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 要:綜藝就是指通過廣播電視等媒介,將一些趣味性的肢體表達、藝術表演等呈現給觀眾,帶給觀眾們更多的樂趣以及對人生的思考。自進入新時代以來,傳統的廣播電視等傳播媒介的使用數量逐漸減少,反而在互聯網支持下的媒介獲得了快速的發展,但無論通過何種傳播媒介,節目導演始終都在這一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并最終都為綜藝節目的傳播與發展貢獻了巨大的力量。本文主要以電視綜藝節目為主要介紹對象,分析了為制作出具有更高水準和觀看效果的電視綜藝節目,節目導演必須具備的一些素質與能力。
關鍵詞:電視綜藝;節目導演;綜合素質;能力
電視綜藝節目的種類繁多、受眾人群較廣,其通常將多種技術手段融入藝術形式,從而賦予綜藝節目以更加新穎獨特的特點。大多數電視綜藝節目都能夠以不同的形式,吸引觀眾們的關注和重視,并通過對受眾群體年齡和心理需求的分析,對節目內容進行適當調整,以此來獲得更高的觀眾認可度和收視率。本文主要闡述了作為一名優秀的節目導演需要具備的綜合素質,并結合節目需求探討了導演必備的個人能力。
1 電視綜藝節目導演的綜合素質
1.1政治素質
電視綜藝節目的受眾群體是廣大人民群眾,所以節目的效果主要取決于觀眾們的評價和體驗。因此,作為節目的導演必須具備一定的政治素養,這樣才能將黨的領導思想以及社會先進思想融入綜藝節目當中,從而使觀眾在欣賞節目的同時,認識到堅持黨的領導的重要性;電視綜藝節目作為文藝類節目,也要與國家提出的文藝方針保持一致,始終堅持“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思想與原則;熱愛祖國、熱愛藝術行業是確保節目導演具有強烈的民族認同感和責任感的象征,使藝術表現形式與時代發展方向保持一致,從而賦予綜藝節目以更加積極、先進的特點。
在臺里做節目,我們必須牢記指導思想:“導向金不換”,特別是最近這幾年正是被媒體俗稱的“政治”大年,改革開放40周年、建國70周年、脫貧攻堅決戰決勝年、建黨100周年,每一位媒體人都應時刻保有高度的政治覺悟和政治素養,守正創新,守正永遠是我們做節目的基準石。
1.2文化素質
首先,綜藝節目導演身兼設計和規劃節目方案,以及現場執行及后期剪輯審核的工作任務,要從容把握以上環節,勝任所有流程必須掌握一定的文學素質。大多數綜藝節目中的節目內容都與文學之間存在著十分密切的聯系,所以作為節目導演也必須擁有足夠的文學素質,這樣才能對節目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并針對節目中出現的突發問題進行合理的調整與解決。同時,不同類型的電視綜藝節目所蘊含的主題不同,而在較高文學素質支撐下的導演,便可以制作出更符合節目主題且具有豐富性的綜藝節目。比如:今年爆火的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節目開篇即以一段勵志而又具有鮮明特色的文案為整個節目定下基調。“三十而勵,在時光的洗煉,時代的鏗鏘中我們不斷更新,對世界對生命提問的能力;三十而立,我們從每一寓言里,辨認自己也認識他人的內心,他人的真理;三十而驪,驪色駿馬,飛云踏海。我們關心成功,也關心失敗,更關心每個人要面對的那座山。我們關心美好,關心熱愛,更關心日新月異的未來。努力與翻越、不餒與堅信;肆意笑淚,青春歸位;一切過往,皆為序章;直掛云帆,乘風破浪”。這個文案出自節目總導演之手,獨特鮮明的表達,緊扣30+女性心理情緒,直擊人心,文案火了,節目也火了。
其次,歷史素質和地理素質也是節目導演必須具備的文學素質。大多數電視綜藝節目的設計都離不開中國歷史文化,但是在錄制過程中必須堅持尊重歷史、不篡改歷史的原則,這就要求導演對中國歷史文化具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同時,不同綜藝節目的錄制地點各不相同,而各地區又具有不同的自然環境和地理風貌,所以需要導演提前對錄制地區的地理知識進行學習和掌握,以此來為綜藝節目的順利錄制奠定基礎[1]。
1.3藝術素質
藝術是構成電視綜藝節目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節目導演在設計和制作節目方案時,除了必須按照相關技術規范和標準來完成外,其自身還需要具備一定的藝術素質。只有這樣,才能為確保綜藝節目的藝術水平和質量提供保障,并為電視綜藝節目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意和素材。但實際上,藝術素質的界限較為寬泛,其中最為關鍵的便是音樂和舞蹈素質。近幾年來,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的幾類現代化電視綜藝節目,大多都是由音樂和舞蹈組合而成,而音樂和舞蹈也一躍成為綜藝節目的主要呈現方式。因此,這兩方面素質是身為一名合格電視綜藝節目導演所需要具備的藝術素質。同時,在對節目進行彩排時,導演也通常會接觸到不同類型的音樂或舞蹈,如果導演缺乏相關藝術素質,那么不僅無法對節目的彩排結果進行科學的評價,甚至還會由于節目失誤而拉低綜藝節目的整體效果。
近幾年隨著觀眾審美的提高,音樂類、舞蹈類綜藝節目也分支越來越專業,垂直精分的綜藝節目倍受觀眾青睞。比如將美聲和歌劇搬到電視熒幕的《聲入人心》,導演將觀眾平常可能不大了解的音調、音域、節拍等專業知識,在選手演繹時用字幕詳盡解釋出來,讓觀眾更易接受,也為節目提高了專業含金量。這些專業性強,既有收視又賺口碑的節目,需要導演對自己的藝術素質有更高的追求。
