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自2016年9月13日發布后,就一直引起各界關注和研究。隨后,在中國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指導下,各學科制定了學科核心素養。其中高中語文核心素養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1]筆者認為,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為中職語文教學開設了新的指導方向和參考標準。如何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培養和提高中職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筆者將從教學目標設立、教法學法轉變、教學內容創新等方面來淺要分析。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內容
一、中職生提升語文核心素養的必要性
1、時代發展對技術人才提出了高標準、高要求。《中國制造2025》明確向中國人才提出了高技能、高素質的要求,技能人才不僅要做到“術業有專攻”,還要在語文學習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基于該要求,為了提高湖南省中職學生整體文化素質水平,2019年5月6日,湖南省第二屆中職學校校長論壇定于6月下旬組織全省中職生開展文化素質普測。這都說明社會對中職生的要求不僅限于良好的職業技能,而更多的看重綜合技能。
2、語文為王的時代已然開啟。語文素有“百科之母”的稱號,沒有良好的語文基礎,對其他科目概念的理解都將大打折扣,例如:在目前高考改革下,語文好,閱讀能力強的孩子,能夠很快地理清題目中的邏輯關系,運用相應的方法解決問題;而閱讀能力差的學生往往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現代社會對人才要求來看,人們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還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其實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語文核心素養。學好語文不僅增強學生溝通交際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高尚的審美興趣,了解文化多樣性,為學生的發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二、中職語文教學特點
1、職校學生語文基礎薄弱。大多數中職學生從初中畢業就直接進入職業院校。入學前,語文學習的內容與普通高中的學生相同,但卻存在語文基礎薄弱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對語文興趣不高、不愛閱讀或閱讀內容單一、語文基礎差、語言表達能力弱、寫作能力需提升等,而這些能力對形成語文核心素養至關重要。同時我們可以看到,正是因為中職學生語文基礎薄弱,語文核心素養提升空間是很大的,科學設置教學目標、優化教學方法等措施可取得明顯效果。
2、中職語文與普高語文教學側重點不一樣。高中語文教學是核心課程,注重各方面的全面培養,而中職語文編寫思想是淡化“學科本位”,彰顯職教特色。[2]因此中職語文教學除了培養學生基本的語文常識,更側重的是對職業素養及終身發展的培養。基于此,中職院校要想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要以就業為導向,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將基礎文化知識與核心素養相融合,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三、提升方法及策略
針對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的特點,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重新設定教學目標。新課程改革后,教師主要以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等三維目標為基礎設定教學目標。但在核心素養教學改革中,教學目標的設定就需要教師轉變思維,究竟是在三維目標基礎上進一步體現語文核心素養目標,還是依據語文核心素養目標直接設定教學目標?我個人覺得以上兩種方式均可以。語文核心素養目標是要求學生在整個語文學習完成后形成的素養和能力,這種能力不是通過一篇議論文、一篇散文、一首詩歌就可以形成,而是長期積累而習得的素質和能力。基于此,語文學科教學目標設定應以知識點和學生學情為基礎,尋找合適的切入點與學科核心素養目標銜接,不同的體裁,所側重的核心素養應有不同。
2、轉變教法學法。長期以來,師生多采用灌輸式教育學習。但在當前的教學過程和學習環境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采取啟發式、討論式、任務驅動式等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要注意的是,無論采用何種教學方法,教師都要提出高質量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這個問題的提出不僅要直指教學重點、學生難點,還應該指向語文核心素養。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向主動探索,引導學生以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課堂中,教師應多開展語文實踐活動,精心設計、組織和指導活動,要求學生通過閱讀與欣賞、表達和交流等方式,逐步提高對語文的興趣,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3、創新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教育部重新設定了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其中課程結構分為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三類課程。從任務群來看,不管是必修還是選修,閱讀是最重要的。
雖然中職院校學生與普通高中學生所用課本不同,但對語文核心素養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應增加閱讀量,創新課堂教學結構和內容。比如:除了正常授課,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加入新的環節——美文欣賞,每節課可留出固定時間來要學生朗讀、鑒賞、討論、表達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及喜好。最后,筆者認為,中職院校應該開設閱讀課,延長學生閱讀時間,擴大閱讀范圍,為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也無形中讓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
4、巧用教學媒介。當前師生處在一個信息化資源豐富的教學環境中,網絡、手機、各類APP、各類教學軟件都在不斷改變著今日的教學模式。因此,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也需要整合和利用各種教學媒體資源。在日常教學中,除了傳統的PPT,可融合學習通、希沃等APP,可帶入慕課、微課等教學資源,可融入影視播放等形式來豐富課堂教學,增強學生課堂參與率。
綜上所述,語文為王,閱讀為王的時代已經來臨,重視語文學習,重視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提升迫在眉睫。在培養過程中,應以語文核心素養為根基,設定合適的教學目標,以閱讀內容為重點,創新教學內容,以自主、合作學習為常態,推動學生思維發展,以多媒介融合為推手,幫助學生提升語文能力。同時,筆者認為,在培養語文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應共同進步,共同學習,有遠見和豐富底蘊的教師才能培養出“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學生。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
[2] 倪文錦 于黔勛.語文(基礎模塊)上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I.
[3] 核心素養研究課題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J].中國教育學刊,2016(10):1-3.
作者簡介:張婷婷(1986-),女,漢族,湖南湘潭,湖南省經濟貿易高級技工學校,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講師,主要從事語文、學生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