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燕平
菏澤醫學??茖W校內科教研室,山東菏澤 274000
AE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是對慢阻肺患者臨床表現的一種描述,指患者因外界因素刺激,呈現出呼吸受制、劇烈咳嗽等一系列病癥,超過70%的慢阻肺患者因AECOPD 入院治療,AECOPD 發病較為突然,預后往往無法保證, 每年全球范圍內死于AECOPD 的患者超過200 萬人,這對疾病防治提出了較高要求[1]。 有學者研究發現[2-4],AECOPD 患者的血液內容物與健康人員存在差異,同時,病情的不同也影響患者血液代謝物水平,加強對相關指標的分析、監測,有助于控制AECOPD 發病率、改善患者預后。目前針對AECOPD、AECOPD 合并肺動脈高壓以及血液代謝物相關性的研究較少, 為獲取科學理論、 指導后續疾病診療工作, 該院選取2017 年1 月—2019 年 1 月收治的 80 例 AECOPD 患者和 40 名健康人員,設計對照實驗進行對比研究,現報道如下。
總例數與分組:120 例,觀察組、對照組和參考組各40例。 分組方法:觀察組、對照組均為AECOPD 患者,觀察組AECOPD 合并肺動脈高壓,對照組單純AECOPD,參考組健康成年人。 一般資料對比:觀察組男22 例,女18 例,年齡 58~77 歲,平均年齡為(71.5±2.7)歲;對照組男 23 例,女17 例,年齡 59~76 歲,平均年齡為(71.4±2.8)歲;參考組男24 名,女 16 名,年齡 59~75 歲,平均年齡為(71.6±2.7)歲。對比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 ①納入標準:患者和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②患者臨床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7)中的診斷、分型標準,健康成年人無病癥;③觀察組患者肺動脈壓不低于40 mmHg。 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呼吸系統病變;②合并過敏體質、瘢痕體質或核心臟器障礙;③合并精神障礙。 近期服用維生素。
1.2.1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檢查 3 組人員均于清晨空腹狀態下,取外周靜脈血4.0 mL,置入無菌設備中,于室溫環境下靜置30 min 促凝,取樣4 h 內對血樣進行離心處理,轉速2 900 r/min,持續5 min,提取分離后的血清,置入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中,測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1.2.2 肺部功能和肺動脈壓測試 借助德國西門子肺功能分析儀,請患者保持情緒平和、呼吸平穩,之后于靜息狀態下用力呼氣,收集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肺活量信息。借助美國多普勒超聲診斷儀,評估患者肺動脈功能,對肺動脈壓進行記錄。
對比3 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異,另對觀察組、對照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肺活量和1 s 用力呼氣容積余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CV)進行對比,評估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患者病情的關聯、關聯規律。 其中肺動脈壓以收縮壓表達。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 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行 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為(27.4±3.1)μmol/L,對照組為(22.4±2.8)umol/L,參考組為(12.4±2.3)μmol/L。觀察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570,P<0.05),同時高于參考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4.58, P<0.05),對照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參考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7.45,P<0.05)。
兩組人員肺活量和1 s 用力呼氣容積與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CV)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 1 觀察組、對照組人員肺活量和FEV1/FVC()Table 1 Vital capacity and FEV1/FVC of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表 1 觀察組、對照組人員肺活量和FEV1/FVC()Table 1 Vital capacity and FEV1/FVC of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組別 肺活量(L) FEV1/FVC(%)觀察組(n=40)對照組(n=40)t 值P 值2.21±0.38 2.19±0.39 0.152>0.05 65.5±4.6 64.9±5.1 0.263>0.05
