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宏
摘 要:我國的物流有著悠久的歷史,隨著改革開放40多年的不斷深入,在科技、互聯網、交通、市場流通和智能化綜合技術的提高,物流成本的降低,促使物流市場突飛猛進,為中國的發展插上一雙翅膀,創造了新型的巨大的就業市場,物流人才需求量。為物流專業教育和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問題,為中職學校物流專業教育發展提供了給予。本文將從物流的產生動因、現代物流現狀、物流專業教育和人才培養四個方面展開論述。
關鍵詞:新時期;中職學校;物流教育;物流人才;培養研究
隨著中國物流技術和產業的迅速騰飛,物流人才需求猛增,物流行業如雨后春筍,為中職現代物流專業發展帶來了機遇,同時也為現代化的新型物業人才培養創造了條件。
一、中職物流專業教育發展現狀與物流人才培養現狀分析
當前,中國的現代物流已經領先世界,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期,但是,物流的快捷、安全和專業化跟不上物流業的發展,成為我國現代物業發展的瓶頸,物流教育與人才培養的加強勢在必行。
(一)中職物流專業教育發展現狀。中等職業學校物流專業教育是一個涉及管理、交通運輸、電子商務、進出口貿易、金融、配送、倉儲、廣告、宣傳、包裝、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專業。我國物流市場行業變化大,隨市場走低而淘汰,隨市場走強而出現新的生機。物流信息化技術和智能化技術的提升,對物流專業教育和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等職業教育對于物流行業發展研究意識跟不上物流市場的發展,中職物流專業建設沒有前瞻意識,存在傳統落后的現狀問題。專業的建設層次不高,專業建設不切合實際,偏大望高,沒有準確分析物流市場的走向和物流人才需求,造成專業設置不夠合理,一些學校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不夠。這是導致中職學校辦學吃緊,力量支撐力不足的原因。比如:現代物流管理均為智能化和信息技術化已經超越傳統,這些新技術的發展是市場發展和科技領域的突變,同時這些新技術的發展和物流市場對新技術的運用和需求,給中職學校專業建設帶來了壓力。這些新技術新專業的建設,缺乏新的師資和新的設備等。中職學校因政策支持和財力支持不夠,新型師資短缺都是現實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所以,中職的物流專業建設需要國家和社會各方面支持和協作,搭建校企合作,實施專業建設與物流市場平臺接軌、同步。
(二)中職物流人才培養現狀分析。在我國除智能物流、儲存、運輸、配送、貨運代理等領域的物流人才緊缺外,相關的系統化管理人才、懂得進出口貿易業務的專業操作人才、電子商務物流人才、港口貿易物流人才,電子金融、掌握商品配送和資金周轉以及成本核算等相關知識和操作方法的國際性物流高級人才缺口多大100萬以上,已經成為行業的香餑餑。
中職物流人才培養與現實物流市場需要差異巨大,中職物流人才供不應求,尤其是智能化物流各小專業出現斷檔,跟不上科學技術的發展,人才培養斷檔和稀缺。由于教學思想、教學師資、教學條件、教學硬件設備設施,教學意識等方面滯后,學校教育關注物流前沿技術的發展不及時,往往是物流新技術興起,中職學校人才培養緩慢或者斷檔,創新和更新意識是中職學校的發展思想,否則,教學方法得不到提升,教學設備投資力度不足,預估不足,培養的物流人才與現實物流市場需要脫節,出現兩個極端。
這兩個極端是社會條件和市場條件決定的。一是中職學校培養的人才沒有針對性,缺乏及時性,超前預判意識不夠。中職培養的物流專業人才不能適應新形勢,學生所學專業和知識技能過時,培養的人才不能滿足物流市場現行職業技能的需要,為物流行業用人、選人帶來壓力;二是新興產業和新型技術融入物流,技術融入快,市場反應迅速,讓中職學校措手不及。由于新興物流技術的融入,師資、教材、管理、教育和新興教學設備設施跟不上發展。學生和家長對新興物流專業技術認識不到位,學校招生困難,影響人才培養和專業教育。這是一個社會性問題,需要從國家、企業、市場和學校等多個層面來協調解決這個問題。
二、中職現代物流專業教育和人才培養方向與途徑
