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藝然
摘 要:用網絡直播方式進行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該模式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尚未接觸,學生在上網課過程中是否進行與學習無關的上網行為值得研究。本文通過問卷調查了初中生在網課過程中的上網行為。影響初中學生上網課的因素主要有:年齡、家長監督、父母學歷、家庭結構、學習成績、學習壓力、自覺性、家庭經濟、地域。本文并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來開展分析。
關鍵詞:Logistic回歸模型;中學生;直播教學;上網
引 言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機已成為生活中的重要用品。同時由于移動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加上5G技術應用,手機已成為人們連接互聯網的重要工具。根據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到2019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數量為8.54億,互聯網普及率高達61.2%;手機網民規模達到8.47億。青少年的健康發展關系到國家未來。青少年使用手機上網,如果沉迷于游戲中,不僅會荒廢學業也透支身體,這一問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網絡直播方式進行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使用手機上網學習成為初中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目前關于手機上網課的研究還比較少,本文就網絡直播方式進行教學的情境下對學生采用手機上網課進行研究,并對初中學生上網行為提供合理建議。
一、對象與方法
1.1對象。本研究以A中學初中年級學生為調查對象。調查對象上課采用騰訊課堂為學習平臺。采用騰訊提供問卷調查系統進行問卷調查數據采集。本次參與者共有400人,收回有效問卷389份,回收率達到97.25%滿足統計條件。統計人員中男生人數為231名,女生人數為158名;年齡分布在11-14歲之間,平均13.2歲。
1.2數據采集。采用騰訊公司提供問卷調查系統進行數據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學生基本信息、學生上網情況、網癮行為分析等。本次調查采用騰訊調查平臺進行在線問卷填寫,根據相關文獻提供的網絡成癮自測表進行調查。
1.3統計分析方法。采用SPSS16.0.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統計數據均采用檢驗,對網絡直播方式進行教學中學生上網行為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分析,按照進行檢驗。
二、基于Logistic回歸模型的中學生上網研究結果
2.1上網課玩游戲行為。從測試對象中可知,在每天網絡上課的8個小時之中,玩游戲超過6個小時及以上的用戶占有10.56%,其中男生所占比例達到89.23%,女生只有10.77%;玩游戲在2-6小時用戶占有34.56%,其男生所占比例為78.45%,女生所占比例為21.55%;玩游戲在半個小時到2個小時的用戶所占比例為45.34%,其中男生所占比例為56.89%,女生所占比例為43.11%。玩游戲低于半個小時的用戶所占比例為14.46%,其中男生所占比例45.67%,女生所占比例為54.33%。
2.2 學生上網行為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本研究以中學生上網行為作為因變量(1表示網課期間進行除學習以外的上網行為,例如玩游戲,0表示網課期間不進行除學習以外的上網行為),以年齡(<12歲,12-13歲,>14歲),家長是否監督,父母學歷(0=初中及以下文化,1=高中、中專文化,2=大專文化,3=本科文化,4=碩士文化,5=博士文化),家庭結構(0=單親,1=雙親,3=大家庭,4=隔代家庭,5=重組家庭),學習成績(0=差,1=中等,2=優秀),自覺性(評分為從0到10分),學習壓力(0=無壓力,1=有壓力),家庭經濟(0=貧窮,1=小康),地域(0=農村,1=城市)為自變量。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模型如下:
其中為回歸系數,為優勢,事件“網課期間進行除學習以外的上網行為”是否發生的概率之比使用SPSS軟件進行分析,Omnibus檢驗結果,P=0.0001,說明檢驗結果滿足統計要求。統計結果見表1所示。
表1:學生上網行為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n=389)
自變量與常量 B值 標準誤差 P值
年齡 0.032 0.001 <0.01
家長監督 -0.893 0.003 <0.01
父母學歷 -0.023 0.034 <0.01
家庭結構 -0.034 0.012 <0.01
學習成績 -0.125 0.008 <0.01
學習壓力 -0.021 0.012 <0.01
自覺性 -0.033 0.031 <0.01
家庭經濟 0.239 0.004 <0.01
地域 0.019 0.011 <0.01
從表1中可知年齡、家長監督、父母學歷、家庭結構、學習成績、學習壓力、自覺性、家庭經濟、地域都會對學生上網行為造成顯著影響。年齡段分析,由于初中年級學生處于叛逆期,使用網絡教學方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使用網絡會接觸更多的課本知識以外知識,加上學生自控力不夠,很容易造成學生網課中進行與學習無關的上網行為;家長監督可有效預防學生網課中進行與學習無關的上網行為,家長監督可以提高學生網課教學質量;父母學歷高掌握的知識更多,采用網絡教學方式,對于中學生來說,如果家長不懂上網,可能造成學生有問題很難解決,父母學歷越高越容易促進中學生學習;家庭結構多樣化能幫助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降低網課中進行與學習無關的上網行為的概率;學習成績方面,采用網絡教學模式,與傳統面對面教學有差異,成績好的學生基礎知識牢固更容易跟上進度,從而降低網課中進行除學習以外的上網行為的概率;學習壓力方面,初三學生不僅面臨升學壓力,采用直播形式部分學生很難適應也會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網課中進行與學習無關的上網行為隨之減少;自覺性方面,網絡直播方式進行教學上網除了家長監督,還應需要學生自我管理來降低網課中進行與學習無關的上網行為的概率;家庭經濟影響,家庭條件差的學生,上網有很多不便,與學習無關的上網行為也較少;地域方面主要受到網絡影響,有部分地區網絡質量比較差,影響了學生上網情況。
三、結語
本文通過問卷調查法,通過Logistic回歸模型,結合SPSS軟件進行分析,得到了影響學生網課期間進行與學習無關的上網行為的概率的因素。結果表明,網絡直播方式進行教學中,年齡、家長監督、父母學歷、家庭結構、學習成績、學習壓力、自覺性、家庭經濟、地域都會對學生上網情況有顯著影響。中學采用網絡教學的方式,但是中學生在上課過程中參與其他與學習無關的上網行為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質量。對于初中年級學生,由于正處于青春期,比較叛逆,如何有效解決學生在上網課中進行除學習以外的上網行為,是當前面臨的問題。因此,建議學校應聯合學生家長,共同探討詳細的網絡直播方式進行教學的安排及監督方案,這樣才能使網絡直播方式進行教學有效和高效。此外,網課平臺公司也應設計更智能的管理系統輔助監督學生進行網課學習。總之,在學校、家庭和網課公司的協同合作下完成初中學生的各項學習任務。
參考文獻
[1] 李玥."互聯網+"背景下中學生消費的特點及引導[J].教學與管理,2019(12):77-79.
[2] 楊浩,韋怡彤,石映輝等.中學生信息素養水平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基于學生個體的視角[J].中國電化教育,2018(08):99-104.
[3] 藍建軍,閻建平,倪獻欽.龍巖市中學生上網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衛生,2004(03):34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