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述建
廣西桂林全州縣人民院,廣西桂林 541500
胸腰段是人體的一個重要的受力部位, 對于人們的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1]。 針對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情況,應及時采取相應的臨床治療措施,如果不能采取及時有效的臨床治療, 在對老年患者健康狀況產生影響的同時,也影響了老年患者的工作狀態,極大降低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2]。 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保守治療方案,需要患者長期佩帶胸腰部位的支具,還要長期臥床休息,并服用相應的止痛藥物用以緩解疼痛,但實際的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只能對患者的病況進行維持,需要很長時間的康復期才有康復的可能,甚至一直臥床[3]。 而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在治療老年胸腰椎的骨折時, 在增強椎體強度、 穩定椎體和緩解脊柱疼痛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能夠有效的降低老年患者的疼痛,提升治療效果[4]。 該次研究選擇該院在 2018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 所收治的80 例老年患者胸腰椎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老年骨折患者為55 例, 女性老年骨折患者為25 例,將80 例老年患者按照標準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分別應用保守治療方案和經皮穿刺椎體成型術進行治療, 觀察兩組老年患者的臨床效果。 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所接收的80 例老年患者胸腰椎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年齡 55~88 歲,平均年齡(71.5±6.24)歲,其中男性老年骨折患者為55 例, 女性老年骨折患者為25例。納入標準:該次作為研究對象的80 例患者經X 光、CT或MRI 等方式進行檢查,均確診為單椎體新鮮骨折;患者年齡符合標準;該次所有研究對象均符合相關倫理管理;患者針對實驗研究內容具有詳細的了解, 并簽署了相關同意書。 排除標準:伴有其他類型骨折情況,如陳舊性骨折、 腫瘤等產生的病理性骨折; 伴有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 伴有椎管內占位性病變情況; 伴有椎管內游離碎骨片;在明顯的認知功能障礙。 將80 老年患者按照標準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有40 例。 實驗組男性25例,女性15 例,骨折類型:骨質疏松性骨折30 例,外傷性骨折10 例。對照組男性30 例,女性10 例;骨折類型:骨質疏松性骨折為25 例,外傷性骨折為15 例。 兩組患者的各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應用保守治療方案,對患者骨折處進行固定、復位及其他治療措施,治療周期為2 個月,在治療的過程中,針對患者的疼痛情況,給予適量的止痛藥,并結合物理治療方案。 在完成治療后,指導患者進行1 個月的帶支架的下床活動, 逐步恢復患者的身體活動能力。
1.2.2 實驗組治療方法 針對實驗組患者應用經皮椎體成形術進行治療,治療方法為:患者取俯臥位(俯臥過伸),C臂透視定位病椎,局部麻醉滿意后(麻醉部位包括皮膚、軟組織及骨膜),穿刺定位,進針點為椎弓根影的2 點或10 點,切開約0.6 cm 長術口,突破骨皮質后,順利進入椎弓根及椎體前1/3,側位及正位透視位置滿意后,調和骨水泥,至拉絲狀,開始分次緩慢注入椎體,0.25 mL/次,邊透視邊推注,骨水泥注入總量在胸椎一般不超過3 mL,腰椎不超過4.5 mL。 待骨水泥即將硬化時,左右旋轉穿刺針管,稍后拔出,縫合穿刺點,無菌敷料覆蓋、固定。
對兩組患者進行2 個月的臨床治療, 以及1 個月的恢復性活動訓練,并在此3 個月的治療過程中,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
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前及隨訪結束后出現的疼痛情況。 并按照疼痛視覺模擬評定量表對患者治療前、治療過程中,及隨訪結束后的疼痛情況進行評估。 在疼痛視覺模擬評定量表中,在疼痛視覺模擬評定量表中,評分高代表患者的疼痛劇烈。
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和隨訪過程中傷椎Cobb 角與矢狀面層C7 鉛垂線與骶骨后上緣間的水平距離(SVA)、 胸腰段后凸 Cobb 角和 SVA 距離均經常規 X 光片、CT 掃描和三維重建技術檢查, 詳細計算Cobb 角的矯正率。 Cobb 角的矯正率=(術前 Cobb 角-術后 Cobb 角)/Cobb 角×100.00%。
分析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 存在的相關功能障礙情況,并結合Oswestry 功能障礙指數問卷表,對患者的治療前后的相關功能障礙狀況進行詳細評估。 評估內容包括患者的出現胸腰椎骨折后的疼痛程度、 患者在完成治療后日常活動中的自理能力、患者自主使用物品、走路、站立,和睡眠質量情況,以及相關社交活動等,結合評價內容來分析患者的功能障礙情況。 在Oswestry 功能障礙指數問卷表中的每一項評價內容, 都按照Liker7 級分級法分為1~6 級,評價的分值為0~5 分,每一份問卷表的總分數為45 分。 在Oswestry 功能障礙指數問卷表中, 患者所得的評分越高,表示患者存在的功能障礙越嚴重。
該次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進行 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在完成隨訪后所產生的疼痛感, 明顯低于患者手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實驗組患者的隨訪評價調查中, 疼痛評分明顯要低于對照組患者的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及隨訪后的疼痛評分對比[(),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pai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follow-up[(),point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及隨訪后的疼痛評分對比[(),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pai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follow-up[(),points]
