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錦秀,羅文利,賀余,梁曉娜
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老年病二科,新疆石河子 832000
中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高血壓患病風險隨年齡增加明顯升高,在≥75 歲人群中,約60%患者患高血壓[1]。 腔隙性腦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多見于高血壓患者,是大腦動脈中直徑約為2~15 mm 的微梗死, 持續的高血壓引起的小動脈硬化是LI 復發和加重的原因。多數LI 患者起病隱匿,不易受人們關注,但近幾年的研究表明其長期預后不利, 已被證明LI 能增加輕度認知障礙和癡呆的風險,引起腦卒中復發的幾率及病死率增加。 LI 是小血管閉塞性病變,高血壓被認為是小血管閉塞發展的先決條件,研究高血壓患者發生LI 的影響因素, 合理預防及控制這些因素,可能對減少發病率有積極作用,因此該研究抽取2017 年10 月—2018 年10 月石河子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住院的≥80 歲的高血壓患者247 例為研究對象, 探討高齡高血壓患者出現腔隙性腦梗死的相關危險因素, 現報道如下。
共納入在該院住院治療的≥80 歲高血壓患者, 其中104 例女性患者(42.11%),143 例男性患者(57.89%),根據頭顱 MRI 分為兩組:高血壓組 88 例,年齡 80~96 歲,平均(86.74±3.35)歲,高血壓合并 LI 組 159 例,年齡 80~99 歲,平均(86.18±3.56)歲。 排除標準:既往有腦卒中病史或新發急性腦卒中的患者;有腫瘤史;近期急性感染。 高血壓診斷符合 《老年高血壓的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7版)》[2],LI 診斷參考《腦小血管病診治專家共識》[3],該研究經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 臨床資料及實驗室指標收集 收集人口學特征、既往病史、吸煙史、飲酒史等資料。 入院第1 天測定患者的舒張壓、收縮壓、體重、身高,根據身高、體重計算、BMI。 在入院后最少禁食 8 h 后收集血樣,檢測 TC、TG、FBG、LDL-C、HDL-C、HCY、尿酸等指標。
1.2.2 診斷標準 高血壓: 服用降壓藥物或≥3 次測量血壓,收縮壓≥140 mmHg 和(或)舒張壓≥90 mmHg,參考《老年高血壓的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7 版)》[2]。 LI:磁共振 (MRI) 彌散加權像上為高信號的 3~20 mm 的病灶,參考《腦小血管病診治專家共識》[3]。
數據統計分析采用SPSS 25.0 統計學軟件。 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用二元Logistic 回歸分析,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間文化水平、冠心病史、吸煙史、性別、體重、身高、舒張壓、年齡、空腹血糖、TC、HDL-C、尿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糖尿病病史、飲酒史、BMI、收縮壓、TG、LDL-C、HCY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2。

表1 高血壓組與高血壓合并LI 組一般資料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hypertension group and hypertension combined with LI group[n(%)]

表2 高血壓組與高血壓合并LI 組臨床資料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hypertension group and hypertension combined with LI group[n(%)]
二元 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BMI、飲酒史、TG、HCY 是高齡高血壓患者出現LI 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 見表3。

表3 高血壓合并LI 組相關影響因素的二元logistic 回歸分析Table 3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hypertension combined with LI group
該文發現飲酒史是高齡高血壓患者發生LI 的危險因素之一。 有研究認為[4]飲酒可能會放大高血壓對腦血管病的影響, 有證據表明大量飲酒的人群患高血壓的風險更高(OR=1.60,95%CI=1.15~2.21) ,飲酒在 LI 發生發展中的作用可能是由神經、體液和直接血管機制介導的,但這些機制的確切作用尚不清楚。
該研究顯示,BMI 升高是導致高齡高血壓患者出現LI 的獨立危險因素。有研究指出[5],與正常BMI 人群比較,高BMI 患者發生缺血性腦卒中的預后不良,復發率高,其臨床結局差。 中國約五分之一的腦卒中可歸因于高BMI(BMI>23 kg/m2),該研究中,高 BMI 占高血壓合并 LI 患者總數的65.4%。 但在該研究,只評估了BMI,未測量腰圍與腰臀比,不能更好地評估脂肪分布,這可能會錯誤地估計缺血性腦卒中風險和肥胖的關聯。
王峰[7]在對HCY 與急性腦梗死的關系研究中,共納入267 例急性腦梗死患者和180 名健康者,研究顯示急性腦梗死組HCY 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其預測急性腦梗死的曲線下面積(AUC)的水平為0.985(95%CI=0.977~0.993), 預測急性腦梗死短期預后的 AUC 為0.719(95%CI=0.637~0.800), 提出 HCY 可作為急性腦梗死及其神經功能缺損程度、 短期預后的的預測因子, 該次研究結果中,高血壓合并LI 組的HCY 水平高于單純高血壓組(P<0.05), 多因素分析顯示HCY 為高齡高血壓患者發生LI的危險因素 (OR=1.053,95%CI=1.007~1.101,P<0.05),這與上述研究結果相似, 但該研究未觀察預后和對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進行分級。 高HCY 水平已被證明與心腦血管疾病、阿爾茨海默病有關,其可能通過以下機制參與腔隙性腦梗死的發生發展:升高的HCY 可以通過產生活性氧或積累不對稱的二甲基精氨酸抑制一氧化氮, 誘導內皮細胞凋亡,破壞血腦屏障,導致有毒物質(例如蛋白酶,免疫球蛋白,補體成分等)從血管周圍浸潤到神經組織中,導致腦小血管病,HCY 還可通過高甲基化誘導血栓調節蛋白基因沉默[8],導致腦梗死的發生和發展。
該研究還存在許多不足,樣本量較小,這可能導致該次研究的各因素對疾病的影響作用被夸大或忽視; 該研究沒有進行隨訪, 缺少對患者預后及生存率的觀察。 因此, 應在增大樣本量的基礎上進行遠期隨訪的多中心研究,以獲得更準確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