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印星
【摘要】由于社會經濟在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因此有著更高要求的生活質量水平,對于高層建筑而言,可以有效節約土地資源,將城市發展方向得以拓展。但是在發展高層建筑的過程中,也會帶來相應的資源浪費以及環境污染問題,人們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脅,不利于建筑行業的發展。因此必須要引進新的理念,采用低碳環保可持續發展理念,結合低碳住宅建筑學,在高層建筑設計中應用低碳住宅建筑學,從而為人們營造出舒適節能環保的住宅環境。
【關鍵詞】低碳住宅;建筑理念;建筑學設計;應用
1、低碳設計的原則
1.1生態原則
在以往的住宅建筑設計工作中,使用的絕大部分材料都屬于不可再生資源的范疇。隨著建筑數量與規模的不斷增加,住宅建筑設計領域所用到的建材數量越來越多,因而很多建筑施工材料面臨枯竭的問題。此外,隨著各類生態資源的大量使用,嚴重影響到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當前在開展低碳設計工作期間,要加強對不可再生資源的保護,并做好可再生資源的研究與應用,提高住宅建筑設計的環保效果。
1.2無公害原則
使用含有污染物質的建筑施工材料,是加劇環境污染問題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開展住宅建筑設計過程中,為提高住宅環境的低碳效果,就要對各類建筑施工材料進行嚴格的挑選。這一期間,要嚴格堅持無公害原則,防止含有污染物質的材料對人體健康產生威脅。需要注意的是,所選擇的建筑施工材料不能含有甲醛等致癌物質。
1.3節約與美觀原則
首先,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問題已經成為了困擾我國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因素。為了降低住宅建筑設計工作的成本、提高建筑施工工作的環保效果,就要節約使用各類建筑施工材料,同時還要創新施工工藝與技術,提高建筑施工材料的利用率,減少各類材料的使用量。其次,低碳設計過程中還要遵循美觀性原則。美觀性設計是住宅空間設計的重要內容之一,設計人員要敢于打破以往的設計方法與模式,積極應用新型低碳設計理念,為居住者提供最佳的視覺體驗和心靈感受。
2、低碳住宅建筑學在設計方面的具體應用策略
2.1規劃建設規模應合理
在80年代至90年代初,由于當時經濟條件受限制,增大了城市拆遷改造的難度,在10萬m2以上的居住區建筑面積很少,很大部分居住區都沒有有效發揮資源與能源的規模效應。在配置供電、供氣、排水時,就算是單獨的單棟建筑,也要將基本的配電房、配線房、水泵房、設置好,一整套設施,每一樣設施都不能少,在運行這些設施時,都要消耗一定的人力,增大地塊的規模。對于規模大的居住區而言,可以創建出優質的生態環境,比如多棟住宅可以共享一個地方,比如共享同一個健身活動區、休閑場所、社會服務網點等,通常一條區間道路可被兩排住宅所共用,對于消防登高場地,也應該共用,有利于規模開發,提高施工單位的規模施工效益,更好地投入機械設備以及周轉材料,展開規模化施工,將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將機械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對于電力的消耗,減少其能源消耗。
2.2采取低碳環保住宅建筑設計材質
