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新表達”,以“食物”為話題開展同題創作。食物和生活最為相似,酸甜苦辣,回味無窮。同樣的食物,不同的人會嘗出不同的味道,不同的境遇也會有不同的體會。我們都有自己最愛的食物,或許還與之有著千絲萬縷的情感聯系,每每聞到、嘗起,心里百感交集。食物讓人生變得多彩,也讓每一天都變得更加令人期待。
“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不準情緒化,不準偷偷想念,不準回頭看。去過自己另外的生活。”我又拿起了村上春樹的《舞舞舞》,嘴里默默念出這句話。“這書你都看了多少遍了,再看有意思嗎?”一旁疊衣服的母親又開始絮絮叨叨。我合上書,“你不是也愛吃外婆的回鍋肉嘛?你吃了多少遍了?”我這樣回答。
外婆不是四川人,卻極愛做那川菜回鍋肉。備好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冷水下肉,大火燒開,煮至七分熟取出。忙完準備工作,外婆又開始嘮叨了:“這肉呀,光炒,就是沒那味兒。還是回鍋的香,回鍋的香啊……”說完,將撈出的肉放在一邊,再切青椒、紅椒、香蒜。手起刀落間,聲音忽大忽小地說著什么,大約是在回憶她的那幾十年人生。待肉涼了,外婆將肉切成薄片,放入鍋中翻炒。不一會兒,油從卷了邊的肉片中一點點滲了出來,香味也飄了出來。再翻炒幾下,隨后將作料和調料一一灑入鍋中,倒入極少的水,燜片刻,一盤回鍋肉便出鍋了。
“丫丫,來嘗嘗咸淡。”外婆喚我,順手捻起一片肉塞入我的嘴中。我咬住,直喊“好吃,好吃”,得了我的肯定,外婆笑得更開心了,仿佛全世界只有我是那個最懂她、最能欣賞她的人。
外婆將回鍋肉端上餐桌后,就開始招呼一家人吃飯了。夾起幾片肉,放入妹妹的碗中,見妹妹吃得滿足,外婆又開始絮叨:“這肉就得回鍋,不回鍋可煸不出這些油。我跟你們說啊,我年輕的時候……”
肉要回鍋,人要回望。
回首剎那間,有人感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回首剎那間,有人高呼“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漢人回首,良將勁弩不見當初豪氣,金城千里盡失昔日威嚴;玄宗回首,繡口已閉,盛唐已去。回首,“不安的跳動間,安息卻不能眠”。于是演員張若昀這樣唱:“人心不能擱淺,蒼天日月可見,正邪我來分辨。吹著口琴,橫對冷眼出沒黑煙如魔如煙,鬼手起舞,喚佛心,不滅。”于是作家村上春樹這樣寫:“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不準情緒化,不準偷偷想念,不準回頭看。去過自己另外的生活,不是所有的魚都會出現在同一片海里。”
回首我人生的十六年,有過生離死別,有過心如死灰,有過翻身再起。抬頭,有繁星照耀天空;低頭,有外婆的回鍋肉回味無窮。
席慕蓉這樣說:“我們在旅途中相遇,夏初秋末,過了很久,些許記憶已沉淀,任風吹,任雨淋,我只希望你記得,記得回首時給那記憶添一個微笑,讓它有個完美落幕。”我希望,在我行走了很遠之后,再回頭,還能看到我那或淺或深的腳印和拉長的影子,還有鋪了一層油的回鍋肉。
戴思睿:江蘇省南京市第十三高級中學高一(7)班學生
指導教師:熊放放
編輯 閆清 14533370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