由于我國中職物流教育比較滯后,導致物流企業及其物流相關企業人才培養跟不上形勢,智能化和信息技術化等現代物流綜合性人才、流通企業改造傳統物流與加強物流管理、交通運輸、港口貿易、電子商務、第三方物流企業的運作技術操作等現代物流人才空虛。
(一)中職現代物流專業教育與人才培養方向和途徑
中職現代物流專業教育與人才培養方向。中職物流專業教育和人才培養方向必須緊緊圍繞以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為核心,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為導向,以培養社會主義實用性物流專業人才為教育方向。
沒有超前意識的教育探索,就不可能有準確的物流專業教育方向,只有教育系統行政部門和學校高度重視,并緊跟物流市場,把握物流市場的發展動向和分流體系,以及新時期消費者和生產商扥各個方面的供需結合,預估和評價專業教育方向,方可有的放矢,正確的把握物流專業教育和人才培養的目標和方向。只有我們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心中有數,市場需要什么人才?學校才會有什么樣的專業教育,才能有針對性的開設專業課程,物流專業教育與人才培養的目標才可能實現。當今的物流新聞業、物流廣告業、物流商貿外語、物流電子商務、物流智能化管理、物流快遞運輸、物流快遞投遞、倉儲與配送管理、大數據物流管理、物流市場營銷、國際物流軟件操作、電商平臺物流管理等新興人才需求在不同領域異軍突起,成為學校物流專業建設的方向和目標。
(二)中職現代物流專業教育與人才培養途徑
1.中職學校建立專業教育研究中心或者辦公室。作為一所中職學校必須要有前瞻意識和探索能力,這是辦學的基礎和保障。阿經理專業教育研究機構有專門的班子和人員對學校的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尋找途徑。機構的主要任務就是對內進行資源收集、整理和規劃,對外進行市場調研,收集市場供需信息,了解物流的未來發展趨勢和人才需求狀況,對于物流行業的相關產業和行業進行研究和評估,研究其對學校的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是否有用,是否有發展前景,是否對學校辦學有利,是否對社會主義市場物流發展有利等等,為學校的物流專業教育與人才培養積累理論上的依據和實踐上的成果,確保學校的物流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跟得上時代,跟得上物流的新發展。
2.以“校企合作”模式構建物流專業教育與人才培養模式。所謂“校企合作”模式,就是學校與物流企業開展供需合作辦學,把企業引進學校,把企業的先進人才、先進的科學技術、管理經驗等引進學校。再就是企業把學校和學生引進企業考察、參觀、培訓,開展“訂單班”辦學。這種辦學方式是一種雙向需求,目標同一的辦學方式。其主要方式就是“走出去,引進來”,學校應組織人員定期外出考察物流市場、物流行業前沿科技、物流行業最新技術和未來發展方向等,根據學校實際選擇性的開展校企合作,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訂單培養”。把企業有經驗的老工匠和老師傅,以及有經驗的管理者請進學校當老師,聘請他們定期到學校上課,還可以通過贊助獎學金,幫助訂單班學生完成學業和獎勵先進。針對該企業的需求制定招生計劃,培養定向人。再就是把訂單培養的學生送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鍛煉,參觀考察和培訓等,既滿足了企業的需要,也滿足了學校學生就業的需要,同時也解決了物流市場人才緊缺的瓶頸。
3.以“現代學徒制”為教育手段,進行物流人才培養。現代學徒制是一種新型的職業教育形式和“點對點”的人才培養模式。其主要實現過程是以“校企合作”為前提,以“拜師學習”或者說“師傅帶徒弟”為主要內容,以課程設計為載體,以雙師團隊建設為手段,在政府的指導下,為合作企業培養實用型專門人才,同時也為學校專業教育發展方向找到了依據。作為學校一般是以學校主體的“學徒制”辦學,承擔主要責任,主動聯系企業、學生、政府和相關的行業協會組織共同參與完成專業教育與人才培養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