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回放】
題目:有一種甜
要求:1.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個人相關(guān)信息。
3.不得抄襲。
【命題透視】
試題為全命題作文,沒有給出材料作為提示,觀之簡潔,卻留給了學(xué)生許多發(fā)揮的余地。結(jié)合2020年上半年發(fā)生的熱點事件,命題人的意圖不言而喻:許多人都說2020年過得太苦,想要重啟,但是生活中真的只有苦澀嗎?遇到短語構(gòu)成的命題作文時,務(wù)必要在第一時間抓住短語的關(guān)鍵詞,并根據(jù)關(guān)鍵詞選取文章寫作的素材,鋪排文章所要表達(dá)的意旨。“文似看山不喜平”,如果只能抓住關(guān)鍵詞的某一個點泛泛而談,只會使作文空洞乏味,這就需要考生在考試時迅速將關(guān)鍵詞延伸出幾個維度,可以是不同層面層層遞進(jìn),也可以幾個方向之間形成對比關(guān)系,這些都可以讓原本簡單的全命題變得有深意,耐人咀嚼。
【審題提示】
該命題以短語形式呈現(xiàn),關(guān)鍵詞為“甜”。對于“甜”的把握與延伸,是審題過程中最重要的。“甜”是一個會意字,從造字的角度來看,從甘,從舌,就是指“舌頭能品嘗甘味”,在生活中最常用來形容味道的甘甜。考生在考場上抓住字的本意,最基礎(chǔ)的構(gòu)思方式就是寫一道能夠給自己的味覺帶來甘甜享受的食物。上海菜口味偏甜,對于上海一帶的學(xué)生來說,青團(tuán)、海棠糕、松鼠鱖魚等本身就屬于甜系菜肴的,甚至是母親在“我”備考時送來的甜牛奶,都可以作為選擇的對象。當(dāng)然,“甜”的字義在慢慢延伸的過程中也發(fā)生了變化,不僅是味覺,嗅覺上,如花香清甜也是可以的。
但是如果僅僅寫食物的甜味或氣味的清甜,又未免過于簡單。“甜”還可以比喻幸福快樂的心理感受,也可以形容睡得酣暢,或是言語甜蜜。建議考生不妨進(jìn)一步挖掘“甜”的內(nèi)涵。“這世間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fù)”,甜味食物的背后蘊含著的愛意,才是作文中更值得挖掘的內(nèi)容,此時就要結(jié)合生動細(xì)膩的敘事來詮釋“甜”。
如果說可以從味道和情感兩個方面延伸“甜”的層次,那么也可以換一種思路,尋找與“甜”有其他關(guān)系的詞,如“酸、苦、辣、咸”,都可以作為甜的背面。菜肴有五味,人生也可以五味互相交織。“酸酸甜甜就是我”,可以寫出花季雨季少年的快樂與憂愁;“憶苦思甜”則可以勵志,激勵我們不怕吃苦,通過不斷吃苦來挖掘人生的甜;南北菜肴中,甜咸之爭似乎一直存在,甜與咸的對立也可以用來詮釋人與人之間的和而不同。除了舌尖上的五味,鼻尖的反差也很值得關(guān)注,“臭”與“香甜”,不正是很好的對照組嗎?