低碳環保型的材質,實際上就是指無放射性、無毒害以及無污染且不會對于人類身體健康產生危險的材質。低碳環保的材質于建筑物施工工作當中的運用,使得傳統材料生產的觀念得到改變。原始建筑設計通常是以破壞生態以及犧牲環境等方式為主,而這類發展措施對于生態條件造成嚴重破壞,而且原始材料的運用對于人體的健康將會產生一定作用。現階段所運用低碳環保的綠色材質不但具有環保成效,并且對于人類身體健康不會造成影響。初始階段一般將低碳環保的綠色材料稱作“生態環保材料”,而低碳環保的綠色建筑材料為新能源中一種,具有低碳功效功能,開發出來的前提條件是尊重自然環境,材料和生態間存有一種互相依賴性以及協調性。在建筑物住宅建筑設計這個部分,最為關鍵的一個流程就是選取恰當的住宅建筑材料。第一方面,所選取建筑設計材料一定要依據建筑設計需要,而且需要與材料和技術低碳成效充分結合,需要合理科學的選取對于人身健康和環境影響比較小的技術和材料。第二方面,得到相應設計方案之后,對于住宅進行設計進程當中,應盡量預防住宅建筑材料的多余消耗,重視低碳成效,確保住宅建筑設計是綠色生態以及環保低碳的,促進可持續的發展。
2.3實現住宅小區全方位綠化
通過綠化程度能直接體現出整個住宅小區的建設背景,隨著當前綠色低碳環保理念的推行,通過展示一個小區的綠化能直接證明小區的建設成效。基于以上,在當前綠色低碳背景下,對住宅小區建筑設計規劃過程中,應給予綠化建設一定的重視,結合區域實際及住宅小區背景,合理選擇綠植進行綠化,通過利用植物本身具有的凈化功能實現對整個住宅小區環境的凈化,為小區居民構造健康的自然生態圈,調節小區的自然環境。
2.4因地制宜,實現低碳環保
構建低碳環保型住宅區,結合自然設計、結合建筑基地的太陽輻射、光、陰影、風、植物等自然條件,與自然良好合作,充分利用自然,在建筑中融入自然,促進自然協調發展,展開規劃設計,促進自然和諧,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保持建筑與環境的協調與平衡,加強城市住宅區的綠化建設。不能像以往那樣,既抹掉了自然的情趣,又給施工帶來了極大的不便,設計的住宅區缺乏特色,因此在規劃住宅區時,需要將自然地形與現狀條件充分利用進去,利用坡地、洼地,作為水化用地,達到節約用地的目的,保護原有數目,將人體舒適感得以滿足,通過建筑體型和空間組合、建筑朝向定位的選擇來滿足,將低碳建筑材料和低碳技術充分利用起來,從而很好地控制陽光輻射,對于炎熱地區,保證遮陽、通風、隔熱,從而提高建筑空間的舒適度。因地制宜,利用水資源,可以有效調節空氣溫度,將理想的環境創造出來,利用建筑頂暗頂蓄存雨水,將建筑室外環境的滲透能力提高,從而更好地順應水循環的過程,達到防洪的作用。
2.5外墻
外墻是整個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之一,外墻的質量水平決定了整個建筑的保溫效果。綠色建造為外墻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采用新技術來進行外墻施工是保溫工程的工作重點之一。傳統的外墻采用實心黏土磚,保溫效果差,還不環保。科學的引入玻璃幕墻,不僅能夠達到工程建設的標準,增強保溫性能,還能有效改進傳統工程中的被動綠色問題,減少資源的浪費。復合墻體法是目前采用最為普遍的一種新型設計方法,這種設計方法相對于傳統的外墻施工,保溫效果更好。采用的工程材料主要為膨脹珍珠巖、巖棉等綠色保溫材料,不僅提高了整個外墻的保溫的效果,還更加低碳環保。
結論:
伴隨著環保力度逐漸深化,建設生態低碳型的建筑物是大勢所趨。對于現階段中國建筑物住宅建筑設計狀況,住宅低碳設計方面依舊存在大量的缺點,特別是缺少低碳型建筑施工材質,這將會對于中國建筑領域發展進步產生非常大的不利作用。所以,建筑領域的相關從業人員應當對于現階段建筑住宅建筑設計項目中所存有的不足與問題進行相應研究和總結,并且給出相應的處理方案,避免產生與可持續發展相違背的住宅建筑設計,促使中國建筑領域住宅低碳設計項目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可倚.淺析建筑低碳技術在現代住宅建筑設計中的應用[J].建材發展導向,2019,9(10):77-78.
[2]肖祥.基于環保低碳技術在建筑施工中應用的探析[J].引文版:工程技術,2019,25(21):297-298.
[3]許立,孟梅林.綠色設計理念在住宅建筑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包裝世界,2018(2):74-75.
[4]李華忠.建筑低碳技術在住宅建筑設計中的應用[J].建材與裝飾,2018(10):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