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怡沁
摘 要:新時期背大數據條件下,財務會計及教育面臨諸多挑戰,傳統的“報告型”財會正面臨被淘汰的境遇,新型財會伴隨數據時代應運而生,財會在一個企業中處于核心地位,掌握財政大權,關乎企業興衰,如何促進財務管理人才的培養與素質提升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本文從財會自身,學校教育,企業管理三個方面入手,探究財會專業技能提升、財會教育轉變以及財會職業可持續發展,得出如下建議,僅供參考。
關鍵詞:財會職業;新型財會;職業轉變;挑戰
引 言
在如今經濟發展迅速的前提下,在國家鼓勵青年就業創業的背景下,中小企業如雨后春筍般遍布各地,這自然加大了對財務管理人才的需求,但是在增加需求的同時,電子商務的出現對傳統財會產生嚴重沖擊,導致傳統財務人員體在工作中力不從心,不僅如此,新時代新背景下的財會教育似乎并沒有跟上腳步,理論與現實不對接等問題逐漸凸顯,信息化時代使財會職業及教育面臨巨大挑戰。
一、新時期信息化背景下財會職業及教育的現狀
(一)新時期信息化對財會職業的影響
新時期信息化對財會職業產生的影響,其一,舊型財會境遇窘迫。財會職業分類復雜涉及許多經濟領域,大方向分為兩類,即財務與會計,前者在企事業中主要負責數據的準確率,核算的正確率,后者主要負責對經濟數據的分析、整理以及長遠的投資與規劃,隨著時代的發展,新型財會工作發展更為復雜,要求層次更高,有更為現代化,數據化的趨勢,相對于傳統財會,不論是工作環境還是工作工具都產生了變化,這讓傳統財會從業者措手不及,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對應的心理狀態轉變與技術升級,最終淘汰于前浪當中。其二,財會人才良莠不齊,標準不統一。這個時代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快”,新型財會人才還沒有遍布社會的每一個企業,傳統財會從業者也沒有完全消失于財會領域,可以說,此時正值財會職業人才青黃不接的階段,新型財會人才少,傳統財會利用率低,導致整個財會職業標準不統一,發展速度緩慢。
(二)新時期信息化對財會教育的影響
信息化時代下對財會教育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其一,人才輸送不及時。中職與高校是財會專業人才輸送的主要途徑,學生經過在校學習掌握財會專業技能從而為社會的企事業單位提供勞動,這時企業與人才是互惠互利的勞動關系,但是由于信息化發展迅速,學校教育體系更新緩慢,流程繁瑣,導致新型財會人才培養速度跟不上市場需求,對社會財會人才的輸送不夠及時,一定程度上影響企事業單位的發展。其二,就業率低。學校教育舊體系運轉時間長,根深蒂固,對時代潮流,數據信息化敏感度不高,意識轉變延遲,導致學校與社會需要銜接不到位,對接不緊密,從財會教科書內容到課堂教學模式存在與社會脫節的現象,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知識的實用性,畢業學生不能學以致用,造成人才市場與人才雙方不對等的現象,就業率低,學生不能實現自身職業價值。
二、如何應對信息化對財會職業與教育的挑戰
(一)財會從業人員自我技能提升