【寫作陷阱】
所給題目比較容易理解,因此此題的寫作陷阱較少,但在寫作中很多人會出現(xiàn)下列問題,導(dǎo)致最后在考場上得分不高:
1.立意不深。對于“甜”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味道本身,用了非常多的語言文字來描述食物或者花香,但并沒有與內(nèi)心的甜蜜感受聯(lián)系起來。帶有甜味的美食和花香有很多,為什么只有這一種甜讓人傾心呢?不寫出背后的原因,會給閱卷老師留下草草了事的印象。
2.缺乏深度挖掘。大部分同學(xué)能夠把甜食和親情等情感構(gòu)建聯(lián)系,但僅僅是一筆帶過。如在作文結(jié)尾匆匆收筆:“這個青團(tuán)子是我的奶奶為我做的,我從中感受到了深深的甜味,這就是愛的味道。”雖然有兩種“甜”,但是缺乏對于奶奶如何愛我的具體場景描繪,只會給人以牽強(qiáng)附會之感,并不能打動讀者。
3.本末倒置。若能想到以甜味和其他味道對比,就已經(jīng)是一種非常好的思路了,但如果謀篇布局的能力不夠,沒有大局意識,用超過三分之二的篇幅洋洋灑灑地來寫“酸、苦、辣、咸”,待到將筆鋒轉(zhuǎn)到“甜”的時候,已經(jīng)沒有太多發(fā)揮的空間。例如寫從苦瓜中憶苦思甜,先寫苦瓜如何苦,父親教育我的時候講了一件小時候經(jīng)受苦難的事情,最后說“我感覺苦瓜不苦了,吃起來還有些甜甜的,因為它能激勵我不畏困難,勇敢前行”,本來寫“苦”是為了寫“甜”蓄勢,到最后卻喧賓奪主。
【佳作點評】
有一種甜
蘇州高新區(qū)實驗初級中學(xué)初二(8)班 ?范傲陽
蘇軾“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的苦酒中,含著淡淡憂傷。岳飛出征前痛飲一口辣酒,滿懷一腔熱血。而細(xì)品外婆的桂花酒,心頭卻泛出點點甜意。
有一種甜,叫作桂花清甜繞指尖。
秋意正濃,綠葉覆蓋的桂花樹上綴著許多黃色搖鈴,又到了外婆大顯身手的時候了。外婆套上微微泛黃的袖套,踮起腳尖夠著那泛香的桂花,一大把抓下去,盡是桂花,不帶一片桂葉。我試著模仿,一只小手抓下去,卻不見幾朵桂花,反而是一手的桂葉撒得滿身都是,就連外婆雪白的頭發(fā)上也點上一片片綠。一大捧桂花,呆呆地躺在筐中。嗅著那甜甜的香氣,我心中也不禁泛甜。
有一種甜,叫作輕嗅甘甜酒壇邊。
時間久了,甜意自然就淡了。外婆坐在板凳上,雙手把著滿筐桂花,漫在井水中不斷篩選著優(yōu)良桂花。我圍在外婆的板凳邊,清冽的井水濺在身上,甜甜的香味便又來了。濕潤的桂花被灑入酒缸,一塊厚實粗糙的石塊封上入口。接下來便是漫長的等待了。外婆講著“桂花姑娘”的故事,吳儂軟語中似乎也帶著桂花的甜,伴我進(jìn)入甜甜的夢鄉(xiāng)。
有一種甜,叫作品味酒甜冬至年。
“冬至夜,大如年。”冬至前,最為期盼的便是收到從家鄉(xiāng)寄來的大包裹。包裹又沉又大,父親一臉喜悅,迫不及待地打開,一個棕色的酒缸出現(xiàn)在眼前。父親費力提起,“哐啷哐啷”的清脆酒聲隨即響起,陣陣酒香也彌漫開來。酒下沉淀著桂花殘渣,小酌一口,甜味由淺及深,溫?zé)崃苏麄€冬至。這就是外婆的酒嗎?這酒,不沾染一絲辛辣,只是重重恬淡余香縈繞嘴邊。
用外婆的話說,江南姑娘當(dāng)然要喝適宜江南姑娘的酒。
外婆的冬釀酒,甜了江南的姑娘,甜了江南的年。
“猶記那年,桂花載酒,送你至渡口,東流去,月影沉沉小舟。”我看看窗外,桂花又開了,地上零落的桂花泛著點點甜意。故鄉(xiāng)的外婆,還在摘桂花嗎?今年,還會有一杯清甜的桂花酒嗎?
【點評】
有一種甜,叫作桂花清甜繞指尖;有一種甜,叫作輕嗅甘甜酒壇邊;有一種甜,叫作品味酒甜冬至年。小作者用詩一樣的語言,把“甜”分成了三個層次,不僅一次又一次地點題,還將文章巧妙地切割成了三個場景。每一個分鏡頭,都有與桂花有關(guān)的甜,也有“我”與外婆之間甜蜜溫馨的互動,雙線結(jié)構(gòu),深化了“甜”的意蘊。除此之外,文章語言的表現(xiàn)力也是極強(qiáng)的,沒有祖孫之間冗雜的對話描寫,只需要幾個動作、幾種神態(tài),就使祖孫間的深厚情感躍然紙上,讀過之后,余味無窮。
【佳作點評】
有一種甜
蘇州高新區(qū)實驗初級中學(xué)初二(8)班 ?華邢藍(lán)
有一樹繁花,盎然枝頭,簇?fù)碇瑹崃抑休d著一方憂思,濕潤的空氣中卻有馥香陣陣,甜浸心田。
懵懂少年時,最好吃糖。每當(dāng)忍不住流淚時,一顆甜蜜的糖果總會裹挾去一切憂愁。假使還不能的話,太奶奶就會像變魔術(shù)一樣,變出一碗甜甜的豆花。雪白的豆腐與微黃的碗壁相互映襯,在柔和的太陽光下閃爍著誘人的色澤。翠綠的蔥花點綴其上,碎碎蝦米在潔白中側(cè)臥,顯得格外可愛。舀一勺送入口中,絲滑甜美。豆花很甜,軟軟糯糯,入口即化。但那香甜的味道,卻仍在唇齒間回蕩,久久不散。
有一種甜,甜在心里。
唯一的一絲不和諧,是那腥咸的蝦米。
“太奶奶,您又放蝦米啦?”
