer-Y-Restructuring-B(Receptor),[2]即分為三個階段:分析、轉換、重建。
科技文本,如合同、協議、說明書等,具有較強的嚴謹性和科學性,意群之間通常是相互依存,具有十分嚴密的邏輯性。不僅在詞匯,句型,篇章的層面上,要求具有正式,規范,嚴密,連貫的特點,而且,也要通過分析原文本的表層結構,來理解深層結構的含義,然后再按照譯入語的特點來表達,體現譯入語的的特點。因此,譯者在科技文本的翻譯過程中,要注意邏輯思維的規律,修飾語的精確含義,從而使讀者更容易理解翻譯出來作品的內在邏輯性。
我們知道,任何語言都具有信息功能,科技文本是以傳遞和交流信息為目的,主要是描述事實,因此需要在翻譯過程中,要求更加準確,忠實,客觀地再現原文的內容。如科技英語中多用非人稱代詞it或用某個事物做主語而避免用人稱代詞you,i或he,譯文中應該保持這種風格。[3]我們知道,世界上任何兩個民族都有不同的思維模式,語言是思維的載體,因此不同民族的語言具有不同的特點。因此,兩種語言之間進行轉換時,要通過對一種語言表層形式的分析,深入深層的結構來理解語義,再通過另一種語言的表層形式表達出來。
本文將以文本中表層結構和深層結構的轉化為指導,來具體應用到科技翻譯的實踐中。
1.The discovery supports existing evidence that Mars – which today is dry and cold – was once a water-rich planet.
英文中,表層結構是含有一個which引導的定語從句,但實際上該定語從句起狀語從句的作用,表示原文本深層結構的轉折關系。“定語從句翻譯時的變通主要在于調整從句的類別。實際上大多數定語從句都不一定翻譯成中文的定語,而可以靈活變通,譯成各種類型的狀語或轉換成其他類型的從句,甚至譯成獨立的句子。”[4]因此,譯為漢語時,要添加關聯詞(“雖然…但是…”),來體現原文本這種深層語義關系:轉折關系。其次,英文屬于屈折語,科技文本要求嚴謹,如時態在翻譯過程中,都要翻譯準確,體現不同的時間。因此該定語從句應該翻譯為:雖然今天火星干燥而寒冷,但它曾經是一個水域豐盛的行星。
2. He added that it also provides new evidence of how much water existed on Mars in ancient times.
在原文中,英文existed表示這種現象是過去發生或存在的,并沒有說現在是否還存在,因此在翻譯過程中,這種深層的語義要體現出來,中文可以通過添加“過”、“了”來體現動詞的時態是過去。因此,譯文為:“他補充說,這也為證明古代火星上有過多少水提供了新證據。”
3. Scofield added that the giant penguins became extinct within 30 million years, as large mammals began to rule the waters.
我們知道,英國人在講話的時候,常是先講主要內容,次要內容放后面,也就是說,一般強調什么,就先說什么,是開門見山,一語道破,然后在把理由、條件、原因和伴隨等狀語一步步交代,依次敘述,形成一條頭短尾長的線性鏈。“句型好比頭小尾大的孔雀。”[5]因此,英文中主句在前,從句在后。而中文正好相反,往往先交代背景和條件等次要信息,然后在說主要內容。因此,在翻譯為漢語時,應該注意這種差異。中文:斯科菲爾德補充道,隨著巨型哺乳動物開始占領水域時,巨型企鵝在3000萬年內滅絕了。
4. The rocket lifted off early Tuesday morning from Floridas Kennedy Space Center.
英文和中文一個明顯的差異是,在一句話中時間、地點和方式等狀語的位置不同。英文,先出主語,然后謂語,至于一些次要信息如時間、地點和方式等狀語則常放在句末,也或放在句首用逗號和主謂隔開。而中文,先主語,其次狀語,最后說最主要的內容謂語。因此在翻譯時,要注意這種句子內部各成分的位置,使譯文更符合譯入語的語言習慣。中文:該火箭于周二凌晨從弗羅里達州肯尼迪空間中心發射升空。
5. Many plastics have different chemicals added to them to make them more useful and powerful. The problem is that these chemicals attach to the monomers, which remain in the plastics even after the material gets processed at a recycling plant.
英文是重形合,因此使用不同的連詞、介詞等來連接,體現意群之間的關系,如“which”。此外,也要注意將英文的表層結構進行分析,以便理解其深層結構的含義。在轉化為另一種語言時,也要注意前后的邏輯關系。
由于屬于科技文本,因此,在翻譯過程中,也應該注意用詞的專業性和嚴謹性,如中文使用“強韌性”。英文先交代主要內容,然后是一些補充、背景等信息。中文,要先把條件、背景和一些次要信息交代出來,然后再說明主要內容是什么。因此在非限制定語從句轉化的時候,不僅要注意句子內部各意群之間的關系,包括因果,時間等,同時也要注意和主句之間的關系。中文:很多塑料被添加了不同的化學制品來增加塑料用途并增強它的強韌性。 問題是這些化學制品附著在了單體上,并且附著力很強,在塑料進入回收利用設備被處理時仍然無法去除。
參考文獻:
[1]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2]Nida,Eugene A. and Charles 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n: E. J. Brill,1982.
[3]孟慶升,張希春.英漢互譯教程[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
[4]葉子南.高級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5]賈德森.思維模式與線性序列[J].外國語1990,第5期.
作者簡介:
劉晶(1987—),女,漢,河北省廊坊市,研究生在讀,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