要順利應對全球化信息潮流下造成的財會職業挑戰,首當其沖的是財會從業人員的自身意識轉變與提升,只有掌握主動性才能在時代快速變革的背景下占有一席之地,財會從業人員加強自身素養,提升自我意識應從如下三個方面著手。其一,加強自學。財會人才需及時關注這個時代最先進的專業職業技能進展,對自身的職業技能不斷完善,使自身專業水平不斷升級,培養自學意識,構建自學體系,如,在空余時間增加對經濟類雜志的瀏覽如《財務與會計》,有意識的關注可從媒體軟件獲取的財會類新聞、公眾號以及財會經濟類文章,積極參與財會類資格,等級考試,閱讀相關專業書籍等[1]。其二,注重交流。單打獨斗不如團隊合作,在提升自我技能的道路上需加強與同業人員的交流,取長補短,方能事半功倍,如在遇到困惑的問題時,可求助解決,這種情況下,財會職業者可加入財會交流群,提出問題,解答問題,共同進步,也可借助網絡多媒體如貼吧,微博等解答自己的疑惑。其三,重視實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不論理論梳理如何精辟,但最終都要以實踐為目的與目標,所以財會從業者要積極投入到社會的大考場中歷練,增加自己的實踐總結,如要珍惜去大公司實習的機會,切記眼高手低,從實踐中獲得對財會職業新的認知與感悟。
(二)學校更新財會教育課程
在新時期信息化背景下財會教育也同樣受到沖擊,專業理論沒有及時得到更新,理論與實際脫節等問題逐漸突出,這種情況應從以下兩方面進行改革。其一,更新教學設計與標準。新型財會的培養應具備最新的教材,上課過程中要創新教學設計,提升教學標準,教師應利用與時代緊密結合的案例進行講授,如,統一核算制度建立的意義,新型報表的優點等,同時也可運用信息化的工具進行輔助,如計算機在財會中的應用,一些專業財會軟件的操作等,不僅如此還需加強實踐課程設置,讓學生熟知最新的財會職業技能與方法。其二,將理論聯系實際。高校應尋求與本地中小企業的合作,實現財會課程的實操性,在一個階段的學習結束之后,可讓學生到指定公司進行實踐學習,教師全程跟講,在學生遇到棘手問題時予以解惑與幫助,鞏固課堂知識,加強實際運作能力,防止理論實踐脫節,回到學校后,讓學生做好總結,形成案例,強化技能。
(三)企業健全財會管理模式
企業應有一定的社會擔當與責任感,不能在新浪潮下對傳統的財會從業人員進行打壓甚至拋棄,面對信息化沖擊,針對財會職位公司要改變管理模式,同時公司有義務對員工進行定期職業培訓,提升老員工技能水平,從而實現員工的長期發展,穩定就業。其一,加強老員工的職業培訓。企業要定期組織對財會職業人員的技能培訓,由于財會人員是一個公司的核心,要跟緊時代腳步,才能助力公司發展,定期培訓可加強財會人員的職業技能,培養財會的專業素養,體現企業的人文關懷。其二,提升新員工的準入門檻。企業在招聘新員工時應關注財會應聘人員的專業知識是否過關,應設置二次甚至三次面試,在通過專業技能考試之后方能錄取,要關注應聘者的整體素養,從多方面進行測評,首先是上崗必配的財會職業技能證書,其次要考察應聘者是否具備最新的職業技能,技能標準要符合企業實際需要,要符合時代要求,最后,要設置限時的實習期,在實習期間關注從業者的思想動態,技能水平,做事效率,在通過實習期后方可正式錄用。一個企業對財會職位的招聘要保持嚴格的態度,專業的訴求,才是對企業本身與從業者雙方負責的行為。其三,定期組織培考核。企業要定期組織對財會職位人員的考核,防止出現財會人員技能落后拖企業后腿的情況,由于財會崗位的特殊性,企業必須要警惕其出現標準滯后的問題,一個企業,對財會人員的要求應不斷提高,精益求精,社會信息化的快速發展應推動財會從業者技能的進步,而不是閉眼不見,蒙混過關,通過定期考核,可讓企業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保持企業血液的活力,保證企業發動機的動力。
結 論
綜上所述,數據信息浪潮下的財會職業與教育受到了一定的沖擊與挑戰,根據時代新標準,要做出職業與教育相應的新改變,應綜合從業者自身、學校、企業三方面來考慮做出調整,積極應對,微笑面對,讓三方都處于共贏的狀態,將挑戰變為機遇。
參考文獻
[1] 吳濤.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會計之友,2010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