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立
摘 要:大學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為了培養高素質人才,推動社會主義建設,對于黨和社會的發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提出了互聯網+行動計劃,所以互聯網+不但是時代發展趨勢,也是國家政策,隨著互聯網時代全面帶來,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本文首先概述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其次提出了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徑。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徑
0.引言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在不斷的發展,互聯網逐漸開始豐富,形成了互聯網+,互聯網已經滲透到了人們生活當中,并且改變了大學生的生活、學習以及思維方式。所以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如何準確掌握大學生群體的變化,探索在這一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也成為目前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者關注重點。
1.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1 教學思維依然落后
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為重要,但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思想政治教學思維依然落后。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有很多高校沒有充分意識到互聯網+已經給教育事業帶來了極大的沖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于互聯網+也不夠了解,也沒有將其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聯系在一起,導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原地踏步,沒有應用互聯網思維。首先是高校對于互聯網+沒有認識到位,也不了解其對大學生教育起到的積極作用以及其應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優勢;其次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沒有對互聯網+進行深入研究,那么將其應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就無從談起,也就導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維依然落后。
1.2 思想政治教學內容沒有及時更新
思想政治教育不等同于古詩詞、歷史等學科,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與時代發展有著緊密聯系,教育內容也需要順應時代發展進行更新。但是還是有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較為落后,缺乏時代性,和現代大學生實際生活具有很大差距,也就無法引起大學生產生共鳴,學習興趣較為低落,所以取得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首先是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較為落后,依然停留在學習雷鋒做好事,但是新時期的大學生有很多人對雷鋒精神不夠了解,對于其所處在時代也無法感同身受,甚至有的大學生對于學習雷鋒存在抵觸心理,認為雷鋒與現代化核心價值觀不符,對于思想政治教育也有了厭煩心理,也就無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其次是教學內容和實際生活無法聯系在一起,眾所周知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多都是將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作為其課程的基礎,對于大學生的教學方式也通過灌輸,但是這些課程和時代發展的熱點事件無法進行緊密聯系,也就無法激起大學生思政教育學習興趣。
2.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徑
2.1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樹立正確互聯網+思維
為了轉變以往落后的思想政治教學思維,就必須充分認識互聯網+的作用,將互聯網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起來。首先高校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提高對互聯網+的認識,重視互聯網+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還要不斷學習和研究互聯網知識,將其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結合起來,打破傳統教育的局限性,形成一種常態化的工作方式。除此之外,大學生思想政治驕傲與工作者還要熟練掌握互聯網+特點和規律,并了解其優勢和劣勢,從而有效發揮出互聯網+的作用,樹立正確互聯網+思維,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2更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目前有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存在著滯后性,無法激發大學生學習積極性,也就無法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這就需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按照時代發展背景科學合理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才能滿足大學生實際學習需求,提高其學習興起,也能取得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已經逐漸成為大學生社交、學習的重要途徑,也給大學生價值觀念、道德觀念帶來一定影響,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者應當重點培養互聯網+思維。充分利用互聯網中所有渠道來了解大學生生活和思想動態以及其精神世界,在此基礎上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大學生精神追求進行有機結合,從而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有效引導大學生建立正確三觀和提高其道德品質。具體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依然將經典課程作為主導,再加入一些具有時代性和時代發展有著緊密聯系好人好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疫情期間的李文亮醫生和抗疫一線醫生和護士,將這些時事熱點加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中,不僅有效激發大學生學習興趣,還能提高教育效果。
2.3改變以往的教育方式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以往傳統的課堂教育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發展需求,所以高校應當熟練應用互聯網技術,促進教育方式的多樣化發展。利用互聯網技術,拓寬教育方式,首先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先進事件或者紀錄片,帶給大學生直觀的感受,還可以通過在校園刊物、學校廣播等媒介上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次還可以應用新媒體技術,創建一個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平臺,讓學生通過互聯網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突破了空間、時間的限制,例如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社交軟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提高了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4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綜合能力
在互聯網+背景下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于教育工作者網絡教育能力和網絡素養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不斷提高自身綜合能力,學習互聯網知識,更新自身知識結構,才能滿足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此外,高校還可以定期進行網絡信息技術培訓,聘請專業人員來提高教師的網絡教育能力和操作能力,為其收集教學資源和開展互聯網教學提供幫助。
3.結語
總而言之,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在此背景下需要不斷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徑,提高思政教育效果,也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張華敏,易連云.“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0,38(01):17-21.
[2]夏開成.“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創新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5(28):2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