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醫是我國的瑰寶,其中諸多中醫護理技術經受了幾千年的考驗,有著非常廣大的受眾以及良好的療效。而刮痧就屬于中醫護理方法的一種,它是以中醫經絡腧穴理論為指導,通過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應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質,在體表進行反復刮動、摩擦,使皮膚局部出現紅色粟粒狀,或暗紅色出血點等“出痧”變化,從而達到活血透痧的作用。本文就簡單的對刮痧以及相關理論進行科普,為廣大百姓養護提供借鑒意義。
關鍵詞:中醫;護理;科普;刮痧
各位讀者朋友們,大家都知道,中醫藥是中華傳統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群眾基礎。而其中的刮痧是以中醫經絡腧穴理論為指導,通過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應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質,在體表進行反復刮動、摩擦,使皮膚局部出現紅色粟粒狀,或暗紅色出血點等“出痧”變化,從而達到活血透痧的作用。因其簡、便、廉、效的特點,臨床應用廣泛,適合醫療及家庭保健。還可配合針灸、拔罐、刺絡放血等療法使用,加強活血化瘀、驅邪排毒的效果。而本文就對比較常見的刮痧相關知識做簡單介紹[1]:
一、刮痧工具
1、刮痧板:顧名思義,刮痧的專門用板,多為水牛角制成,一般有規模的藥店都有出售,售價20元左右。有朋友用其他光滑的工具如銅錢、瓷勺等代替,這在手頭沒有刮痧板的時候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但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療效,不推薦。
2、刮痧油:刮痧使用的油料,作用有二:一是對皮膚起到潤滑作用,使刮痧變得更加安全有效,二是起活血作用,使出痧更為快捷,療效更為宏大。不可不備。在大城市的大藥店多有賣,如果購買不到,可到網上搜索一下郵購。禁止用其他任何非專門的潤滑劑進行刮痧,譬如紅花油、食用油、清水等,這些替代品充當潤滑劑時不單降低療效,還容易出現副作用。
二、刮痧手法
1、刮痧手法比較自由,怎么用的上勁,怎么舒服怎么來。推薦用虎口持刮痧板,將刮痧板用大拇指根部延伸到手腕處與另外四指夾住,刮痧板與被刮痧皮膚呈45度。
2、頸部、背部、四肢(由肩到手,由胯到腳)一律從上到下刮,不可弄反。
3、身體正面的任脈從上到下刮,不可弄反(注意刮痧任脈的時候神闕穴也即肚臍不用刮,也注意不要讓刮痧油進入肚臍)。
4、正面任脈兩側由內向外刮,即由身前的任脈沿著兩邊肋骨的方向向外刮。
5、刮痧力度以被刮痧者能忍受為度。
三、刮痧的循經取穴
1、首先要刮背部的督脈。督脈為陽氣之海。幾乎一切的疾病都會在督脈上產生病理影響。通過刮痧督脈的來通暢督脈,排除病氣毒素,對于治療疾病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不管什么病癥,督脈不可不刮。
2、不管什么病癥,都要刮背部督脈兩旁的足太陽膀胱經。全身幾乎所有重要器官的俞穴都匯集在足太陽膀胱經: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氣海俞、大腸俞、小腸俞、膀胱俞;無論全身哪個器官發生了問題,其產生的毒素病氣都會被送到膀胱經,幾乎所有疾病都會在膀胱經上表現出來。
3、刮痧疾病的反應點。人體作為全息整體,無論體內哪個地方出了毛病,其必然要在體表的某個部位表現出來,《黃帝內經》“有諸內必形諸于外”,這個形諸于外的地方也就是疾病的反應點,反應點表現為某個部位的疼痛或體表異常隆起的病態包塊、條索物,大家耳熟能詳的阿是穴即屬于反應點。病所的病氣在經常被輸送到反應點,通過對反應點的刮痧排毒,可收良好的治療之功。當然如果皮膚處有破損或者一些易導致皮膚破損的皮膚病的病處最好不要刮痧。
4、根據病癥,刮痧相關臟腑的經絡。一切臟腑的病癥必然會在其臟腑本身的經絡上表現出異常來,因此有病臟腑的經絡是刮痧的必刮之處,譬如肝病必須刮痧肝經,脾病必刮脾經其余以此類推;刮痧時會經常發現并不是整個條經絡都出痧,而只是在此經絡的某幾處穴位出痧,再次刮痧時只要選擇這些要穴進行刮痧即可。
5、選擇與自己患病臟腑密切相關的臟腑經絡刮痧。內臟之間彼此影響,一個臟腑出現了問題,經常會波及到其他的相關臟腑出現問題。譬如古人云:見肝之病,知其傳脾。肝病必然影響到脾臟,所以在治療時要肝脾同治。在刮痧中肝臟患者選擇脾經的大包等要穴,在臨床上往往取得較好的療效。
四、刮痧注意事項
1、刮痧中皮膚下出現青紫黑色的皮下淤血,這就是痧,痧出的越多,療效越好。刮痧中出現的皮下包塊是氣滯,說明此處氣血不通暢,或者相關內臟機能出現了問題,通常為新病的表現。上述二者出的越多,刮痧的收效就越大。
2、在刮痧前后引用一大杯熱水有助于排毒。
3、刮痧中與刮痧后應盡量避風。
4、刮痧板人手一塊,刮痧油每人一瓶,防止可能發生的感染。
5、患者刮痧時間間隔要足夠長,待痧褪凈之后方可繼續(一個星期左右)。多次刮痧后出痧已不多時,刮痧的間隔應該與沒病的人保健一樣。
6、沒病的人可以偶爾(譬如半年)刮痧保健,但禁止經常刮痧。
7、孕婦、骨質與皮膚過于柔嫩的小兒不要刮痧。
8、皮膚破損處或者皮膚病處不許刮痧。
參考文獻
[1]劉祎思.“刮痧”能刮走疾病[N].健康報,2019-12-04(006).
作者簡介:
王曉紅,女,出生年月1973年6月,四川遂寧人,漢族,副主任護師,本科,研究方向:腫瘤安寧療護,中醫腫瘤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