組別 治療前 隨訪結束后 t 值 P 值實驗組對照組t 值P 值8.68±2.31 8.68±2.35 0.062 0.951 1.46±0.37 1.99±0.74 2.933 0.004 14.891 15.878 0.000 0.000
兩組患者在治療后的傷椎Cobb 角和SVA 距離明顯小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將兩組患者隨訪結束后的傷椎Cobb 角和SVA 距離與對照組患者隨訪結束后的傷椎Cobb 角進行對比,實驗組患者明顯小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傷椎Cobb 角和SVA 距離對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Cobb angle and SVA distance of injured vertebra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2 兩組患者傷椎Cobb 角和SVA 距離對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Cobb angle and SVA distance of injured vertebra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組別 時間 傷椎Cobb 角(°) SVA 距離(cm)實驗組(n=40)對照組(n=40)治療前隨訪結束后t 值P 值治療前隨訪結束后t 值P 值20.37±5.70 7.15±1.24 11.337<0.001 20.43±5.60 8.29±1.53 10.466<0.001 3.88±0.41 1.04±0.08 35.481<0.001 3.86±0.42 1.41±0.24 25.948<0.001
患者隨訪結束后的功能障礙明顯低于治療前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在隨訪結束后的功能障礙評分降低程度遠高于對照組患者的功能障礙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幾隨訪結束后的功能障礙評分對比[(),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dysfunction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he first few follow-up visits after treatment[(), point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幾隨訪結束后的功能障礙評分對比[(),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dysfunction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he first few follow-up visits after treatment[(), points]
組別 治療前 隨訪結束后 t 值 P 值實驗組(n=40)對照組(n=40)t 值P 值28.49±6.32 28.51±6.30 0.033 0.097 8.63±1.82 10.37±2.55 2.791 0.009 15.028 13.409<0.001<0.001
骨質疏松是很多老年人都存在的一種情況, 由于骨質下降導致患者的骨骼強度降低, 胸腰椎的承重能力明顯下降,導致很多老年患者在受到外力沖擊時,極易出現骨折情況,使患者的脊椎力學結構受到破壞。 由于患者負重結構的變化, 極大地增加了患者骨折椎體再次被壓縮的風險,很容易引起相鄰椎體骨折,進一步加劇脊柱的損傷[5]。 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具有符合生理結構特點、創傷小等特點[6]。 在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對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療中,能夠有效的支撐患者胸腰椎的受力結構,極大的減輕患者的身體中的疼痛感, 提升患者的臨床治療質量[7]。 在該次實驗研究中,通過對兩組患者的隨訪結束后傷椎Cobb 角和SVA 距離的觀察比較,發現應用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的實驗組患者傷椎Cobb 角和SVA 距離,明顯要小于應用保守治療的對照組患者。 例如在隨訪后,實驗組患者的疼痛評分為(1.46±0.37)分,對照組的疼痛評分為(1.99±0.74)分。 此外,實驗組患者隨訪后的功能障礙評分為 (8.63±1.82) 分, 對照組患者的功能障礙評分為(10.37±2.55)分。 而實驗組患者的其他評分數據也與對照組患者存在較大的差異。 由此可見,應用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治療老年胸腰椎患者的治療效果, 要明顯的高于應用保守治療的治療效果。 在該次實驗研究中應用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的實驗組患者在隨訪結束后, 存在的相關功能障礙,遠遠低于對照組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脊柱功能障礙。 同時,患者的生活質量也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之所以存在這一情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經皮穿刺椎體成型術在施行過程中對患者造成的創口相對較小。因此, 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疼痛評分等指標就能夠出現幅度較大的下降。 在這一基礎上,治療效果就能夠得到比較有效的提升。 而通過對其他醫學專家的研究成果進行分析可以發現, 該研究的結果與其他醫學專家的研究結果基本一直。 例如在丁小科等人[8](2016)在研究中指出,在施行經皮穿刺椎體成型術之后,患者的疼痛評分會出現更大幅度的下降。 從這一角度上看,該研究的結論相對比較科學。 在其研究成果中,實驗組在采用經皮穿刺椎體成型術之后, 患者的疼痛評分降低到了(1.39±0.4)分。
綜上所述, 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治療老年胸腰椎骨折,具有極好的臨床治療效果,能夠有效地矯正患者的脊柱平衡,維持脊柱的穩定,還能夠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同時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