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梅
摘 要:歷史是一項社會學科,可以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社會觀念。歷史教育的重點不僅是闡明所有歷史事實,而且還包括分析和評估歷史,幫助學生建立理解生活和社會的標準,并賦予他們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歷史是一種本體論,它意味著一切由人類經驗創造并在過去所建立的事物。承載人類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記憶和思想。歷史教育是對過去的一種意識活動。我們只有通過創新的分析和對歷史的理解,才能不斷理清現實,溫故知新,學到新知識,完成歷史教育的最終目標。新歷史課程改革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提高整體素質的能力,尤其是自主創新的能力。
關鍵詞:歷史;情境教學;創新能力
引言
歷史教育的問題和創新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對于許多學生來說,歷史意味著無聊和背誦。特別是在考試的壓力下,在尚未形成人生前景和價值觀的階段,就容易有一種叛逆的心理和不夠和諧的歷史學習氛圍。另外,有些老師過于依賴他們的教學計劃,他們不會適應學生心理,因此學生在教室里感到無聊,無法提出自己的想法。多媒體的濫用也使教學更加簡單單調。就歷史本身而言,了解歷史可以使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吸取教訓并發展自己的思想。從歷史上看,這些知識對我們來說仍然是寶貴的財富,無論我們自己的發展還是社會的發展,這三者之間的關系是不言而喻的,學生在歷史課上的學習態度和老師的教學方法非常重要,而學生的態度除他本人外還高度依賴老師的教育。如果老師能夠樂于坐在教室里在良好的氛圍下傳授歷史知識,那么學生可以用最深厚的情感和意識來觸摸歷史,從而開放思想,感受歷史的魅力。
一、指導學生獨立制定課程計劃,參加課堂評估并比較課程計劃
教師要求學生事先充分理解教科書的內容以及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根據課程計劃,老師組織學生上課。在上課時,學生應積極思考和探索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各個方面,并記錄下課堂上重要的內容,以便日后評估和比較。在課程結束時,學生進入參加課程評估的階段。教師應在上課之前告知學生本節課的課程目標:1.是否達到教育目標2.教材內容是否得到合理新穎創新的處理3.教室中的語言是否準確,生動,流利,教室黑板上的書寫語言是否標準化,漂亮工整而有條理;4.課堂上師生之間的溝通是否融洽;5.教學方法是否適當,有效。在課堂評估中,學生應將自己的課程計劃與老師的課程計劃進行比較,以找到自己的優缺點。
二、指導學生寫關于歷史的小短文
學生有時會提出一些有關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問題或獨特想法。在這方面,教師應很好地收集學生的信息,并指導學生將信息擴展成小的歷史短文。當然,也可以根據老師的需要確定歷史短文的標題,并可以指派學生完成作業。
三、讓學生扮演角色扮演
所謂的角色扮演是指讓學生扮演歷史人物的特定角色,以獨立探索他們面臨的歷史問題。操作模式通常是:如果學生是歷史上的特定人物,面對面前的情況(問題),你會怎么做?角色扮演的本質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創造力,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表達意見,以達到提高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的目的。
四、組織學生進行辯論比賽
利用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沖突進行辯論比賽,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學習和練習口語技巧的興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豐富想象力,這是一個好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整體素質。老師是討論的指導者,組織者和計劃者。整個討論過程的主要職責是確定討論方向和討論的時間,引導學生收集信息,制定和宣布討論規則以及主持討論。討論由各方獨立完成,并且討論需要歷史和理論的獨特而強大的結合。辯論的雙方沒有對與錯,只要可以在討論中反駁其他人。當然,由于種種原因,例如出現持異議和頑固,爭執等現象出現在討論中,但這不是我們追求的最終目標。最終目標是通過積極準備辯論和辯論過程來充分激發學生,尤其是參與辯論者的創造性思維。
五、通過研究型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研究型學習活動包括在老師的指導下選擇和確定有關學習,生活和社會現象的研究主題。這是涉及參與學習過程以獲取知識,應用知識,體驗知識并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方法,也是提高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是重要的一步。歷史教科書中有很多問題,老師首先要求學生進行歷史調查,參考歷史數據,收集歷史數據,組織相互交流和表達意見。老師需要提供足夠的時間來幫助學生討論和自由發言,集思廣益,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與協作,不斷擴大學生學習知識的渠道,擴大學生發展的空間以及探索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斷培養和完善綜合能力,可以進一步發展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結語
對于許多學生來說,歷史意味著無聊和無趣。特別是在考試的壓力下學生對于歷史的學習興趣更加減弱。另外由于一些老師不能以學生的興趣為主,而是強調課堂知識的注入,忽略了歷史本身必須傳達給我們的生活哲學和價值觀念。人才的明顯標志之一實際上是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的體現。歷史教育具有促進創新的強大能力,相信日后將會提出更多創新的方法和教學方法,并希望將來有更好的老師參與創新教學,歷史教學中的老師能夠利用學生的興趣點來使學習氣氛更加活躍。學生積極參與有關教學方法的討論,使教師和學生能夠共同發展。
教師還應確保學生獨立思考和團隊合作,以滿足其心理需求,并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看到問題的不同方面,并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觀點,以彌補自己的缺點。這不僅解決了問題,而且拓寬了學生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思路,達到了相互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辛獻玉.中國政史地[J].河南大學出版社月刊,2005(12).
[2]姚平.淺析歷史思維能力培養及途經[M].初中歷史教學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