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媛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蘇州園林的基本構造與主要元素,嘗試用語言描述蘇派建筑特征。
2.感受蘇州園林的建筑藝術美,能通過多種藝術形式表現蘇州園林。
二、課堂準備
1.知識經驗:幼兒已初步了解蘇州園林的風格和特點。
2.材料準備:墨汁、排筆、毛筆、宣紙、噴壺、大美育視頻《江南水鄉的蘇州園林》等。
三、教學過程
1.分享李可染名畫《蘇州拙政園》的視頻或圖片資料,引導幼兒觀察、討論視頻或圖片。針對畫中建筑的特征進行引導,引導幼兒大膽表達,盡量不打斷幼兒,如幼兒需要幫助,再引導幼兒根據畫中元素更準確地表達,并抓住幼兒回答的關鍵詞,進行總結。
教師:“今天,我帶來了一幅李可染大師的名畫,請你們猜猜他畫的是什么地方?”幼兒:“我猜這里是北京?!薄拔也滤嫷氖俏业睦霞?,因為和我的老家很像?!?/p>
教師:“還有不同的看法嗎?”幼兒:“他畫的是蘇州,這個地方媽媽帶我去過?!?教師:“是的,這幅畫畫的是蘇州一個非常漂亮的園林?!?/p>
2.播放大美育視頻《江南水鄉的蘇州園林》,了解蘇州園林的基本構造與主要元素。在審美的描述階段,教師應給幼兒一定的時間欣賞,不要操之過急,要充分尊重幼兒,發揮幼兒藝術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只有當幼兒需要幫助的時候,教師使用啟發式的引導,引導幼兒進一步陳述。
教師:“現在,讓我們一起跟著視頻去了解蘇州園林!請小朋友們仔細看,等一會兒請你們告訴我,你看到了什么?”幼兒:“我看到了很多亭子?!薄拔铱吹搅撕芏嗖灰粯拥幕ù?。”“我看到了一個一個不一樣的門?!?/p>
教師:“你們知道各種不一樣的門是叫什么嗎?”幼兒:“不知道?!?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1/03/11/qkimagesyemsyems202003yems20200304-2-l.jpg"/>
教師:“這樣的門在蘇派的建筑里叫作‘洞門,它有著各種不一樣的形狀。你們欣賞完后覺得它們美不美?美在哪里呢?” 幼兒:“美,我覺得不一樣的花窗很美,還有我喜歡的葫蘆形的門?!薄安幻?,我不喜歡這樣的屋頂?!薄懊?,我覺得亭子很漂亮?!薄懊溃铱吹搅撕芏嗉偕剑鞘俏易钕矚g的地方?!?/p>
教師:“大家回答得真棒!原來,在蘇州園林里面不僅有形態各異的假山,還有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亭子,有魚形、葫蘆形、扇形等各種各樣的洞門,還可以把外面的風景變成一幅幅像畫的花窗。有的小朋友還發現,蘇州園林的房子主要由黑瓦、灰磚、白墻組成,真的非常美?!?/p>
3.自由創作,通過多種形式表達蘇州園林。教師先介紹創作材料,再由幼兒自主選擇創作材料。幼兒按各自想法自由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教師:“蘇州園林可真漂亮啊,你們想不想把它記錄下來呢?老師給大家準備了墨汁、排筆、毛筆、宣紙、噴壺、白布等材料,來畫一畫你眼中的蘇州園林吧。”
幼兒自主創作前,教師可提出操作要求:可以欣賞別人的作品,也可以和旁邊的伙伴一起說說自己的創作想法。對幼兒創作習慣提出要求,如事先完成作品的小朋友把作品用夾子掛到繩子上,把椅子搬回中間位置上。聽到收玩具音樂后,所有小朋友停止創作,把作品展示在繩子上后坐到中間位置上。
4.互相展示完成的作品,感受蘇州園林的藝術美。引導幼兒在理性層面和自我感受層面上進行審美評價。
教師:“你為什么這么畫?從哪里可以看出這是蘇州園林?你們覺得畫得美不美?”幼兒:“美,我覺得他畫的亭子很漂亮,有一個尖尖的屋頂,還有水,水里有很多魚游來游去?!薄拔矣X得很美,我喜歡他畫的洞門,他畫了一條小魚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