2 電視綜藝節目導演具備的個人能力
2.1 統籌把控能力
一位優秀的電視導演一定要有全局的眼光,對自己的節目有很好的統籌和把控,從節目立意,到創意執行,每一個細節都為節目主旨服務。同時一場電視綜藝節目的順利舉辦,往往需要多個部門之間緊密配合才能順利完成,而導演是負責聯系各個部門工作的領導和決策人。因此,這也要求節目導演具備一定的組織協調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與各部門之間的負責人員進行密切的溝通與交流,并在遇到突發問題時,及時協調各方關系,盡快解決突發問題,并避免對節目錄制造成不利影響。首先,在正式錄制節目之前,導演便需要充分地利用組織和協調能力,對各個部門的工作任務進行分派,避免正式錄制時出現突發問題。這種能力不僅能夠幫助各部門之間實現良好的溝通與合作,還能推動藝術與技術部門之間建立起科學的聯系,從而在提高節目藝術性和先進性的同時,獲得更高的收視率與節目口碑。
2.2藝術鑒賞能力
電視綜藝節目被劃分為藝術類節目,所以其具有的藝術性特點,要求導演也必須具備較強的藝術鑒賞能力。在確定綜藝節目內容之前,導演需要針對其內容進行考核與評估,并選取合適的節目內容以此來提高節目的整體效果,而這些都與導演的藝術鑒賞能力緊密相關。同時,也只有這樣才能制作出具有更高藝術水準和觀賞效果的綜藝節目。目前,我國大多數電視綜藝節目都是以某一主題為中心展開,而節目中又穿插著部分具有明顯藝術特征的人物形象或歷史事件,這就要求節目導演充分發揮藝術鑒賞能力,選取最符合節目主題的人物和事件,這是一項難度系數相對較高的工作任務,但也正是由于這些內容的加入,才使綜藝節目的整體效果更加突出。總的來說,對于任何一名導演而言,都不能放棄有關編制工作方面的學習,要致力于強化自身的個人能力,只有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才能使其制作出更符合觀眾與時代需求的綜藝節目[2]。
2.3創新創作能力
隨著現代化技術與傳媒行業的融合與發展,我國電視綜藝領域也獲得了快速的發展,從而使無數投資人在該行業看到了無限的前景和商機。但也正是由于行業發展過于迅速,導致部分投資人為了謀取商業利益而出現爭相模仿的現象,進而出現大批具有較高相似性的綜藝節目,從而降低了觀眾們的體驗效果和觀賞興趣。面對以上問題,電視綜藝節目導演需要充分發揮其創新能力,結合節目需求挖掘出節目中蘊含的深刻內涵與藝術內容,并結合觀眾們的實際需求和社會精神,對綜藝節目的形式進行創新和改造。
節目的創新,既可以是內容的創新,比如《這就是說唱》《這就是街舞》,將內容放在以前鮮有曝光而且年輕人又特別感興趣的說唱、街舞領域,很容易帶動年輕人,直接出圈。節目的創新也可以是形式的創新,比如《舞蹈風暴》,用360度無死角的高速高清抓拍,定格所有舞者的高光時刻,固定成節目特有的環節“風暴時刻”,技術的創新并巧秒融入節目直接帶來節目的創新和火爆。總之,優秀的導演一定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創新創作能力,這樣不僅可以提高綜藝節目的市場競爭力,還能為我國電視綜藝節目領域的進一步發展增磚添瓦。
2.4 獨特新銳的表達能力
正如一個故事由不同的人講述會有不同的效果,一個節目哪怕是相同的內容和題材,由不同的導演操刀,也會呈現不同的風格。電視作為大眾傳播的作品,一定要有自己鮮明的風格,獨特的表達。
這些獨特的表達,具體可能是文案臺本里的“金句”,被人津津樂道,流行傳播,比如黃曉明在《中餐廳》里的:“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這些表達,也可以是獨一無二的電視風格和語言,比如《舌尖上的中國》系列,通過獨特的屏幕造型語言,將原本平凡的地方美食拍攝得美侖美奐,通過自己細微的觀察,用一系列表現細膩的鏡頭傾訴著被拍攝者的情感。
總之一個好的作品,要想引領大眾,引領年輕,引領文化,一定不要隨波逐流,機械復制,要是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表達,用年輕人喜歡的形式和語言,來詮釋我們想要傳播的情感和觀點。
3 結束語
導演作為電視綜藝節目的策劃人,在整個節目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對其綜合素質與個人能力等方面都具有較高的標準。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導演的個人水平與綜藝節目的制作水準保持一致,并最終為觀眾們呈現出具有更高水準的綜藝節目。
參考文獻
[1] 郝丹寧.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綜藝晚會的創作趨勢——以2018沈陽市文化春晚為例[J].中國傳媒科技,2019(09):113-115.
[2] 楊婧.電視綜藝晚會主持的歷史流變及現有模式研究——以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和湖南衛視《跨年演唱會》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9(06):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