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是一組以呼吸不完全受制為主要特點的臨床綜合征。 從病因上看,吸煙、免疫缺陷、較差的空氣環境等,是導致慢阻肺發病的主要原因[5-7]。 上述因素首先損傷患者的呼吸系統,導致器官、呼吸道出現輕微病理變化,病情持續惡化、未能得到控制和治療, 則可引發上述組織的不可逆性損傷, 并誘發慢阻肺。 AECOPD 是慢阻肺的急性期表現,患者呼吸受制情況加劇,見激烈咳嗽、咳痰等癥狀,未能得到及時救治,可能導致患者死亡。 此前學者在研究中發現,AECOPD 患者可能出現肺動脈血壓升高情況, 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較健康人員出現明顯升高, 可達到25~30 μmol/L 的水平[8-9]。 未合并肺動脈血壓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也可升高,達到 20~25 μmol/L 左右,低于 AECOPD 合并肺動脈血壓患者[10]。 該院研究結果與此相似,觀察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為(27.4±3.1)μmol/L,對照組為(22.4±2.8)μmol/L,參考組為(12.4±2.3)μmol/L。 3 組差異顯著,與此前學者研究結果相似。 這表明,AECOPD 合并肺動脈高壓患者,往往可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異常升高,且關聯性明顯。
從致病機理上看,慢阻肺可誘發心源性心臟病,在病理變化形成的過程中,可見肺動脈血壓升高情況,其直接病因是肺循環阻力的變化,患者見慢阻肺病情后,機體健康水平持續惡化,表現為肺部組織、支氣管各處的上皮纖維毛變短、運動障礙,組織表面抵抗力下降,吞噬細胞功能異常,病原體侵入所致增生、代謝問題惡化速度快,可進一步誘發肌肉組織和血管組織痙攣情況[11-13]。 隨病情進展,肺部各處的血氧需求、代謝需求出現波動,在各類病理變化作用下,血管嘗試進行血氧供應時,需心臟提供更多動力,漸漸引發肺動脈血壓升高癥狀,繼發癥狀即肺源性心臟病、冠心病等疾病。
導致肺動脈高壓的因素復雜,就AECOPD 患者而言,除上述機體解剖學病變外,代謝障礙的影響十分明顯,大部分患者均受該因素影響。 在解剖學病變的基礎上,患者心臟工作負荷增加, 這一變化早期仍在機體代償能力的控制范圍內,通常不會引發肺動脈壓的不可逆性升高。 由于慢阻肺本身難以根治, 且AECOPD 晚間呼吸受制等行為,進一步加劇了機體病理變化,導致心臟功能持續緩慢惡化,最終引發肺動脈血壓的異常升高。 在該過程中,患者血管功能也處于持續變化中,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破壞作用在于,通過氧化應激反應,使患者血管內皮細胞的活躍程度下降,無法正常遷移,血管細胞常規生命活動受制、細胞內外物質交換速率下降,代謝活動緩慢,損傷組織無法得到修復,老化組織無法正常得到吞噬,可導致血管壁增厚、血小板聚集等一系列病變。 由于肺部組織的血氧需求并未下降,上述病變導致肺動脈循環阻力增加,血管需以較大壓力進行血氧供應,誘發肺動脈重塑癥狀,導致肺動脈血壓升高問題,并逐步惡化心臟功能,導致肺源性心臟病發生率的增加。
也有學者就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破壞作用提出了其他觀點。 慢阻肺患者、AECOPD 患者的飲食、 晚間睡眠受到肺部病變問題的影響而出現異常,表現為飲食量減少、睡眠質量下降。 如肺氣腫可導致患者膈肌下移、胃容量降低,而呼吸受制則導致患者失眠、睡眠中覺醒,上述因素均可影響患者的健康狀況, 直接導致機體維生素攝入不足,血紅蛋白代償性合成增多和葉酸過量消耗的情況,導致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14]。 維生素、葉酸等物質在機體代謝活動中作用突出,已有研究證明,葉酸可作為甲基合成的必要條件,促進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代謝,維生素則作為多種物質代謝的輔酶, 包括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在內。 患者受到病情影響,機體內維生素、葉酸缺乏,可直接導致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 此外,也有學者研究發現,活性氧自由基也參與了機體血管組織、肺部組織以及臟器病變,活性氧自由基為機體氧化應激活動的產物,當患者受到慢阻肺病情影響時, 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持續升高,導致機體氧化應激反應加速,大量活性氧自由基進入血液中,影響血管、組織各處表面細胞的正常物質交換,能夠加重慢阻肺病情、增加AECOPD 發生率,也能導致血管病變加劇,直接、間接惡化患者機體健康狀況,形成以代謝障礙為核心表現的惡性循環,影響患者預后。
從病情差異的角度上看,AECOPD 患者并肺動脈壓升高時,病情往往較重、病程時間較長,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謝所受影響較為明顯, 因此在血液中的水平相對較高。此前學者分析發現,AECOPD 患者、AECOPD 合并肺動脈高壓患者、健康人員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存在差異,基本規律為AECOPD 合并肺動脈高壓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更高,其次為單純AECOPD 患者,健康人員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偏低[15]。 與該院研究結果相似。 結合該次研究結果, 可知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參與了患者肺動脈的病變過程, 且對病情惡化起到了十分明顯的推動作用,觀察組患者的肺動脈血壓較高,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也較高, 對照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略高于參考組健康人員,但低于觀察組合并肺動脈高壓的患者,提示AECOPD 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肺動脈高壓存在關聯, 且帶有一定的正態相關性。 在慢阻肺發病、見AECOPD 病情或肺動脈壓升高時,提示患者機體態勢不理想,出現肺源性心臟病、高血壓以及其他臟器慢性損傷的可能性較高。 這也要求后續工作中需加強對慢阻肺患者臨床表現、血清指標的綜合分析。
綜上所述,AECOPD 患者、AECOPD 合并肺動脈高壓患者、健康人員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存在差異。 無論是否合并肺動脈高壓,AECOPD 患者均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患者肺動脈血壓水平呈現出正態相關性。 后續工作中可關注慢阻肺患者動脈壓水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見指標異常升高,需嘗試預防AECOPD 和肺源性心臟病等問題。