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靜

長頸鹿是幼兒園小朋友比較喜歡的小動物之一。它的整體造型簡單、特征明顯,易于表現。所以,在“我喜歡的小動物”主題活動中,我選取了“長頸鹿”讓幼兒進行美術創作。
活動前,我們動員家長帶幼兒到動物園參觀,重點觀察長頸鹿,讓幼兒對其有初步的認識?;顒映跏?,教師引導孩子回憶長頸鹿的樣子,鼓勵幼兒用語言描述出長頸鹿的主要特征,喚起幼兒的原有經驗。然后,帶領幼兒觀看有關長頸鹿的視頻,仔細觀察長頸鹿,再引導幼兒進一步說說長頸鹿的頭、身體、四肢、身上的斑紋都是什么形狀、什么樣子的;同時,為加深印象,請幼兒選取視頻中最感興趣的長頸鹿姿態進行動作模仿。教師鼓勵幼兒一邊模仿,一邊說說長頸鹿做各種各樣的姿態時,它的身體是怎樣的;如果讓你創作一只長頸鹿,你想創作一只什么樣的長頸鹿,激發幼兒的創作愿望。
這些前期活動準備充足之后,就該考慮用什么材料和形式表達這個主題了。不同于幼兒熟悉的用筆描繪的形式,此次美術創作選擇了“剪貼畫、撕貼畫”的形式。
創作之前,教師先為幼兒介紹材料:不同顏色(黃色、橘色、綠色、棕色、黑色)、不同厚薄的彩色卡紙,A3大小、顏色為紫色、灰色的彩卡底紙,剪刀,膠棒等。引導幼兒探索一會兒材料,看看、摸摸、說說紙的厚薄,教師提示如何使用以及創作中注意的事項。根據以往的經驗,孩子們在創作時候很少思考創作內容與紙張橫豎的關系,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注意構圖問題,孩子們紛紛表達自己的見解。小嘉的說法是“長頸鹿有一個特別特別長的脖子,紙豎著使用才能放下它的長脖子”。這個說法得到了孩子們的一致認可,孩子們自主解決了問題。
幼兒創作的時候,教師鼓勵幼兒自主選材進行創作,并根據每個幼兒的不同情況給予個性化指導。如對創作能力強的幼兒,鼓勵他們進一步刻畫細節、做好色彩的搭配;對創作能力較弱的幼兒,提供一張提前打印出的長頸鹿截屏圖片,和幼兒一起再仔細觀察圖片,分步驟進行創作;對于一些剪刀使用不是很熟練的幼兒,鼓勵他們不一定用剪的方式,而是用手撕的方式,撕出長頸鹿的身體、斑點等。
創作完成后,教師將孩子的作品進行集中展示、分享,鼓勵幼兒找到一幅自己最喜歡的作品,并且說出喜歡的理由,最后教師從孩子們的表達中,提取出關于顏色搭配、構圖、刻畫方法等關鍵點進行梳理、提升,為幼兒下次創作積累更多有益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