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明
廣西南寧市橫縣中醫醫院泌尿外科,廣西南寧 530300
腎結石主要發生于腎盂、腎盞等部位,可引起疼痛、血尿、泌尿組織感染等癥狀[1]。 復雜性腎結石則主要是指馬蹄形、鹿角形結石,或伴隨腎臟功能異常、結構改變的多發結石[2]。 近年來,隨著微創手術技術不斷發展成熟,微創經皮腎鏡碎石術、 取石術等已成為臨床治療該疾病的主要方式。 但復雜性腎結石的病情復雜,治療難度更高,常規微創手術治療方式難以達到理想療效, 術中易損傷正常腎臟組織[3]。 該研究對 2018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該院70 例復雜性腎結石患者采用微創經皮腎鏡鈥激光聯合氣壓彈道碎石術治療,取得了良好效果,報道如下。
以該院70 例復雜性腎結石患者為觀察對象,按照入院順序先后將其分為對照組(35 例)和觀察組(35 例)。 對照組男女比例 10:25;年齡 28~68 歲,平均(41.47±2.30)歲;結石直徑 2.53~4.33 cm,平均為(3.51±0.84)cm。 觀察組男女比例 12:23;年齡 29~68 歲,平均(41.88±2.58)歲;結石直徑 2.51~4.31 cm,平均為(3.60±0.77)cm。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對比分析的價值。 患者及家屬均知曉研究方法, 愿意參與并配合相關研究工作,已簽知情同意書,并經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患者依據《中國泌尿外科疾病診斷治療指南》[4]中的相關標準確診為復雜性腎結石;結石直徑≥2.5 cm;具備相關手術治療指標。 排除標準:存在肝、腎、心、肺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有精神障礙、認知障礙,導致配合度低的患者。
對照組行經皮腎鏡氣壓彈道碎石術治療, 手術前進行超聲檢查, 明確結石部位, 選擇最佳穿刺點并做好標記。 手術采取椎管內麻醉方式,使患者采取截石位,于輸尿管處逆行插管并注入生理鹽水,留置輸尿管導管,妥善固定后轉為俯臥位。 患側墊高,以B 超觀察腎盞表面與結石情況,視情況于12 肋緣或11 肋間標記穿刺點。 采用18號穿刺針,在超聲引導下穿刺至目標盞,見液體從穿刺針芯處溢出則說明穿刺成功,確認無誤后引入導絲,將穿刺針取出。 擴張穿刺通道至適宜寬度,順著導絲將腎鏡置入其中,觀察腎內結石位置,采用氣壓彈道將結石擊碎,并用灌注泵沖洗出體外。
觀察組則行經皮腎鏡鈥激光聯合氣壓彈道碎石術治療,同樣予以椎管內麻醉,取截石位,置入輸尿管導管并注生理鹽水,隨后改為俯臥位,在超聲引導下選擇適宜穿刺點,進行碎石前相關準備操作,整體操作步驟與對照組一致。 完成準備工作后依據結石情況合理選擇氣壓彈道或鈥激光進行碎石操作, 將結石擊碎至直徑2 mm 左右,用灌注泵沖出,直至確認無結石殘留后拔出輸尿管導管,留置雙J 管與腎造瘺管。
①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相關指標,包括時長、術中出血量、尿液轉清時間、住院時間等。 ②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治療后的結石清除率以及切口感染、出血、尿外滲、器官損傷等并發癥發生率。 ③觀察兩組手術前后腎功能指標。 于術前、術后1 月取2 mL 患者空腹靜脈血,檢測其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
使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用 t 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長、尿液轉清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的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的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組別 手術時長(min)術中出血(mL)尿液轉清時間(h)住院時間(d)對照組(n=35)觀察組(n=35)t 值P 值65.38±10.25 50.33±8.53 2.460<0.05 85.25±12.12 61.47±10.28 3.290<0.05 63.47±4.53 55.11±4.25 3.080<0.05 10.12±1.30 8.17±1.05 2.520<0.05
