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草霞
摘 要:2018年下半年以來,湖北省各地政府針對目前生豬的市場情況和人民的生活需求,從生豬生產多個方面出臺了相關的扶持政策,更是通過“真金白銀”給區域內的生豬企業和養殖戶以財政補貼,引起很大反響。本文主要是就看到的兩篇關于“湖北省財政補貼生豬產業”的新聞引發了感想,對政府的這種經濟行為進行分析。
關鍵詞:湖北省政府;扶持政策;生豬產業;財政補貼;經濟行為
一、湖北省各地政府扶持生豬企業的原因
1.生豬產業的重要性
養豬在中國已經有七千多年的歷史,豬肉自古就是中國人肉類產品的主要來源。湖北是農業大省,也是全國聞名的畜牧業大省,養豬業在全省畜牧業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湖北省畜牧業中的優勢產業。養豬業在農業結構調整、擴大農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帶動關聯產業發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以說,生豬養殖產業關系到湖北全省的經濟發展狀況和民生問題,因此不容忽視。
2.生豬產業陷入困境
自2018年8月份開始,非洲豬瘟疫情傳入中國,給湖北省內的養豬業造成災難性的傷害,給養豬業帶來深刻的變化。生豬供應趨緊造成豬肉價格持續上漲,非洲豬瘟疫情的恐慌和豬肉價格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豬肉的消費;前期由于對生物安全重視程度不夠,養豬場防控疫情能力不強,造成非瘟疫情蔓延迅速;養豬散戶受疫情和環保的壓力,認為養豬風險非常高,加速退出生豬養殖。
3.以公共支出彌補市場失靈
湖北是我國生豬主產區之一,鑒于非洲豬瘟的嚴峻形勢,“不敢養,不想養,沒錢養”一度成為困擾眾多生豬養殖企業的主要問題。這說明市場機制無法解決某些經濟的外部性問題,會導致資源難以實現合理流動,若繼續由市場聽之任之,養豬產業勢必會陷入絕境,湖北省的畜牧業將會失去一大支柱,進而危及全省經濟發展。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有義務履行其經濟職能,利用公共財政支出來彌補市場失靈,維護市場秩序,增強生豬養殖企業活力,實現經濟穩定的目標。
二、湖北省多地政府財政補貼生豬企業的必要性
保民生是當前政府的重要工作目標,在我國生豬主產區之一的湖北地區,生豬養殖更是與民生問題密切相關,不僅關系著百姓的餐桌,也關系著生豬養殖戶的經濟收入。在一些落后的農村地區,生豬養殖是促進該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途徑之一,若是生豬產業一蹶不振,那整個地區的經濟在短時間內便會面臨衰退,人民收入減少,生活質量下降,違背了政府保民生的工作目標。
面對豬瘟這樣的“天災”,市場信息的不完全,使養殖戶陸續“聞風而動”,關閉養殖場以避免更大的損失,進而導致市場缺豬,豬價暴漲。企業畢竟是以營利為目的,以風險為考慮重點,政策的扶持只能給他們有限的信心,不足以改變其對市場的悲觀態度,在這種情況下,政府通過財政補貼,以政府財政為企業承擔一多半風險,解決后顧之憂,才會使企業激發生豬養殖的熱情,真正做到心里的大石頭落地,敢養想養。
三、湖北省各地政府財政補貼生豬企業的效果
1.激發生豬養殖戶復養復產的熱情和信心,促進了生豬的保供穩產。
政策的保障和補貼的力度給了養殖戶極大的信心和熱情,從而給生豬市場穩產保供打下堅實基礎,湖北省農業農村廳有關統計監測顯示,10月份該省生豬存欄環比止降回升,存欄1595.2萬頭,環比增加4.12%;進入11月份,仍然延續良好勢頭,規模養殖場和中小散戶擴產、復養的意愿和信心仍在逐步增強。真金白銀的政策激勵,加上生豬市場價格持續走高,各養殖企業普遍看好生豬生產形勢,生產信心逐步恢復,都預示著生豬產業和市場供應即將恢復常態,未來可能還會有一個企穩的趨勢。
2.促進了湖北省生豬的規模化養殖和集約化發展
規模化養殖是我國畜牧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和重要進步,地方政策和財政補貼支持是推動生豬養殖規模化的重要推動力量。湖北省政府對具有一定數量生豬的規模養殖場不僅給予短期貸款貼息支持,而且給予一次性補助,這些補貼規定減輕了養殖戶的負擔,增加了經濟支持,對省內生豬養殖的規模化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湖北省政府一系列的政策不但在慢慢引導生豬產能恢復,而且在促進生豬產業調整生產方式,部分地方政府利用自身的扶植政策在養殖戶之間穿針引線,增加了養殖散戶之間的合作與溝通,形成了良好的集群效益。區域內生豬產業的共同進步、共同發展,有利于延長產業鏈,增加生豬產業的附加值,實現區域內生豬養殖產業的升級轉型。
3.促進養豬技術的進步和疫病防控能力的提升
技術的進步受企業的創新能力和政策支持的影響,湖北省政府規定將生豬養殖作為考核指標,“對完成目標的養殖企業發放獎金,相關財政專項資金與豬肉儲備完成情況掛鉤”,會促使企業積極創新,改進養豬技術,增加養殖產量。硬性指標和企業需承擔一定比例的保險保費的規定會督促企業關注生物安全防護,增加防范疫情的能力。
四、湖北省各地政府運用財政補貼促生豬產業時應注意的問題
湖北省各地政府在對生豬產業進行補貼時,要堅持適度原則。在特殊時期內加大補貼力度無可厚非,但是要注意時間持續長短,避免使企業養成依賴心理;還應該科學制定補貼的金額,給予企業一定的承擔風險意識,還是應該把企業的主要立場交給市場,激發企業自身的發展潛力。
政府還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針對當地的具體情況進行財政補貼,各地的補貼力度應該根據各地現實規制定,包括對生豬產業補貼和獎勵的項目和指標等。
結 語
針對市場和人民對于豬肉的需求,湖北省各地政府紛紛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尤其是運用財政補貼這項轉移性支出,不僅促進了生豬養殖產業的恢復,而且促進其規模化發展,保障市場供應,充分顯示了地方政府運用公共支出履行經濟職能的能力和彌補市場失靈的作用。相信湖北省各地政府科學合理地運用財政補貼,會更能發揮財政支出的作用,促進湖北省生豬產業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巧,楊立新,蔡杰.湖北省生豬產業信息化建設思考[J].湖北農業科學,2017,56(13):2580-2582.
[2] 武華玉,喬木,汪明陽,黃京書,彭先文,梅書棋.湖北省生豬養殖業發展現狀與趨勢[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6,37(12):99-100.
[3] 梁興群,夏慶利.非洲豬瘟疫情對我國生豬產業的影響[J].飼料與畜牧,2019(06):5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