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如 邢婧


摘要:本文通過對某石化公司儲存車間進行危險性分析,辨識其危險有害因素后劃分評價單元,對評價單元使用LEC法進行定量評價,根據評價結果提出安全措施及建議。
關鍵詞:安全預評價;定量評價;對策措施
一、項目概況
建設項目情況介紹:在設計中,該廠區占地面積為4800平方米,長為80米,寬為60米。該廠區設有兩個門,具體車間為生產車間、儲存車間及埋入地下管道運輸部分等,其廠區內配有員工休閑娛樂區域及員工食堂,在西北角設有一間長50米、寬40米的配電間及裝卸運輸包裝區域。
二、危險危害因素辨識與分析
儲存作業危險因素見表1。
三、評價單元的劃分
(一)單元劃分
按貯存、處理危險物品的潛在化學能、毒性和危險物品的數量劃分單元。
對其進行劃分單元:(1)苯儲罐單元:用于苯化學品儲罐存放區;(2)烷苯基儲罐單元:用于儲存烷苯基儲罐存放區。
(二)重大危險源辨識
該廠中有兩種危險化學品,它們分別為苯、烷苯基,由《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9)可知其臨界量為50t、10t。
當單元內存在多種化學品時:
q1/Q2+q2/Q2+qn/Qn≥1
式中:q1、q2……qn——每種危險化學品實際存在量,單位為噸(t);Q1、Q2……Qn——與各危險化學品相對應的臨界量,單位為噸(t)。
25/50+2×10/50=0.9≤1
所以單元內不存在重大危險源。
四、定量評價分析
對儲存區的烷苯基儲罐和苯儲罐進行LEC定量評價。給三種因素的不同等級分別確定不同的分值,再用三個分值L(Likelihood,事故發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員暴露于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發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的乘積D(Danger,危險性)來評價作業條件危險性的大小,進而來判定儲罐區的危險程度。
根據公式風險D=LEC,D值見表5。
(一)在儲存區單元中,苯儲罐危險程度為:
1.事故發生可能性(L):苯儲罐中的苯,苯的沸點為80.1℃,熔點為5.5℃,當其泄漏極易引發火災,屬“可能但不經常”,則L=4。
2.在危險環境內暴露的頻繁程度(E):工作時間內暴露,則E=8。
3.事故可能產生的后果(C):發生燃燒爆炸事故的后果將是嚴重的,可能有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則C=10。
則D=LEC=4×8×10 =320
評價結論:D值320分處于260~400,危險等級屬“危險性極高,要立刻整改”。
(二)在儲存區單元內,烷苯基儲罐危險程度為:
1.事故發生可能性(L):烷苯基屬于微毒物質。當泄漏時會引起工人身體不適或中毒窒息,屬“可能性小,完全意外”,則L=0.9。
2.在危險環境內暴露的頻繁程度(E):工作時間內暴露,則E=4。
3.事故可能產生的后果(C):如果發生中毒窒息時,其后果為 “有人受傷”,則C=8。
則D=LEC=0.9×4×8=28.8
評價結論:D值28.8分處于≤60,儲存單元危險等級屬“稍有危險,可以接受”。
五、建議措施及安全對策措施
(一)在儲罐區應設置如報警裝置之類的檢測系統,防止有毒物質烷苯基與易燃物質苯的泄漏。
(二)應定期對儲罐的外表及壓力表等監測特征數值進行檢查和維修保養。
(三)在工廠內部應制定并嚴格按照車輛管理條例執行,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對設備使用、運輸和管理。
(四)對儲存區定期進行設備、管線的腐蝕檢查工作,及時檢修或更換。
(五)嚴禁設備、管線的超壓工作。
(六)開關、調節閥門時嚴禁猛開開關,造成儲罐損壞。
(七)苯、烷苯基儲罐區儲存場應根據生產需要和其危險特性確定選址和排放結構設施,要配備通信報警裝置和工作人員的防護物品。
(八)烷苯基裝卸應采用密閉式裝卸。
參考文獻:
[1]蔡莊紅,黃庭剛.安全評價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4.
[2]卡耀武,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讀本[M].北京:煤炭出版社,2002.
[3]趙鐵錘.危險化學品安全評價[M].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