其實太奶奶本就好咸口。她手下的豆花總是潔白無瑕,吹彈可破,更具特色的是把握得恰到好處的咸味。同村的人對此都贊不絕口,蝦米配鹽花,味美賽神仙。可惜我是個例外,從小好糖的我自然偏甜豆花。
太奶奶能怎么辦呢?只能由著她那任性的重孫女。可習(xí)慣哪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呢,每天放學(xué)后,在桌上等待我的豆花里仍時不時地躺著小蝦米。這時,我總會佯作不高興地嘟起嘴:“太奶奶,您能不能不要放蝦米啊?我一點都不喜歡。”太奶奶也會配合我:“行行行,我的小祖宗,明天我一定不放。”說完,又會像變魔術(shù)一樣變出一顆糖果給我。
有一種咸,甜在心里。
時光在指縫中一點點流逝,花開花落,落葉歸根。為了學(xué)業(yè),我不得不離開家鄉(xiāng)的青石小巷,來到大城市。隨著回家的次數(shù)越來越少,那絲甜味似乎越飄越遠(yuǎn)了。
去年暑假,再回老屋。我又一次坐到桌前,爺爺仍為我端來一碗豆花,入口的甜蜜讓我忘卻長途奔波的辛苦。
“太奶奶,您這次終于……”
目光忽然觸碰到墻上的黑白相片,倏忽憶起,她老人家已經(jīng)離開很久了。一時間竟不知道如何開口,只是慢慢地拿起勺子,口中的甜味不知怎的竟有一絲異樣的味道。
“怎么樣,囡囡?”爺爺率先開口:“這次我可是謹(jǐn)遵你太奶奶的叮囑,給你放了許多糖,口味如何啊?”
“好吃。”
我看著前方,爺爺后面再說什么我也沒聽,只是機(jī)械地一口一口往嘴里送著豆花。
恍惚間,味蕾竟品到一絲咸味。一滴,兩滴,三滴,碗里,桌上,心間。
有一種甜,咸在心里。
【點評】
我偏愛甜食,吃豆花也要與家人不同,總是太奶奶親手為我制作。可是太奶奶有時也會犯糊涂,誤把咸豆花的作料蝦米放在甜豆花中,我嗔怪后,又拿出糖來哄我,有一種咸,甜在心里。可是當(dāng)我漸漸長大了,懂事了,太奶奶卻離開了我,思念太奶奶的時候,爺爺為我仿制太奶奶的甜豆花,沒了蝦米,甜得徹底,卻讓我潸然淚下,眼淚是咸的,從眼眶咸到心里。文章在“甜”與“咸”之間形成了巧妙地轉(zhuǎn)換,“甜”的不僅是豆花,更是太奶奶的慈愛;“咸”的不僅是蝦米,更是太奶奶過世后我思念她的眼淚。行文至最后,我們仿佛也被小作者深深的悔恨與懷念所感染,淚盈于睫。
【備考演練】
聞一多曾經(jīng)創(chuàng)作過一首新詩:“生命是張沒價值的白紙/自從綠給了我發(fā)展/紅給了我熱情/黃教我以忠義/藍(lán)教我以高潔/粉紅賜我以希望/灰白贈我以悲哀/再完成這幀彩圖/黑還要加我以死/從此以后/我便溺愛于我的生命/因為我愛他的色彩。”你的生命里有哪些色彩?又有哪一種色彩是你生命的主色調(diào)?
請以“有一種色彩”為題,寫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陳思瑤:中學(xué)語文老師,中國青年作家學(xué)會會員,蘇州市最美青年。
編輯 巴恬恬 mcxiaozuoji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