術后兩組患者腎功能指標較手術前均明顯改善(P<0.05),觀察組患者的BUN、Cr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腎功能指標的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renal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2 兩組患者腎功能指標的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renal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注:同組內與手術前對比,aP<0.05;與對照組手術后對比,bP<0.05
組別 時間 BUN Cr(mmoL/L)對照組(n=35)觀察組(n=35)手術前手術后手術前手術后281.64±30.33(211.24±20.45)a 280.81±30.15(174.33±18.28)ab 12.19±1.20(9.58±1.02)a 12.25±1.33(7.39±1.01)ab
觀察組患者的結石清除率高于對照組,其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與結石清除率的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 rate and stone clearanc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隨著人們生活環境、飲食、職業結構改變,腎結石的發生率呈增長趨勢。復雜性結石由于體積大、形狀不規則、病情復雜等原因,患者的病情通常更為嚴重,易引起腎積水、腰腹脹痛、排尿困難、感染等癥狀,增加患者痛苦[5]。
近年來, 經皮腎鏡氣壓彈道碎石術已成為復雜性腎結石的主要治療方式,可有效清除結石。 但該手術方式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其操作范圍有限,且沖擊力較強,稍有不慎容易損傷腎黏膜, 而復雜性腎結石通常有腎盞頸狹窄、解剖結構變化等問題,操作難度高,術中易損傷患者腎實質,出血量相對較多,術后出現感染、器官損傷的風險較高[6]。 該研究可見,對照組的手術耗時較長,術中出血較多,術后尿液轉清時間和住院時間較長,與應用微創經皮腎鏡鈥激光聯合氣壓彈道碎石術的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單采取氣壓彈道碎石術治療的效果與安全性不夠理想,術后恢復較慢。
鈥激光屬于脈沖式固體激光, 利用軟光纖將其傳送至結石部位,可有效粉碎直徑超過1 cm 的結石,使結石得以順利排出,且回沖率低,振蕩、沖擊作用較低,可避免結石在沖擊力作用下快速摩擦腎黏膜, 減輕周圍正常組織損傷[7]。 此外,由于光纖柔軟可彎曲,鈥激光對于特殊位置的結石也有良好的擊碎作用, 可有效縮減手術時間提高腎結石的清除率。 采用鈥激光聯合氣壓彈道碎石術,能夠有效減輕碎石過程中對腎臟組織的沖擊和損傷, 可減少術中出血,使患者術后得以盡快恢復,縮短康復時間,也能減少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 該研究可見, 結石清除率(91.43%)高于對照組(74.29%),其并發癥發生率(5.71%)低于對照組(22.86%)(P<0.05)。連樂林等人[8]的研究中,采用鈥激光氣壓彈道碎石術聯合治療復雜性腎結石, 患者的結石清除率高,發熱(5.00%)、感染(5.00%)的發生率低于單一采用鈥激光或氣壓彈道碎石(P<0.05)。該研究結果與該研究較相似, 進一步說明微創經皮腎鏡鈥激光聯合氣壓彈道碎石術可更徹底地一次性清除結石, 減輕手術創傷。
BUN、Cr 均為反映患者腎功能的敏感指標,其中BUN為血漿中的含氮化合物,Cr 屬肌肉代謝物,兩種物質均經腎小球濾過排出,若腎功能受損,可致BUN、Cr 大量蓄積,其水平降低,則說明患者腎功能改善,腎小球濾過功能得到恢復。 該研究可見,觀察組的BUN、Cr、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經皮腎鏡鈥激光聯合氣壓彈道碎石術的手術效果更佳,可促進患者的腎功能改善。
綜上所述, 采用微創經皮腎鏡鈥激光聯合氣壓彈道碎石術對復雜性腎結石患者進行治療可獲得確切效果,其創傷小、手術安全性更高,術后并發癥少,恢復速度快。但此次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樣本數量較少,仍有待進一步更為深入、大范圍的研究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